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桁梁架设施工控制和难点工程措施方案方案概述xx大桥钢桁梁架设南北岸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架设方案,南岸由边跨向主跨拼装,边跨采用支架拼装,主跨采用悬臂架设。
北岸则采用对称悬臂架设的方式,主墩墩顶桁架采用墩旁托架拼装。
图1.1-1钢桁梁施工流程图支架拼装架设初步形成封闭体系P1、P2墩之间为SA15~SA11五个节段钢桁梁,对应每两个节段节点处设置一组支架,总计4排,8组支架。
P1、P2墩之间安装一台跨线龙门吊,作为钢桁梁构件上桥面的提升站,同时前期用来拼装P1、P2墩之间的部分钢桁梁。
龙门吊跨径36m,轨道长度受P1、P2墩限制,顺桥向移动范围在SA14~SA12之间,无法到达SA15、SA11下方。
首先采用龙门吊安装SA15~SA13三个节段下弦杆、下中纵梁,吊装点在SA14节段正上方,龙门吊可以满足吊装要求。
继续使用龙门吊拼装SA14~SA13下桥面板形成下桥面体系,三个节段构件支撑在正下方两排支架上。
并使用龙门吊继续拼装完成SA14节段的中间桁架结构,保证已经拼装的结构体系稳定,见下图.图1.1-2初步形成封闭体系交界墩顶限位采用大吨位汽车吊在地面,拼装SA15节段钢桁梁,吊装高度约40m,吊重约40t。
拼装完成SA15节段,在P1墩顶采用临时支垫抄垫钢桁梁,并通过预埋件临时对钢桁梁进行限位。
此处要求第一步拼装的过程中即准确定位,保证钢桁梁线形误差不大。
图1.1-3SA15~SA13节段中间桁架完成第一次体系转化利用龙门吊继续拼装完成SA13~SA12节段钢桁梁中间桁架,再利用龙门吊在上桥面拼装桥面回转吊机,回转吊机拼装过程中,吊装一台小吨位汽车吊至桥面协助拼装回转吊机的大臂等构件。
回转吊机拼装完成后,龙门吊则主要用来提升构件,桥面回转吊机作为架梁设备继续向前拼装。
直至拼装完成SA11节段中间桁架,抵达P2墩顶,在P1、P2墩顶设置竖向、横向千斤顶进行线性调整,并脱空P1、P2之间之间,完成体系转换。
施工中P1、P2墩顶支座暂不安装,均采用临时支撑受力。
P1~P2墩包含4组临时支撑在内,所有的支垫与钢桁梁接触面均抄垫四氟板涂抹润滑油,以便线形调整。
见下图.图1.1-4第一次体系转换完成交界墩和主墩之间钢桁梁的架设过P2辅助墩后,使用桥面吊机继续向前拼装。
P2、P3墩之间设置4排支架,两排支架之间的间距为32m,每两个节段钢桁梁的节点下设置一排支架。
拼装过程中为控制钢桁梁前段下挠,每次在抵达一组临时支架后,在临时支架上方拼装一个节段钢桁梁,再向前连续拼装两个节段的下弦杆,保证可以抵达下一组临时支架上方,及时进行抄垫。
见下图。
图1.1-5下弦杆拼装示意图下弦杆标高调整到位后再依次拼装前一个节段中纵梁、下桥面等构件形成封闭体系,继续向前拼装两个节段,过这一组临时支架的墩顶,再按照上述顺序连续拼装两个节段的下弦杆。
直至抵达P3主墩下横梁。
钢桁梁上下游弦杆及中纵梁形成三片主桁,上下桥面的弦杆之间有斜腹杆起到支撑作用,和弦杆形成三角形封闭体系,但是上下中纵梁之间没有竖向杆件起到支撑作用。
中纵梁重约14t,SA11~SA1节段拼装过程中,悬臂长度达16m,施工中如不采取措施,则前段下挠达4cm。
钢桁梁体系封闭后则造成下桥面中间下挠,无法校正,因此必须在桥面安装之前进行校正。
SA11~SA1节段钢桁梁拼装过程中,采用立柱支撑配合设置拉杆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见下图.图1.1-6立柱支撑及拉杆立柱支撑设置在上弦节点对应的横梁位置下方,支撑在上、下中纵梁之间,两端采用拼接板、螺栓连接。
钢桁梁的制作厂加工的过程中预先焊接临时支撑的拼接节点,立柱支撑拆除后再将此临时节点切割打磨。
