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7章:现实主义文学之04俄国
第7章:现实主义文学之04俄国
与别林斯基在一起
向朋友们朗读他的作品
•果 戈 理 之 墓
邮票上的果戈理
作品:
①《狄康卡近乡夜话》(1831)
* 强烈的民族性;
果 戈 理 画 像
* 健康欢乐的内容; * 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果 戈 理 画 像
狄 康 卡 风 光
• 散记式的故事集。 • 乌克兰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假托养蜂人鲁 德·潘柯讲述出来,反映了劳动者的智慧﹑ 勇敢﹑酷爱自由和统治者的卑劣﹑愚蠢。
俄国的帆船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俄国-英法土) 木帆船---汽轮机船
滑膛枪---来复枪(射程的三分之一)
人背牛拉运物资---铁路、汽轮 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 在俄国政府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 时期开始了. -----恩格斯
1855年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 命令给莫斯科、基辅和华沙分别 发去如下文字的电报:“皇帝正 在死去,并向所有的人道永别。 ”
波罗的海
北 冰 洋
←芬兰
白令海峡
黑 海
兰
乌 克
←白俄罗斯
太
平 洋
里海
蒙古
中国
←朝鲜
叶 尼 塞 东部:平原 河 西部:高原、山地 为 界 叶 中西 尼 伯利 亚高 塞 原 河
• 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 世界上最广阔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北半球 “寒极 ”
2.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 把俄罗斯人与注重竞争的西方人区别开 来。在西方, 个人主义 是受尊敬的,但在俄罗斯, 个人主义是个贬义词。 “在俄罗斯,人们希望能找到欧洲和亚洲两种观 念之间的平衡,找到西方对个人自由的要求与东 方将个人纳入集体的要求之间的平衡。”——尼 古拉斯·泽诺夫
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
•
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联,矛头
主要指向农奴制与封建专制统治; 悲怆风格与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
•
形成了独特的形象系列——
“多余人”、 “小人物”、 “新人”; 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
俄 国 风 光
三、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与代表作家作品
(1)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俄国1861年改 革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起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德国统一 1871年
意大利统一 1870年
工业文明冲击下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9世纪中叶世界形势图(局部)
“一切都翻了个,一切都刚刚开始”
-----列夫.托尔斯泰
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之 谜?
基督滴血复活教堂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
“诸位会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 都已一一地做到了”——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 时
1858年10月,亚 历山大二世提出了准 备改革的三条原则: 要使农民立即感到其 生活有所改善;使地 主立即放心,相信其 利益有保障;强大的 政权一分钟也不能动 摇,社会秩序一分钟 也不能被破坏。
英国1832年议会 改革
果戈理名言
• “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 在于表现民族精神本身。” • “病态和忧郁的心理却成了我早期作品中表现快乐 情绪的原因。” • “人人都反对我,年迈和德高望重的官员们叫嚷着 说,我竟敢如此评价公职人员,可见在我的眼中简 直没有神圣的事物了;警官反对我,商人反对我, 文学家也反对我。现在我才看到作为一个喜剧作家 意味着什么,只要你显示出一点点真理,人们就会 群起而攻之,并且不是单个人,是整个阶层都一起 来反对你。”
3.平均主义
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观念里,平均分配、 平等主义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平均主义的生活方式被俄罗斯知识分 子视作保护农民免受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冲 击的必要手段。
4.追求公正的社会
俄罗斯文化中,比法律更为重要的是真理 和公正。 追求社会公正一直是俄罗斯文学中的主题, 从托尔斯泰到索尔仁尼琴,无不是在寻找 一个公正的社会。 俄罗斯作家在作品中表达了他们对一个公 正、和谐的社会的向往,对他们国家未能 消除痛苦和不公而感到悲哀。
《狂人日记》(1835)
• 《狂人日记》的结尾,主人公波普里希钦: • “不,我再也没有力量忍受下去了。天哪!他们 怎样地对待我!他们用冷水浇我的头!他们不关 心我,不看我,也不听我说话。我哪一点对不起 他们?他们干吗要折磨我?他们要我这可怜虫怎 么样?我什么也没有呀。我筋疲力尽,再也受不 了他们这些折磨,我的脑袋发烧,一切东西都在 我眼前打转。救救我吧!把我带走;给我一辆快 得像旋风一样的雪橇。开车呀,我的驭者,响起 来呀,我的铃铎,飞奔呀,马,带我离开这个世 界!
