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食物腐败变质原因的实验

探究食物腐败变质原因的实验

探究食物腐败变质原因的实验
一、内容解读
本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能简单地说出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是因为食
物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的微生物,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每天定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关键点、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学习,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1、课题目标
●能说出食物腐败变质是因为食物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滋生后引起的。

●尝试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比实验
●描述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
●练习定时记录实验结果
●练习分析实验结果
●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
2.背景描述
食物的种类很多,但大多数食物在自然环境下都不能较长时间地贮藏,储存时间过长,食物会发生腐败变质,食物腐败变质一般是指食物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中,因环境中微生物的作用使食品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组织形态和色、香、味,转变成为一个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这些食品若被我们食用,会使我们不健康。

如鱼、肉的腐臭,水果和蔬菜的腐烂,油脂的酸败,粮食的霉变等。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通过不断探索,逐渐了解食物较长时间贮藏发生腐败变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因微生物繁殖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空气中氧的作用,引起食品成分的氧化变质;食品内部所含氧化酶、过氧化酶、淀粉酶、蛋白酶等的作用,促进食品代谢作用的进行,产生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致使食品变质;因昆虫的侵蚀繁殖和有害物质间接与直接污染,致使食品变质。

在食品腐败变质的诸因素中,其中最活跃、最普通、重要的原因是在食物的周围存在着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象细菌、霉菌等,暴露在空气中的食物被微生物的污染后,微生物很快生长繁殖使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减少、积累大量的微生物代谢产物而使食物腐烂变质。

这些微生物经过培养就会大量增加,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大小的菌落,不同的微生物会形成不同颜色和形态的菌落,我们通过检测菌落的颜色、形态就可了解是那一种微生物感染了食物。

二、材料器具
1.材料
肉汤、蒸馏水、饼干
2.器具
4副已灭菌的琼脂平板培养皿、放大镜、10毫升量筒、棉塞、酒精灯、冰箱、恒温箱
3.课前准备
已灭菌的琼脂平板培养皿、肉汤
三、教学建议
教师在让学生做这一实验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周围存在者很多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我们的食物中含有很多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

而食物则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它的营养成分被破坏,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含有很多的有毒成分,它会使我们的食物腐败变质,人们食用了腐败变质的食物会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在学生做这一实验之前,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辨认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所形成的各种菌落,使学生了解培养基上出现一定形态和颜色的物质就是微生物生长产生的菌落。

在此实验前教师应提前一天将肉汤做好,肉汤可以采用500g猪骨头加水2000kg用高压锅煮沸10分钟,开锅冷却过夜。

教师还要提前一天将灭菌的琼脂平板培养皿制作好。

琼脂培养基是将18-20g琼脂加沸水1000ml用玻棒搅拌使其溶解,略冷却后,在每个培养皿中加入20ml琼脂培养基,将制作好培养皿进行压力维持为0.5kg/cm的高压灭菌20分钟。

这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的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过程、定时的实验记录和小组实验结果分析讨论过程。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尽量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不要有太多的介入,要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还让学生尽量多做,在做实验时及时记录自己的操作方法,每一步是怎样做的,比如,实验中,棉塞是怎样拿的,培养皿是怎么拿的等均要一一记录,作为备案,供今后的实验结果分析用,也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做依据。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起指导作用,组织好学生进行实验和小组讨论,教师还要加入学生小组和学生一起做实验,跟学生一起做实验记录,要和学生一起分析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要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活动展开
探究食物腐败变质原因的实验
(1)将等量的2毫升肉汁加入分别标以A、
B的两只已灭菌的琼脂平板的培养皿中,(提
醒学生注意无菌操作,将培养皿作好标签)
(2)将A培养皿敞开,摇匀,将B培养
皿的盖盖好,摇匀,将A、B放在相同地方,
(3)
4、 B和D在处理上的区别是什么?
5、为什么C和D两支试管在煮沸后冷却时要用棉塞塞住试管口?
将等量的2ML肉汁加入C、D两试管,放于酒精灯上加热,直到煮沸,用棉塞塞住试管口,稍静止、冷却,然后将肉汁分别加入标有C、D的两只培养皿,将C培养皿敞开,摇匀,将D培养皿盖好,摇匀,将C、D培养皿放在与A、B相同的地方(提醒学生在肉汤冷却时,不要忘了塞棉塞,并将培养皿作好标签)
(4)对四个培养皿进行一周的定时观察,
将观察结果及时地记录在表内。

(若观察不到
微生物则用“—”表示,如观察到有微生物用
“+”表示,微生物较多用“++”表示,微生
物很多用“+++”表示,观察可用放大镜)通
过小组讨论,将分析的结果填在表内。

(要让
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将任务在小组内分配,将
小组内的几组实验进行比较,给学生充分的讨
论时间,让学生将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最后
1.通过探究你认为食物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简答:食物的周围存在着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食物暴露在空气中的会被微生物的污染,微生物污染后繁殖生长使食物腐败变质。

2.你认为怎样处理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简答:只有一个条件因素不同,其他所有的条件因素都相同的实验属于对比实验。

3.你的实验成功了吗,如果失败,请分析。

简答: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操作过程进行分析。

六、活动延伸
延伸:探究食物腐败变质的途径实验
活动要求:找寻ABCD四个培养皿中出现微生物是因为在实验中的那一步被微生物污染了
活动提示:先让学生将记录的实验现象在小组内展示,通过小组分析ABCD四个培养皿中的每一个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原因,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再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假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