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登岳阳楼》公开课课件 (1)
《登岳阳楼》公开课课件 (1)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chè
tì sì
朗读指导
沉郁顿挫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沉”即“深”,深刻、深厚。“郁”即“积”, 凝重、含蓄。“沉郁”,是指思想情感上的丰富 深厚;“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曲折有 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杜甫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 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 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 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 下了无穷韵味。
【绘其景】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杜甫眼中的 洞庭湖景象。让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比较一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比较,各有怎样的妙处? “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莫若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雄壮如在目前。 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 陵胸中,吞几云梦也。”(《金玉诗话》)
方法指导
• 置身诗境 • 缘景明情
置身诗境
• 1. 要“沉浸其中”,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对外 界的各种因素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全身心地投 入到一个想像的世界中。 • 2. 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生活体会和审美经验,在想 像中让自己进入到诗人用文字勾勒的场景中,去 感受、体会,从而与诗人取得共鸣。 • 我们只有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调动视觉、听觉、 触觉等各种感官,尽量构想诗人描绘的奇幻世界, 从而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认识。
答 题 步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含修辞C)。 (3)点出该字作用 ,烘托了怎样 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A B (读者主观感受 D) (诗人感情E)。
【明情】
面对此景,诗人想到些什么? 描述诗中的“涕泗流”包含了作者 哪些内心活动。
登岳阳楼
• • •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教师提示:“吞几云梦”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杜诗的境界 比孟诗要宽广得多,孟诗中的视野仅及于长江北岸的云梦泽,而 杜诗则扩大到了吴楚两地,甚至把整个宇宙都包容了进去,这样 的境界假如不是胸中大有丘壑,是写不出来的
炼字
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 是那两个字,请简要赏析2、 2)“坼”、“浮” 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登岳阳楼
杜甫
复习导入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意象: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
落木、长江
意境: 沉郁悲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读诗
抑扬顿挫和舒缓轻重
答:“雁引愁心去”更好.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 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 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步骤一) 雁 “引”运用了拟人手法,写 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步骤二)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 感情色彩,更新颖。(步骤三)
课堂小结
朱光潜先生曾说:“自从有了诗歌,人 生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东西。”希望正处于 敏感多思,多愁善感的诗般年华的同学们, 能通过诗歌,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趣 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缘景明情
• 缘景明情”,简而言之,就是根据我们在 想像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 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 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 当然,我们在学习“置身诗境”和“缘景 明情”这两种鉴赏方法的时候,也不妨综 合运用前面学过的“以意逆志”和“知人 论世”两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准确、迅速 地把握诗歌意境。
3)这首诗中的“坼”、“浮”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答:“坼”,分裂。“浮”,漂浮、,荡漾。这两个字运用夸张的手 法,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 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 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 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 壮阔的图景。把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杜甫情怀
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而杜甫不论穷达, 都要兼济天下。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而杜甫无论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
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 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
“文士可以是民族的灵魂和良知,却难 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 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而杜甫 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 里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
拓展迁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比鉴赏
意 境 风 格 沉郁顿挫 豪迈飘逸
杜诗
李诗
写雄浑壮阔之景, 抒忧时伤世之情 写宏伟壮丽之景, 抒轻快喜悦之情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 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 妙,为什么? (2005福建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