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则总体要求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参数应与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和用户的用水需求相匹配;二次供水设施应独立设置,并应有建筑维护结构;二次供水设施应具有防污染措施;二次供水设施应具有安全运行保障措施;二次供水设计中涉水产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规定;二次供水设施应具有就地自动和手动控制方式,可采用远程控制,实现无人值守;本标准适用二次供水设施(含无负压供水设备)的验收标准;引用主要标准、规范和法规(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199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40-2010)2 术语二次供水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设施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泵房、水池(箱)、水泵、阀门、电控装置、消毒设备、压力水容器、供水管道等设施。
无负压供水设备供水利用城市供水管网压力直接增压的二次供水方式。
3 系统选择一般规定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与城镇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和用户的用水需求相匹配。
二次供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安全使用和节能、节电、节水、节材的要求,并应符合环境保护、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等要求。
供水方式选择二次供水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压力,并依据城镇供水管网条件,综合考虑小区或建筑物类别、高度、使用标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合理选择二次供水系统。
二次供水系统可采用下列供水方式:A 变频调速供水设备供水;B 无负压供水设备供水;4. 技术要求泵房要求泵房一般规定:生活给水泵房应独立设置,泵房出入口应从公共通道直接进入。
泵房应安装防火防盗门,其尺寸应满足搬运最大设备的需要,窗户及通风孔应设防护格栅式网罩。
泵房内电控系统宜与水泵机组、水箱、管道等输配水设备隔离设置,并应采取防水、防潮和消防措施。
泵房应设置排水设施,泵房内地面应有不小于的坡度坡向排水设施。
应设置通风装置,保证房间内通风良好。
水泵基础应高出地面,不得小于10cm。
水池、水箱要求生活饮用水池(箱)必须单独设置,不得与其他用水的水池(箱)合并设置,并应有良好的保温措施。
建筑物内水池(箱)侧壁与墙面间距不宜小于,安装有管道的侧面,净距不宜小于;水池(箱)与室内建筑凸出部分间距不宜小于;水池(箱)顶部与楼板间距不宜小于;水池(箱)底部应架空,距地面不宜小于,并应具有排水条件。
人孔高出水池(箱)外顶不应小于。
圆型人孔直径不应小于,方型人孔每边长不应小于。
水池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措施;钢筋混凝土水池水箱,必须内衬不锈钢、瓷砖等食品级材料及其预制水箱或内涂食品级涂料。
水池(箱)的进水管与出水管,在水箱内部的,管壁和断面应做好防腐蚀处理。
室外蓄水池(水箱)周围不得有渗水坑、化粪池、垃圾堆和有毒有害物品等污染源和污水管道,出口应高出地面并设防护设施。
水箱应有相应的透气管和罩,人孔的位置和大小要满足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有盖(门),并上锁。
水池、水箱应设有爬梯,便于卫生清洗、消毒和检查;水箱泄水管应设在水箱的底部,泄水管与溢水管均不得与下水道直接连通,溢水管末端必须安装防虫网罩;水箱内爬梯、支撑件等,应使用不锈钢材料。
给水管道、阀门要求建筑给水管道应选用有内衬或耐腐蚀的管道,主要是聚乙烯管(PE)或衬(涂)塑钢管。
在水箱、水池内部的进、出水管应选用内外防护钢管和不锈钢管等,外部及端口防护作不低于内防护标准处理;应选用与各种管道管材相应的专用配件,并作不低于相应管材标准的内外防护处理。
现场制作的钢配件应作内外防护处理;阀门材质原则上应与管道材质一致,并作不低于相应管材标准的内外防护处理。
阀门应选用不锈钢球阀、铸铜闸阀、软密封橡胶闸阀等。
透气阀、浮球阀、止回阀、减压阀、紧急关闭阀应选用铜、不锈钢材质阀门。
给水管道、阀门不得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材料;管道布置清晰,横平、竖直,无强行连接;管道支、托、吊架安装牢固、规范;应有防冻包扎。
水泵及其附属设施要求水泵机组应设置备用泵,备用泵供水能力不应小于最大一台运行水泵的供水能力。
水泵应选用有内防护、耐腐蚀的产品。
水泵的叶轮宜采用不锈钢材质;水泵壳体内壁、叶轮、密封环等与饮用水接触的材质、内防护材料和表面涂料均不得影响水质。
水泵机组、管道及附属设施,应采取减震防噪声措施,其环境噪声、振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严禁水泵与供水管道直接连接。
水泵应采用自灌启动方式。
根据设计运行模式,水泵及其配套设备控制可采取就地控制、远程控制及自动控制的方式。
在加压系统断水或供水不足时,应能实现自动报警和停机保护,当恢复正常时,能实现自动启动,进行供水。
电气控制设备要求电气控制设备一般规定:控制系统应有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和现场人工控制三种控制模式,其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现场人工控制、全自动控制、远程控制。
