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酸介质中脂肪胺类化合物对铝材的缓蚀作用

盐酸介质中脂肪胺类化合物对铝材的缓蚀作用

用逐渐降低。
BQC , 3++. "() , 4: 9(, :
( 乌洛托品、 二乙胺、 正丁胺对工业纯 3)在 . , + %() ’ 5 67) 中, 铝腐蚀的阴极过程和阳极过程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为混合型 缓蚀剂。 ( 乌洛托品、 二乙胺、 正丁胺可在工业 4)在 . , + %() ’ 5 67) 中, 纯铝表面吸附成膜, 抑制铝的腐蚀, 起到一定的缓蚀作用, 其吸附 符合兰格缪尔等温吸附方程。 [ 参 考 文 献 ]
试验介质: 在 $ % # &’( ) * +,( 溶液中, 分别添加正丁胺、 二乙 胺、 乌洛托品, 配成浓度为 # % $ &’( ) *。试剂均为分析纯, 溶液由 二次蒸馏水配制。试样为工业纯铝( 含 # % #$5! ,7, # % 11! 89, , 用石蜡封涂非工作面。试样经水磨砂纸逐级 # % $0! :;, 2( 余量) 打磨, 用丙酮脱脂并冲洗干燥后, 置于干燥器中 1! < 后备用。实 验温度为室温( , 溶液未除氧。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 $# = ) 测试缓蚀剂的缓蚀效率, 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用动电位扫 描稳态阳极曲线进行缓蚀机理的探讨, 条件为: # % 4 &> ) ? 或 # % 1 。测试系统: 美国 C2D,E""1E$ 腐 &> ) ?, 3 14# 6 14# &> ( @? ! A’BB ) 蚀测试系统。采用三电极体系, 研究电极为铝片, 辅助电极为石 墨棒, 参比电极为饱和甘汞电极。
!
!
从表 ! 可见, 刚开始浸泡时, 7 种胺类化合物均使工业纯铝 的自腐蚀电位负移, 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 工业纯铝在空白 6 2 & 而在加有缓蚀剂的溶 "*8 - 9 :;8 中的自腐蚀电位几乎没有漂移, 液中的自腐蚀电位逐渐正移, 接近空白 6 2 & "*8 - 9 :;8 中的自腐 蚀电位。 "2" 腐蚀机理 铝在不同介质中的稳态阳极极化曲线见图 !。图中曲线表 但加入胺类缓 明: 工业纯铝在 6 2 & "*8 - 9 :;8 中几乎无钝化现象, 蚀剂后有明显的钝化过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在 :;8 介质中, 缓蚀剂以[ 的 <6 <! = > :! ] ;8 / ( <6 、 <! 为 ;:7 ( ;:! ) $ 或 :) 形式存在, 阳极极化时, 使得缓蚀剂吸附到 ,8 ;8 / 作为桥梁作用, 的表面, 形成一层分子膜, 其吸附示意见图 7。由于膜的形成, 降 低了铝的腐蚀电流, 使阳极极化曲线中出现了一种类钝化现象, 随着电位的增加, 吸附的分子膜逐渐脱附, 铝的腐蚀电流又逐渐 增加。
$/6
" ) *+B "*& ), D <’ .. 2 .
!
%
( .)
因为缓蚀剂的缓蚀作用主要是由缓蚀剂的吸附引起的, 而 缓蚀剂的吸附又导致金属自腐蚀电位的改变, 故假设:
! % / -. ! % / -. ( ! * / ! E) "*& "+ ! ), "
( 4)
! 为给定温度下的盐酸溶液中无缓蚀剂时铝的自腐蚀 式中, "+ ! 电位 ! * 与加有缓蚀剂时铝的自腐蚀电位( 之差。取 $ % 6, 则 ! E)
!"
JKL9B;K(? CB’L9AL;’I
,’BB’?;’I MI<;N;L;’I OPP9AL ’P 2(;Q<KL;A 2&;I9? ’I 2(7&;I7& ;I +,( :’(7L;’I
2QB % 1##$ >’( % "! R’% !
盐酸介质中脂肪胺类化合物对铝材的缓蚀作用
海军工程大学化学教研室 ( 武汉 !"##"") 帅长庚
!( " % &) # ( ( "’) ( "’) / 0.1 2 33 / 013 2 4. / 014 2 .. / 01. 2 . / 0.3 2 &. / 0.. 2 11 / 0.. 2 74 / 050 2 6! 563 2 7 76. 2 ! 506 2 & 550 2 6 !67 2 6 635 2 4 !&6 2 1 !6& 2 6
! & & 6年5月 第 75 卷第 5 期
!!
白溶液中的大, 从而其加速铝的腐蚀。 工业纯铝在不同介质中不同浸泡时间内的电化学腐蚀测试 结果见表 !。 表!
浸泡时间 ( "#$)
!] 。假设在腐蚀介质中, 胺类缓蚀剂在铝表面 性吸附过程实现的[
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 其平衡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 ?)@A > *+BA*8 % *+B)@A > $:! ?A*8 ( 6) 式中 剂分子 ( 6)式平衡时应满足如下方程:
.
$ ( ( ( *+B, ( : ?, A*8) )@A)
!
( !)
! — 式中 " —吸附平衡时的吉布斯自由能, — —摩尔分数, C— " — #& ), — —温度, — —气体常数。如果给定缓蚀剂的浓度, 则在稀溶 ’— <—
4&
液的液相中, 水和缓蚀剂摩尔分数分别为 6 和 ) *+B - .. 2 .。因此, ( 式可化为: !) ( " ( *+B, ) *+B "*& ), )@A) <’ $ % .. 2 . D ( ( : ?, )@A)
( 7)
!] 定义表面覆盖度![ :
( 5) ! % 6 / + , +& 式中 + 和 +& — — —有和无缓蚀剂时盐酸介质中铝的腐蚀速率 — —铝表面上缓蚀剂分子的覆盖率 !— ( — — —铝表面上水分子的覆盖率 6 /!) 式和( 式可得: 由图( 7) 5) ] 6 /!) ! [ ! > $( ( 6 /!) $$
! % < ’ 8$ " " #& ),
$ ( ( ( *+B, ( : ?, )@A) A*8)
!
铝在不同缓蚀剂盐酸溶液 中的电化学测试结果
— —被吸附的缓蚀剂取代的水分子数 %— — —分别表示吸附状和溶液液相, )@A 和 A*8— *+B 表示缓蚀
溶液 空白 正丁胺 二乙胺 乌洛托品 空白 正丁胺 二乙胺 乌洛托品
" (*++ #) $( ( "’) ( "" - )) ,- ("!)( ! 47 2 30 44 2 .0 17 2 0& 47 2 16 16 2 74 03 2 0& 00 2 6. 37 2 1! 6!& 2 7. 11 2 5& 01 2 3. 50 2 0! 7.6 2 0& 546 2 71 746 2 6& 0.1 2 3! 6 2 7!. & 2 307 & 2 143 & 2 .!. 7 2 106 . 2 &00 7 2 30. 1 2 7.5
#%"
时间的影响 其 在不同溶液中, 浸泡时间对工业纯铝腐蚀的影响见图 $,
"


