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岳阳楼公开课课件

登岳阳楼公开课课件


引题
写Hale Waihona Puke 个人景况交代背景磅礴壮阔
凄凉落寞
国事艰难
广阔胸襟
意境沉雄悲壮、壮阔深远
品诗
你觉得诗歌的哪一联写得最好?试作 简要赏析。
品诗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 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浮”
景色特点: 气势磅礴,壮阔奇丽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 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 一句更妙,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 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 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 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 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 有感情色彩,也更新颖、独特。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颈联运用想象、夸张手 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 情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 诗人在云间连榻,在天上 “行杯”,恍若置身仙境, 侧面衬托出岳阳楼高耸入云。
一楼何奇? 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 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会得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tì sì
置身诗境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及其特点。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描绘 诗歌内容和画面。
参考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 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 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 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 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 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 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 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 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 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 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些,靠在窗轩之上 的我不禁涕泗交流。
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 有年老孤独的悲伤, 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独凄苦漂泊 忧国忧民
后人对杜甫的评价
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无高尚伟大 之人格,亦无高尚伟大之文章。
——王国维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 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庄严:人格 瑰丽:艺术 永久:影响
杜 甫 草 堂
迁移拓展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 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 朋友。
思考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 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 妙,为什么? 2、颈联运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杜甫
杜甫,字 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 号 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三别” 人。代表作是 “三吏” 、 。真实
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
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 ”,他与李白
李杜 齐名,并称“
诗圣 ”,被人誉为
登 岳 阳 楼
杜 甫
自由朗读
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作者 为什么流泪?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 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诗人此时已五十七 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 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 生命。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 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 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