果戈理《涅瓦大街》1835
• 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涅瓦大街了,至少在彼得堡是如此;对于 彼得堡来说,涅瓦大街就代表了一切。这条街道流光溢彩— —真是咱们的首都之花!我知道,住在彼得堡的平民百姓和 达官贵人,无论是谁都是宁肯要涅瓦大街,而不稀罕人世上 的金银财宝。不仅年方二十五岁,蓄有漂亮的唇髭和身着精 心缝制的礼服的年轻人为它所倾倒,即便是满腮苍髯、脑袋 光如银盘的老年人也对它情有独钟。而淑女们呢!啊,淑女 们对涅瓦大街就更是青睐有加了。又有谁不钟爱这条大街呢? 只要一踏上涅瓦大街,一种游乐气氛便扑面而来。即便是你 有要紧的事情要办,然而,一踏上大街,准会把一切事情都 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唯一的清闲去处,人们到这里来并非为 生活需求所迫,亦非为实惠和淹没彼得堡全城的买卖利欲所 驱使。在涅瓦大街上遇到的人,似乎不像海洋街、豌豆街、 铸铁街、平民街和其他别的街上的人那么自私自利,在那些 地方,贪欲、自私、势利分明摆在那些步行的和坐在各式马 车里疾驰如飞的人们的脸上。涅瓦大街是彼得堡的交通要冲。 住在彼得堡区或者维堡区的人,如果好几年没有拜访过住在 沙滩地或莫斯科关卡附近的朋友,那么他尽可以相信,一定 会在涅瓦大街上彼此碰面的。
伊萨基辅大教堂
6.“圣愚”精神
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圣愚”精神——献 身和自愿受苦等核心精神,成为俄罗斯作 家创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圣愚”精神与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结合 成为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之一。
7.圣母崇拜
东正教的基本教旨与天主教和新教是一致 的,但东正教更具有一种忏悔精神,东正 教还特别推崇圣母玛利亚,以母爱的至高 无上为出发点,认为圣母的地位高于基督, 这是其他西方宗教所没有的。 而对女性的圣母是崇拜也导致了俄罗斯文 学中一系列优美女性形象的产生,其中最 突出的便是被称为“屠格涅夫家里的姑娘” 的女性形象。
• • • • •
“你很贫困, 也很富足; 你很强大, 又很衰弱; 俄罗斯,我的母亲。”
——涅克拉索夫 • “俄罗斯,我的妻子,我的不幸的妻 子!” ——勃洛克
俄罗斯文化特点
1、斯拉夫民族英雄主义 • 嗜血、野蛮、血性、英雄气质、掠夺、荣誉、胜 利、刚勇、感伤、苦难 2、东正教文化 • 基督重临、受难、忏悔、救赎、圣母/圣女情结、 爱、罪感、救世主(弥赛亚) 3、西欧近代思想影响 • 启蒙、理性、忧郁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沉重打 击服毒自杀了!
……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 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 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 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 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 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1857年2月
(二)历史背景
地 主 毒 打 农 奴
俄 国 农 奴
亚 历 山 大 二 世
解放农奴
俄 国 农 民
俄国的农奴制
•农奴的一切,包括人身、子女、财产都属地主所 含义: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 有。地主可随意打骂农奴,而农奴却连控告主人 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全》的颁布, 的权利也没有。 农奴制正式确立 •明斯克州一个女地主,她把铁链系在农奴的颈上 ,用开水和烧红的烙铁残害农奴,并强迫其吃蚂 发展: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等地 蝗。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 有饲养 19世纪中叶,俄国45%以上的人口是农奴 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家奴与阉马的广告。
农奴的处境
政治:受压迫 没有人身自由 经济:受剥削 生活贫困不堪
处境恶劣 地位低下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世界名画,伊里亚.叶 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 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现收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 国立美术馆。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
英国的铁甲舰
——现实主义文学形成
A、普希金与莱蒙托夫(1814—1841)为现实主义 文学的确立做出了杰出贡献。
俄罗斯批评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 史诗型家庭小说:普希金——诗意的 现实主义道路 • 史诗型社会小说:果戈理——讽刺的 现实主义道路
B、果戈理(1809-1852)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 的奠基人,幽默讽刺大师
②《密尔格拉德》与《小品集》:
• 标志着作者的创作开始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 《密尔格拉德》中的名篇有《旧式地主》、《两个伊 凡吵架的故事》和《塔拉斯·布尔巴》。
③《彼得堡故事集》:
• 继承、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狂人日记》:描述备受欺凌的小公务员波普里希钦 向专横霸道的“大人物”发出抗议而受到迫害的故事;
5.东正教传统
“不信仰东正教就不是俄罗斯人。” ——陀斯妥耶夫斯基 在俄罗斯的种族、文化、民族性中,存在 了 1000 年的东正教最为著名。每一个俄罗 斯人身上都有东正教传统。 东正教赋予俄文化以独特的神秘色彩。
• 东正教圣会上达成的一致意见被认为是真 理,独一无二,人们不能有其他意见。这 一思想根源于俄罗斯传统中对持不同政见 者的蔑视。 • 俄罗斯东正教具有平等主义思想,要求所 有教徒都服从惟一正确的宗教习惯。在东 正教基督徒中确实有一种大家庭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