在立柱支撑顶端的工字型横梁腹板处设置两道加劲肋,腹板两侧对称设置。
加劲肋上开孔,将拉杆上端通过销轴固定在加劲肋上。
拉杆下端通过临时锚固点固定在下中纵梁前段。
拉杆在距离下端约1m处断开,并在端头做内螺纹,断开的拉杆通过两端带螺纹的钢棒连接,旋转钢棒带动两端拉杆靠拢,起到了提升中纵梁的作用。
钢棒中部开孔,方便插入工具进行旋转,见下图.图1.1-7拉杆中间的连接钢棒通过旋转钢棒,来缩短拉杆长度,达到抬高下中纵梁的目的,施工中在下中纵梁冲钉安装完成后即进行拉杆的安装,使用拉杆预抬下中纵梁,下中纵梁预抬10cm,可以在下桥面安装完成后,下中纵梁标高达到预定值。
第二次体系转化钢桁梁在P2、P3之间的架设过程中,每抵达一组临时墩即进行标高的调整,过程中观测支架的沉降,保证钢桁梁架设过程中保持较小的标高偏差。
同时在P1、P2及各临时墩顶设置横桥向限位措施,使得线形保持较小的误差。
在钢桁梁架设到P3墩顶时,墩顶的S0节段下方设计图纸中有四个临时固结支座。
此四个固结支座暂不安装,使用临时支墩进行抄垫。
在P3墩下横梁顶设置竖向、横向千斤顶,进行线性调整,先进行标高调整再调整线形。
因为在P2、P3墩之间的钢桁梁架设过程中,在每组临时墩顶都进行标高调整,因此此时边跨的整体标高控制相对简单。
线形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在P2、P3的各个临时墩顶设置横移千斤顶辅助。
钢桁梁里程调整在P3墩下横梁顶进行,设置顺桥向千斤顶,在钢桁梁的侧向抗风支座处进行顶推调整。
最终边跨钢桁梁的里程偏差、横桥向偏差、标高偏差均在5mm 范围内。
边跨线形调整完成后,S0节段下的四个固定支座安装,将边跨钢桁梁临时固结。
见下图.图1.1-8南岸钢桁梁边跨支架拼装完成顶推滑移施工(1)施工步骤北岸P4主塔处NJ2~NA2五个节段钢桁梁采用顶推累积滑移施工技术架设,在P4主塔处NJ2~NA2处搭设施工平台支架,利用D1100-63塔吊拼装钢桁架及桁架间桥面板、中纵梁成整体节间,每拼装完成一个节间,整体往江测滑移,在空出来的平台支架上继续拼装钢桁架节间,再整体滑移,如此循环,共累积滑移3次,完成北岸P4主塔处NJ2~NA2五个节段钢桁梁架设。
步骤一:支撑胎架及滑道梁安装完成后,在NA2节段位置上开始拼装钢桁架;NJ2节段下方放置2排,共4块滑移支座,首先拼装下桥面;安装顺序为:下弦杆→中纵梁→下桥面板;图1.1-9步骤一示意图步骤二:在下桥面板上安装两片支撑胎架及桁片、中纵梁临时杆件,并安装完成上弦杆及中纵梁;安装顺序为:上弦杆→中纵梁;图1.1-10步骤二示意图步骤三:上弦杆安装完成后,安装斜腹杆和上桥面板;安装顺序为:斜腹杆→上桥面板;图1.1-11步骤三示意图步骤四:将安装完成中间部分的NJ2节段滑移20米位置,开始安装NJ1及N0节段,两节段的下弦杆和中纵梁在地面连接成整体后吊装;安装顺序为:下弦杆→下中纵梁→下桥面板;图1.1-12步骤四示意图步骤五:安装上桥面结构及斜腹杆;安装顺序为:上弦杆→斜腹杆→中纵梁→上桥面板;图1.1-13步骤五示意图步骤六:安装N0节段边桥面板、边纵梁及斜拉杆;安装顺序为:边桥面板→边纵梁→斜拉杆;图1.1-14步骤六示意图步骤七:将NJ2~N0三个节段滑移16米后,安装NA1节段;安装顺序为:下弦杆→下中纵梁→下桥面板→上弦杆→斜腹杆→中纵梁→上桥面板;图1.1-15步骤七示意图步骤八:将NJ2~NA1三个节段滑移16米后,安装横梁上临时支座,并拆除滑移设备轨道,结构下降至标高位置后安装NA1节段;安装顺序为:下弦杆→下中纵梁→下桥面板→上弦杆→斜腹杆→中纵梁→上桥面板。
图1.1-16步骤8示意图步骤九:架桥机安装完成后,使用架桥机安装前5个节段的边纵梁和边桥面板以及斜拉杆;安装顺序为:边纵梁→斜拉杆→上边桥面板。
