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储层地球物理学4-岩性勘探勘探思路及解释
储层地球物理学4-岩性勘探勘探思路及解释
2001年我国渤海湾盆地复杂隐蔽 油气藏占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30~ 40%,预计在未来的勘探中,复杂隐 蔽油气藏可占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 60~70%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的类型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分: 地层圈闭油气藏 岩性圈闭油气藏
地层圈闭主要是构造运动、超 覆沉积、削蚀作用等因素,在不 整合面上下的储集岩体被非渗透 性围岩或断层所遮挡而形成的一 类圈闭
*构造运动和风化剥蚀、淋滤作用
S
B 4
盐底
110
113
C-顶
B4
C-顶现今形态
110
113
2 0 5
B 5 B 4
2
K
3
4
5
K
1
7
0
2
1
K
K
1
5
3
5
8 9
1 1 6
8 0 0 1
1 1 5
2
1 0
3 4
7
1 1 0
1 1 3
1 1 2
1
0
1
6
0
0
C-顶古构造形态
淋滤作用
C top
N
89~K3井区石炭系岩溶型地貌特征典型地震剖 面
砂体规模小、相变快、砂层薄,地 震不易分辩
在陆相沉积盆地中,砂体的特点是规 模小、相变快、砂层薄。薄层顶面和底 面的反射波之间的时差小于地震波的周 期,因而薄层的顶面和底面的反射波发 生干涉,这时记录到的反射波是薄层顶 面和底面反射波互相迭加在一起
砂体上倾方向的遮挡条件难以确定
一般情况下,砂体上倾方向逐渐 减薄,受地震分辨率较低的影响, 砂体上倾方向的尖灭点和遮挡条件 在地震剖面上难以确定
dq98248 DQ99248 dq93248 DQ94250
dq98252 Ysdl-q-899483-w-00551 DQ94254 dq98256 DQ94258 dq98260 DQ94262 DQ00263 Y-84-08 DQ94266 DQ00267
-5750 sl-93-01
4650000
包括与沉积作用有关的圈闭(如各 种扇体、三角洲沉积体、河道、砂坝、 浊积体、礁体等)、与特殊岩性体 (泛指砂岩、碳酸盐岩、生物礁之外) 的有关圈闭(如火成岩、盐岩、泥火 山等)
扇体
层拉平后1号扇时间切片
扇
CH1
端
管5
扇
中
层拉平后水平切片
扇
端 管5井 扇
兴隆1 中
扇根
兴隆1
管3
TIME1648(28)切片:总体呈扇形, 具有放射状结构、环带状结构
解释效果-克拉2
三维射线追踪层位控制法(VP3)
克拉2气田下第三系砂砾岩顶面构造图
二维交储量图
地震T8反射层构造图
KL203
KL205 KL201
KL2
KL204
断裂增多,幅度增大 高点向南偏移,溢出点(东→西)
未用任何井资料对井误差分析表
井名 计算 实钻 误差 平差 KL2 -2207.08 -2127.8 79.2 32 KL201 -2201.04 -2183.5 18.5 -29 KL203 -2217.00 -2153.4 63.6 16 .6 KL204 -2363.17 -2336.4 26.8 -20
岩性、物性预测难
一般情况下,在地震剖面上很难看 到单个砂体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 而以薄层席状砂为主
预测砂体形态,厚度变化主要利 用地震资料的速度、振幅、连续性 和频率等参数
不同的岩性相互重叠;在不同的 构造背景下相同岩性的层速度常常 有明显的差别;储层的非均质性强 和砂层中所含流体性质的不同;使 储层预测工作更加困难
-3300 -3800
TZ471
志留系下砂岩亚段
-4300
TZ47
可能发育多条侵入岩脉, 形成复杂构造模式
○
过TZ40-47井区的连井火成岩剖面
火成岩刺穿遮挡背斜-发育于巴楚地区
海拔(m)
1000
N2a+Q
0 -1000
D
S O2+3
-2000
O1+C3
C2
-3000
C1
瓦基里塔格构造油藏预测剖面
N
S221
古潜山圈闭
古隆起背景上整体构造含油
潜山地貌形态复杂,
落实潜山地貌、岩性圈闭困难
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
储层预测难
油井 干井 水井
岩溶地貌
古地貌解释
构造演化、断裂发育特征研究
潜山顶面立体可视化显示 前 石 炭 纪 古 地 貌 显 示
岩溶储层标定
轮古1井
轮古9井
LG1井潜山顶面相对弱反射 代表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
库车盐岩变形特征
下第三系盐岩变形特征
T3
T6
T5
T7
T8 T8-2
T8-3 Tg
迪那22
T3 T5
T6
上第三系盐T8岩变形特征
迪那2气田INLINE1209叠偏剖面
盐构造解释技术
盐岩速度研究及变速成图技术