应具有必要的参数、状态和信号显示功能。
备用泵可设定为故障自投和轮换互投。
变频调速控制时,设备应能自动进行小流量运行控制。
设备应有水压、液位、电压、频率等实时检测仪表。
二次供水设备宜有人机对话功能,界面应汉化、图标明显、显示清晰、便于操作。
二次供水控制设备应提供标准的通讯协议和接口。
控制设备应有过载、短路、过压、缺相、欠压、过热和缺水等故障报警及自动保护功能。
对可恢复的故障应能自动或手动消除,恢复正常运行。
电源应满足设备的安全运行,宜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方式。
水池(箱)应有液位控制装置,当遇超高液位和超低液位时,应自动报警。
消毒系统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池(箱),应设置消毒设备。
消毒设备可选择臭氧发生器、紫外线消毒器和水箱自洁消毒器等,其设计、安装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臭氧发生器应设置尾气消除装置。
紫外线消毒器应具备对紫外线照射强度的在线检测,并宜有自动清洗功能。
水箱自洁消毒器宜外置。
远程控制系统要求二次供水设施(含无负压供水设备)宜安装配备远程控制系统。
远程监控系统应采用光纤实时采集二次供水系统信号,包括水量、水压、水质、电机、水泵、阀门、配电系统和储水池(箱)等多项运行数据信息和泵房视频信息。
远程监控系统后台监控终端宜能够监控主要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工况,二次供水设施运行异常能够实时报警;具备报表统计、查询、分析等多种信息功能,能将控制指令发送至各采集终端,提供二次供水系统运行工况。
不具备安装配备远程控制系统条件的二次供水设施,应当预留安装远程控制系统的接口和空间。
安防系统要求二次供水设施应当安装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电子报警装置,应于远程控制系统相匹配,且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规范。
二次供水设施运行机房内应安装使用防盗门、窗,且符合防盗门国家标准要求。
二次供水设施运行机房和管理用房应配备质量、数量、型号符合消防器材配置标准。
城市二次供水设施施工图审查标准1 适用范围凡符合无负压给水设备安装技术要求的住宅、办公楼、宾馆饭店等新建、改建的二次供水项目,均可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
以下情况严禁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凡有可能对城市供水管网造成回流污染,危害水质的相关行业(如:医院、制药行业、化工行业等)。
城市供水管网末梢或供水负荷过大的区域。
负担有室内、外消防加压的供水系统。
使用无负压设备密度过大或使用无负压设备后,可能对周边现有用户用水造成影响的区域。
供水保障率要求高,不允许停水的用户。
用水时间集中,瞬间流量过大,且无有效保障措施的用户(如:学校、工厂等)。
2 使用条件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的外接市政供水管网口径应大于或等于DN200毫米,其所处地区管网高峰供水压力应不小于。
市政供水管网管径与所接设备吸水管管径比不应小于3:1,设备吸水管管径不应大于DN100毫米。
单套设备的额定供水量不得大于32立方米/小时,采用多套设备的加压供水总量不应大于40立方米/小时。
采用该方式供水的小区,总建筑面积不得大于20万平方米。
3 技术要求无负压给水设备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稳压补偿式无负压给水设备》CJ/T303—2008中的有关规定。
无负压给水设备的生产厂家及其产品及主要部件提供商的生产过程应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整套设备应具有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检测报告、设备生产许可证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
无负压给水设备启动时,泵吸入口压力下降值不得超过。
设备应具有由泵吸入口压力控制的自动开停功能,吸入口压力低于时自动停机,吸入口压力达到时自动恢复运行。
使用无负压给水设备时,设备进水口前必须安装符合行业标准《倒流防止器》CJ/T160——2002中规定标准要求的倒流防止器。
无负压供水设备进水口前应当安装测压设备,具体测压设备及技术要求如下:一次仪表即压力变送器要求:测量范围:0---1MPa过载:倍满量程压力精确度:典型:±%FS 最大:±%FS长期稳定性:典型:±%FS 最大:±%FS零点温度漂移:%FS/℃(≤100KPa); %FS/℃(>100KPa)满度温度漂移:%FS/℃(≤100KPa); %FS/℃(>100KPa)输出信号:4---20mADC传输方式:二线或三线负载电阻:≤(U-15)/Ω信号采集装置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应适用于供水行业自动化系统的要求,具备模拟量采集的要求。
电磁兼容性:符合EN61000-4-2、EN50140、EN50141、EN50204瞬间冲击:EN61000-4-4浪涌防护:EN61000-4-5信号传输系统要求数据终端永远在线,即使在工作的中途由于某种原因突然掉电或重启,该设备会自动上线。
静电放电抗干扰度试验等级:3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干扰度试验等级:3级输出信号采用CDMA信号传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