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古诗词赏析真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人描绘的洞庭湖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描绘这样 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气势磅礴。寄寓自己的理想抱负, 希望得到张丞相举荐(2分)。
2.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诵,成为千古名句,请简 要分析它的妙处。
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描 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 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 伟气势。(1分),(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 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 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 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 气势宏大。)
3、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 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 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 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 (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0.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 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 之苦。
11.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 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3分)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 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 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 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 中是别具一格的。
诗写送别友人,但一反传统送别诗所表 现黯然消魂的情绪,加然意识到羁旅的苦辛 和离别的孤独,但表现的却只有真挚的友情 和共勉,心境明朗,境界开阔,特别是颈联, 饱含友谊,蕴涵哲理,为一篇之警策,千古 之名句。
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如何理解 “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
“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 却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 上,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诗人形象贴切地 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又 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9.“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本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想做官而没 人引荐,不能为民谋利的苦衷;(1分) 希望能够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 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 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 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产生的效果是 :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 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以本诗 为例,作具体分析。
《关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后两章只变 换其中的一两个字,(1分)不仅使诗歌内容层递, 逐步展示主人公对意中求之不得的艰难的情感 和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之情,逐层加深,(1 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既有音韵美,又使 浓浓的痴情笼罩全篇。(1分)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歌为我们描写了些什么样的景物?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关关鸣叫的雎鸠,碧水 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州,还有参差的荇菜 . 描写的人物有采荇菜女子、多情男子。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 分析“浮云”“落日”这两个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3分)
“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 东西;“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 的心情。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词的上阕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2
分)
断桥、黄昏、风雨
10.词的下阕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 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但不会趋 炎附势,仍会坚守节操、立志报国的决心。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 安的景象,(1分)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 意境开阔。(1 分)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 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 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请写出一句与其 立意相反的送别诗。
“辗”写出已经结了冰,天的冷.说明卖炭翁 的辛苦,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卖炭翁的勤劳
作用: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 写出世炎的凄凉
10.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 同情(1分),对统治者掠夺人民财产的罪行的 揭露与抨击(1分)。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 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 强烈的感染力。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