图1.1-17 步骤九示意图(2)液压顶推滑移自锁型液压爬行器是一种能自动夹紧轨道形成反力,从而实现推移的设备。
此设备可抛弃反力架,省去了反力点的加固问题,省时省力,且由于与被移构件刚性连接,同步控制较易实现,就位精度高。
夹紧装置地面滑移轨道插销油缸图1.1-18 液压爬行器示意图液压同步滑移施工技术采用计算机控制,通过数据反馈和控制指令传递,可全自动实现同步动作、负载均衡、姿态矫正、应力控制、操作闭锁、过程显示和故障报警等多种功能。
悬臂架设施工北岸NJ2~NA2五节段钢桁梁架设完成后,在上层桥面拼装两台回转架梁吊机开始对称悬臂拼装钢桁梁,并开始安装斜拉索。
在后续拼装过程中按照挂索滞后1~2个节段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南岸支架拼装完成后开始主跨悬臂架设,边架设边挂索,挂索之后1~2个节段。
图1.1-19悬臂架设拼装顺序示意图移动操作平台设计方案悬臂架设过程中,每个标准节段的桥底面长16m,宽16.5m,需要进行大量高栓、焊接和涂装工作,为了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操作平台,同时考虑平台的可移动性,利用桥底面的两条检修轨道,设计一个8m×17.34m的滑移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主要框架结构由三片主桁架和十片次桁架组成。
其中,三片主桁架呈倒梯形,上底长18.8m,下底长17.34m,高0.8m,主桁架两两相距4m横向平行铺设;两主桁架之间纵向铺设五片次桁架,1号与2号桁架之间相距3.25m,2号与3号桁架之间相距5.42m,另一端与之相对称;D、E、F、G四根长17.34m的弦杆两两相距2m横向平行铺设。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操作平台的自重,我们设计只在需要作业的区域铺设密目钢丝网,而没有作业的区域,如I处则不需要铺设钢丝网。
整个操作平台的临边和悬空处用高1.2m的防护栏杆和密目安全网包围起来,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同时在悬空处还拉设全网,防止人员和物件坠落。
操作平台采用6个承重量为3吨手动葫芦作为吊点与检修轨道连接,吊点设置如图3,整个平台只需六人同时拉动手动葫芦即可行走,当滑移到位后,将保险绳固定在桥底面,防止平台移动。
图1.1-20操作平台三维示意图.平台受力计算对滑移平台进行了精确的受力和变形计算,并根据计算的结果设定实际操作的参数。
采用midas建立计算模型并进行计算。
图1.1-21计算模型图1.1-22结构应力图图1.1-23结构位移图经过计算,平台受力满足规范要求。
操作注意事项(1)桥面挂架活动平台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必须按项目部使用手册进行,了解挂架平台的机械构造、原理和性能。
平台的行走由专人负责;(2)平台同时作业人员不得超过10人,荷载不大于1.8t(含人),禁止在平台上集中堆放重物;(3)操作人员在平台上作业时必须按规定佩戴好“安全三宝”,并将安全带挂在安全钢丝绳上,严禁将安全带挂在活动平台上;(4)平台在行走前必须认真检查轨道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手拉跑车是否牢靠、滑轮有无变形损坏、轨道端头止动装置是否可靠,如发现有损坏或其他问题,平台不允许行走,并及时报告项目部,排除隐患保证安全后方可行走;除操作人员以外,不允许有其他人员在平台内;(5)行走平台每天必须将平台内的杂物清理干净,防止杂物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