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2
• 苏州河在上海境内的全长53.1km。 • 有河必有桥,苏州河上的桥使南、北 两岸连成体,促进了上海的发展。 • 每座老桥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外白渡桥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1873建木桥, 1907)建钢桥)
向西就是乍浦路桥(1873建木桥, 1927改建钢筋水泥桥)
朝外滩方向望去:四川路桥-乍浦路桥-外白渡桥
桥旁的居民居住条件很差,等待改造。
再过去是西藏路桥(1853建木桥,1922建钢筋 水泥桥)
河岸北面是中国第一家面粉厂,原福新面粉厂。
“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抵住了日军多次进攻。
乌镇路桥(1929年建木桥,1948、1999重建 钢筋水泥桥)
乌镇路桥南岸
改造后南苏州路干净、整洁
新闸桥(1735建浮桥,1916建钢桥, 2001新建人行桥)
有许多 人在苏 州河边 度过他 们的一 生。
• 苏州河两岸 的旧房子, 幽暗,破旧。 很长时间里, 很多上海人 就居住在这 样的弄堂里。
但他们都把自己收拾得 干净整洁,在外全然不 见住房局促的样子。
从市民生活到 工业发展,旧 迹和展望,已 经改变的和正 在改变的,苏 州河边都能找 到。
甚至沿着苏州河,可以找到上海的历史。
一百多年来,城市长足发展的过程 是与人力影响和支配苏州河的过程 连在一起的。人力的影响和支配, 使苏州河日甚一日地被两岸的社会 经济构造所笼罩,也使苏州河在不 息的流淌之中一点一点地失去了自 然本色。 20世纪中期那一场改造中国的革命,使许多东西
都发生了变化,但这一条流过城市的河流却仍然 在视野之外。40多年前,小学课本描述工厂里的 烟囱冒出来的浓烟,是以盛开的黑牡丹为比喻的。 其夸张和遐想既显露了文人浪漫的不着边际,又 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工业化的理想 与期望。 在21世纪到来的时候,沿河两岸正在新播绿色。 绿色延伸促成了希望和憧憬的延伸。我们期待着 新世纪的苏州河重现烟雨中的灵秀,夕照下的妩 媚;水里鱼游,岸上鸟鸣。有万千心愿的牵动和 盼望,这天已经来到。
苏州河的过去和现在
索引
• • • • • 1、苏州河的简介 2、苏州河的历史 3、苏州河恶臭现象和基本整治 4、苏州河整治的现状(简单口述) 5、苏州河发生的变化对于上海的影响
黄浦江主要支流,又名吴淞江,是上海境内仅次 于黄浦江的第2大河。因发源于苏州附近的松陵 地区,古名“松江”,又因流域在古代吴国境内, 故称之为“吴淞江”。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 穿过江南运河,流经吴江、苏州、吴县、昆山、 嘉定、青浦等县市,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注 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平均河宽约40~50米, 流量平均仅10立方米/秒,旱季则接近于零。低 水位时水深2米左右,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主要 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
苏州河水由西向东流入黄浦江。但上海的都市化则是 从东头的河口开始,溯流向西延伸的。沿河两岸曾经错 落地散布着农田、湿地、芦苇、沟汊,冷僻的地方野气 愈重,“秋风一起,丛苇萧疏,日落时洪澜回紫”。在 都市化的铺展之势面前,这些土生土长的东西已不能与 膨胀的经济共栖,它们不得不一步一步地向后退去。在 它们腾出来的空间里,参差地立起了英国领事馆、礼查 饭店、百老汇大厦、文汇博物院、新天安堂、光陆大戏 院、公济医院大档、邮政局大楼、自来水厂、天后宫、 河滨大楼、自来火房、圣约翰书院(后为圣约翰大学) 等等各擅胜场的建筑。这些楼群临水而立,时人譬之为 “连云楼阁”。它们以商业繁华为扩展中的都市画出了 一种侧面的轮廓,流经其间的苏州河就此成了一条城市 的内河。