盐下构造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圈 闭落实难度大。因此,重点针对盐下构造落 实问题,开展速度分析及变速成图方法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DQ94270 DQ00271 DdyQq809401802107s3
14710000
14715000
14720000
14725000
14730000
14735000
14740000
14745000
迪那2井区地震T6反射层构造图(二维平滑平均速度法)
盐体研究实例
研 究 区
N
盐层厚度:几十米 ---- 3700米左右
46600 00 YQ99267
14710000
14715000
14720000
14725000
14730000
14735000
14740000 y8410
14745000
dq94278 dq98276 dq9810s
DQ00273 dq97272 DQ00271 DQ94270
dq97268 DYQ0909226677 DQ94266 Y-84-08 dq97264 DQ00263 DQ94262
盖层的可靠性难以预测
良好的盖层必须具有致密的岩性、 无裂缝、渗透性差、较高的排替压 力、分布范围和一定的厚度
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盖层与 储层之间的关系、盖层厚度及封堵 性难以预测
油气运移通道预测困难
油气运移通道有储集层的孔隙、 裂缝、断层及不整合面。而储层的 孔隙及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储层的非均质性和断层的开启 性很难确定,而且有些断层并不 是在所有的时期、所有的地区和 所有的条件下都能成为油气运移 的通道,因而给油气运移预测工 作带来了困难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
以油气资源评价为基础,以富油 气凹陷为目标。
在富油凹陷中不仅二级构造带含 油,在凹陷的斜坡区及深陷带也有 油气藏分布,形成全凹陷整体含油 的局面
在一些富油凹陷中,当油气探明 储量占资源量的50%以上时,应大 力加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工作
对一些油气资源丰富,长期没有 取得重大突破的凹陷或地区,要加 强综合研究,调整勘探思路,采用 适合于这一地区地质特点的方法技 术,加大勘探力度,不断实现油气 勘探的新突破
储层地球物理学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及解释技术
•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的类型
•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难点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思路
•勘探岩性油气藏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与分布 主要取决于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 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定的沉积环 境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
据1980年统计,全世界共发现石 油可采储量超过5亿桶和天然气可采 储量超过3.5亿立方英尺的巨型油气 田134个,其中岩性地层圈闭油气藏 中,石油储量占43%,天然气储量占 30%
线状极弱相干区( 蓝色)主要为断层 显示 强相干区(红色) 为致密灰岩区; 较弱相干区(黄色 -绿色)可能为储 层发育区。
火成岩伴生圈闭研究实例
火成岩伴生圈闭立体图—英买力
英买7井西火山岩伴生油藏模式
N
断块
图
披覆背斜
N+E
断背斜
P
T
K
S+C
O1+Є P
地层圈闭
碳酸盐岩岩性圈闭
S+C O2+3
火成岩O遮1+挡Є
扇 根 管3井
扇体
INLINE194
D砂组波阻抗反演剖面上表现出:高 阻抗区、中阻抗区和低阻抗区;
三角洲
三角洲
ES33
ES34
ES3
N
S4
Tg
浊积体
陡坡浊积体
沿陡坡分布的浊积体--王岗阜宁组浊积体系
缓坡浊积体
浊积体
浊积体
水下扇 浊积体呈变振幅、不连续,透镜状或纺锤状,位于盆地或斜坡 上,距物源区有一定的距离。
包括地层超覆圈闭、地层不整合圈 闭、古潜山圈闭、碳酸盐岩岩溶圈闭 等
东河砂岩
下泥岩段
双峰灰岩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不整合圈闭
古 潜 山 圈 闭
古潜山圈闭
F602 H19
Ng Ed S1 ES31 ES32
ES33
ES34 ES3
S4
Tg
S256 A30 A3 S259 C4 C20 C5 C11
dq98260
DQ94258
dq98256 Y-84-05 DQ94254 dq98252 dq93248
DQ94250
dDQq9998248
DdQq9948224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