中曲线 $ 6 ! 为浸泡 4 &;I, 扫描速率为 # % 1 &> ) ?, 曲线 4 6 G 为浸 泡 5# &;I, 扫描速率为 # % 4 &> ) ?,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刚开始浸泡 时, 其缓蚀效果依次为: " 种化合物对工业纯铝均具有缓蚀作用, 乌洛托品 - 二乙胺 - 正丁胺。浸泡 $ < 后, " 种化合物都使工业 纯铝的腐蚀加剧。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刚开始浸泡时, 由于缓蚀 剂在铝表面吸附成膜, 从而对铝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随着时间 的延长, 溶液中有大量氯离子的存在, 在铝的表面逐渐产生点蚀, 在蚀孔区内由于金属离子的水解出现自催化的酸化过程, 使该 区域的溶液酸化, 加速了铝的腐蚀。在有缓蚀剂的溶液中, 由于 在铝的表面有一层吸附膜, 使得蚀孔区内自催化酸化过程产生 的氢离子扩散至溶液中的速率有所的降低, 其酸化的程度较空
介质
!


铝在不同介质中的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结果
方法 失重法 电化学 失重法 电化学 失重法 电化学 失重法 电化学 腐蚀速率 # % 5" &F ) A& ・ < 2 ) A&1 $1# % "4 !
1
缓蚀效率( !) — — !# % 4 15 % 4 !1 % G "! % ! 4! % G !" % 1
1 6 !] 腐蚀[ 。
・ # % "04 &F ) A&1 < GG % ! ! 2 ) A&1 ・ # % "5 &F ) A&1 < 2 ) A&1 0G % H4 ! ・ # % 1G4 &F ) A&1 < 2 ) A&1 5G % ! !
本文选用伯胺、 仲胺、 乌洛托品( 六次甲基四胺) , 通过失重法 和电化学方法, 研究了在 $ % # &’( ) * +,( 中对工业纯铝的缓蚀作 用, 并对其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互作用不如正丁胺和二乙胺, 刚开始浸泡时, 由于乌洛托品特 殊的分子结构, 使得其表现较好的缓蚀性, 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 它的缓蚀作用也就。
!"
S$HLCA$)D IC(HLGH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