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狼三则练习含答案85591

狼三则练习含答案85591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狼三则》阅读练习第一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有屠人货.肉归()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示以.空担()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屠惧,示之以刃,则少却。

②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③时狼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3、本文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课本中所学的是第二则。

本文中的屠户是如何摆脱狼的?狼又是如何死去的?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6分)第二则1、解释下列加点字。

(16分)缀.()窘.()苫蔽..()奔倚.()又数.刀毙.之()()隧.()入尻.()尾弛()担持刀眈眈相向()目似瞑()意暇甚()狼亦黠()矣假寐()2、填空。

(13分)《狼》选自,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

作者,字留仙,号,世称,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的意思,“异”是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惧狼→()→()4、理解默写。

(5分)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的性格的句子是:表现狼狡猾的句子是:表现二狼与屠户势均力敌,各不相让的语句是表明“一狼洞其中”的目的的句子是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是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8分)目似瞑.()意.暇甚()屠自后断其股.()乃悟.前狼假寐()缀行..甚远()两狼之并驱如故.()一狼仍从.()屠大窘.()顾.野有麦场()屠乃奔倚.其下()乃悟前狼假寐.()屠暴.起()恐前后受其敌.()一狼洞.其中()其一犬.坐于前()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亦黠.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15分)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③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④又数刀毙之()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敌: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盖以诱敌()止:①一狼得骨止()②止增笑耳()意:①目似瞑,意暇甚()②意将隧以攻其后也()前:①恐前后受其攻()②狼不敢前()乃①屠乃奔倚其下()②乃悟前狼假寐()7、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2分)A、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4分)①盖以诱敌.古义: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9、“投以骨”的正常语序应该为,屠户这样做的目的是:10、“屠大窘”说明此时屠户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2分)11、选择题①下列是对本文的寓意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A.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B.不要被像狼一样的人的假象所迷惑,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

C.胜利是斗争换来的,没有斗争,就没有胜利。

D.勇敢,坚决,果断,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②下面是对本文文体的说明,请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A.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

B.本文是一篇随笔札记。

C.本文是一篇笔记体小说。

D.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③下面是对《聊斋志异》的分析,把对的选出来。

()(2分)A.《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

B.《聊斋志异》是以谈狐说鬼的手法,隐晦地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

C.“聊斋”,是作者的书房名,“志”,表明作者的理志,“异”,是与众不同D.《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12、用“/”标示下列句中的语音停顿。

(3分)①后狼止而前狼又至②其一犬坐于前③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3、翻译句子。

(6分)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⑵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14、“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5、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屠户和狼的特点。

(4分)狼:屠夫:16、结尾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它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4分)17、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18、写出三个带“狼”字的成语。

说说看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狼有着怎样的认识19、一位诗人用悲愤的笔调写下这样的诗句:“如今狼已经越来越少,荒野里尽是人在嗥叫”,你是如何理解的?(3分)第三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惟有小刀不盈.寸( ) 遂负.之以归( ) 方缚.以带( )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②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

3、从本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

(2分)4、对文中屠户的性格特点总结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勇敢、机智,胆识过人。

B.善于斗争,深谋远虑。

C.不正面硬拼,善于斗争。

D.胆小怕狼,侥幸获胜。

6、根据文中语句看,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几则?并说明理由。

(2分)7、比较三则故事中刻画的狼有什么不同。

(3分)8、你认为《狼三则》哪一则写得较好?为什么?(3分)《狼三则》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②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③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

②蚤:通“早”。

③昧爽:拂晓,黎明。

④逡(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

⑤罹(lí)遭遇祸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有屠人货.肉归()②瞰.担上肉()③随屠尾行..数里()④仰首细审..()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屠惧,示之以刃,少却②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3、[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3分)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分)5、[甲[乙]两文的最后一段都是什么表达方式?都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6、[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2分)[甲]文:[乙]文:《狼三则》阅读练习《狼三则》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

第一则写屠户被狼所逼,用铁钩把肉吊在树上才脱身,狼为吃肉而被铁钩吊死在树上的故事,着重表现狼的贪婪。

第二则写屠夫毙杀两狼的故事,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更赞扬了人的聪明和勇敢。

着重表现狼的狡猾。

第三则着写屠户被狼逼进野外一个席棚内,狼将爪子伸进去,结果被屠户捉住,割破爪皮而吹气胀死的故事,重表现狼的愚蠢。

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各自成篇,然而又紧密相关,构成一个完整统一体。

第一则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突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有屠人货.肉归(卖)屠思狼所欲.者肉(想要)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蚤”同“早”,早晨)示以.空担(把)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屠惧,示之以刃,则少却。

屠夫恐惧了,就用刀对狼显示,(狼)稍微退后了。

②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屠户)担心地徘徊着靠近树看,却是(一头)死狼。

③时狼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黄金,屠夫小小地富裕了。

3、本文是《聊斋志异·狼》中的第一则,课本中所学的是第二则。

本文中的屠户是如何摆脱狼的?狼又是如何死去的?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有何相同之处?(6分)屠户知道狼想要的是肉,就把肉挂到树上,以此摆脱了狼。

狼跳着去吃挂在树上的肉,被钩子挂住了上腭而死。

这两则故事的结尾都对狼进行了嘲笑。

(点拨:抓住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第二则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6分)卑微如蝼蚁、坚强似大象缀.(zhuì)窘.(jiǒng)苫蔽..(shàn )(bì)奔倚.( yi)又数.刀毙.之(shù)( bì)隧.(suì)入尻.(kāo)尾chí(弛)担持刀dān dān(眈)(眈)相向目似míng(瞑)意xiá(暇)甚狼亦xiá(黠)矣假miè(寐)2、填空。

(13分)《狼》选自《聊斋志异》,原文共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小说家,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

3、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3分)(遇狼)→惧狼→(御狼)→(杀狼)4、理解默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