苏州河本来叫吴淞江,它和黄浦江同样起源于太湖。在李白的时代, 吴淞江的江面最宽处达20华里;到了范仲淹任苏州太守时,河面减 少到9里,而此时的黄浦江,最宽处只需“尽一夭之力”,与吴淞 江相比,它只能算作一条小溪。时至明代,由于吴淞江中下游泥沙 淤积,户部尚书夏元吉动用20万河工改造河道,把太湖水引向黄浦 江,形成今天的格局。自此,吴淞江成了一条波澜不惊的内河,黄 浦江和吴淞江完成了一次干流和支流的位置更换。 上海开埠后,居住在此的外国侨民乘船沿吴淞江来到苏州,他们由 此把这条河叫作苏州河。 随着时间改变的不仅是自然的河道,还有河两岸的社会民生。从苏 州河汇入黄浦江的外白渡桥到河南路桥,多的是可与外滩媲美的殖 民地建筑。而从河南路桥往西直至武宁路桥一带,则是越来越多的 烟囱、厂房和有着大吊车的码头。油脂厂、面粉厂、纺织厂、化工 厂林立于苏州河两岸,它们带来的除了上海近现代工业的发迹,还 有直接排进河道的污染和大量生活在底层的产业工人。前者造成了 苏州河的黑臭,后者形成了河两岸的棚户区。
苏州河出现黑臭开始于20世 纪20年代,1911年在现在恒 丰路桥位置上建造的闸北水厂, 迫于水质的恶化,不得不在 1928年迁到闸北殷行乡黄浦 江畔另建新厂。
苏州河整治的相关内容
2008年11月10日,市苏办召开了《蕰藻浜、淀浦河环境 综合整治规划》总报告编写大纲讨论会,市规划局、市 水务局、市环保局、市港口局、市市容环卫局、市环科 院等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会议,市苏办常务副主任、 水务局副局长朱石清,市水务局总工程师陈庆江出席了 会议。会议听取了市水务规划院对《蕰藻浜、淀浦河环 境综合整治规划》总报告编写大纲的汇报,与会单位经 过认真地讨论,会议决定:需要成立总报告编制的工作 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各个专项规划的编制人员,互相之 间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协调、沟通;要求市水务规划院在 11月底能够完成《蕰藻浜、淀浦河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总报告的初稿。
四川路桥(1878建木桥,1922改建钢筋水泥桥)
四川路桥堍的邮政大楼是历史保护建筑
河南路桥(1875建木桥,1927改建归纳钢 筋水泥桥,2007重建),桥堍是河滨大楼。
再 向西一点是福建路桥(1864建木桥,1885重 建木桥,1968、2007再次重建 )
接着是浙江路桥(老垃圾桥1879建木桥1906改 建钢桥)
成都路高架桥(1995建成)
恒丰路桥(1903建木桥,1914、1927、1948 重建,1987在原桥东侧新建)
长寿路桥(1953建成),改建拓宽 (1998),现在老新两桥并用。
昌化路桥(1949建木桥,1974改建钢筋水泥桥)
江宁路桥(造币厂桥1929建木桥,1969改建钢筋水 泥桥),北堍有中国第一家钱币制造厂
苏州河 和 河上的桥
苏州河 (吴淞江) 是黄浦江的 一条支流, 因乘船沿河 可到达苏州 而得名。
苏州河是指吴淞江流经上海市区的一段,自北新 泾至外白渡桥。
苏州河河面 狭窄,水流 平缓,比黄 浦江更为家 长里短。 上海人的日 常生活是沿 着苏州河两 岸建立起来 的。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传说、故事、记忆,还 有所有的垃圾,都倾泻在这里,使它成为 一条最杂乱的河。
凯旋路桥 (21世 纪初建造)
光复西路-万航渡路人行桥
古北路桥(1985建造)
真北路桥
祁连山路桥(2008建成)
西康路桥(1981建人行桥)
镇坪路桥(2009建成)
叶家宅桥(1931建木桥,1971改建钢筋水 泥人行桥)
武宁路桥(1956建成,1966、2001改建)
曹阳路桥(三官堂桥1928建木桥,1980件 钢筋水泥桥)
华东政法大学学堂桥(1934建木桥,1967 拆除,1980重建),静静地跨在苏州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