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中考病句辨析及修改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病句辨析及修改”中考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病句诊疗”活动课[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毛病。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也是中考中长“考”不衰的常青树。

本专题主要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致病原因,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提高“诊断和施治”的能力。

“病句的辨析及修改”是近年来各地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类题的主要考查方法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

病句的辨析一般以客观选择题出现。

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察题型,它面广量大,以思维见长,是近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也是学生最易失分的题目,这就要求同学们复习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类题的复习和训练。

主观题多指修改性的题目,多用于对句子或文段的修改。

不仅要求学生们了解这是病句,是什么样的病句,而且要求知道如何修改,难度更大。

目前学生对病句尚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而且这种认识是分散和不完全的,往往还不能自觉地综合应用,这一专题的复习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的设定]建立知识体系,探索解题方法,力图使学生从“跟着感觉走”到“跟着理智走”。

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毛病;2、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3、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4、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5、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6、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学方法与设计]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3、将本次专题复习设计为以“病句诊疗”为专题的复习课,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练习中领悟,在交流中提高,在讲评中明确。

教师主要起引导及“点睛”的作用。

4、课前准备:设计教学投影片;设计教学学案;布置小组预习;课室的简单布置;安排好主持人、工作人员。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教师指导。

(5分钟)1、导入。

主持人: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病句诊疗学院”开设的短期培训班。

我们培训班本着救死扶伤、治病句救病句的宗旨,向大家传授诊断和施治病句的方法,希望大家学有所成,服务社群。

下面有请我们学院在这方面有着深入研究的权威——师:相信近期电视上正在热播韩剧《大长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

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医生,通过实例来学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要诊治的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我们在学习文化课程时所遇到或自己所写出的病句。

我敢保证,只要大家认真学习,从今往后,都不会再被“病句”困扰。

2、何为“病句”?(提问)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

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

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

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3、如何辨析病句。

(参照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教给学生新颖实用易记的诊断方法。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

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

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

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

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

跃跃欲试了。

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二、学生活动一:辨析病句病因。

(5分钟)先告诉学生病句的常见类型,给出典型的病例(每类3-5句,共25个例子),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先辨析后归纳出各类病句的病因。

(每一类型交由一个小组去分析研究,活动最后环节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交流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质疑或提出不同看法。

)病句的常见类型。

(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语序不当(4)指代不明(5)否定不明(6)词语误用(7)不合逻辑(8)重复堆砌(9)一面与两面不对应(10)并列不当应该指出:病句的病因并不是单一的,分类的界限也不是非常分明,以上的分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学习,利于掌握。

☆学生活动一:(1)搭配不当例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

)例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例3: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主宾不搭配,“农业”不能成为“国家”,应改为“中国会成为农业发达的国家。

)例4: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只有……才”。

)例5: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

(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2)成分残缺或多余。

例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缺少主语。

应去掉“使”。

)例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顺。

)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

(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才通顺。

)(3)词语误用。

例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例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

(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4)指代不明例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

(到底是谁不认识谁?不明确,应在最后加上“他”)例2: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5)语序不当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例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

(宾语的修饰语语序不当,产生了歧义,出现了“两个丈夫”的语义不清的错误,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

)例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修饰语语序不当,“亲切地”与“走过来”应对调。

)例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6)否定不当例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

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掉。

)例2: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查力度。

(7)成分重复多余例1:你交来的稿件,正在进行排版。

(删去“进行”)例2: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例3: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附加成分多余,“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例4: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8)自相矛盾或不合逻辑例1: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既然世界上都没有,那中国怎么又有呢?应把“没有”改为“仅有”)例2: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先在全班后到全校)例3:一天一夜没停的吵闹声又响起来了。

例4:五一期间,我校全体初三学生基本全都没有休息,在家认真复习。

(9)一面与两面前后不对应。

例1: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前后不呼应,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应。

)例2: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例3: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保障。

(10)并列不当例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例2:参加这项活动的都是共青团员和中学生。

三、学生活动二:学习修改病句。

(15分钟)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对于病句的考查,有时不限于辨析,而是进一步,要求修改。

修改要以辨析为前提。

我们通过辨析查明了病因,然后便可根据病症,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

应当注意的是,修改不是再造,切忌改变句子的本意。

尤其应该注意,能调整语序的就不能增删,能改动一处的,决不能改动两处,改病句也应简要、高效。

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学生活动二:学生在辨析病句病因的基础上对上一环节中的病句进行修改。

答案在以上的环节中已有所体现,此略。

四、经典中考题回放。

(学生活动三:12小题,10分钟竞赛)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D )A.看到义务工作者们全心全意为“九运”忘我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主语残缺,可删去“使”或在“使”前加“这”。

)B.青年歌手黄小芳的歌声,清亮、甜美、朴素、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

(搭配不当,“朴素”“亲切”不能修饰“歌声”,“焕发”不能与“芳香”搭配。

)C.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不合事理。

“凝视”是指“视线不动地看”,而“从头到脚”则是移动了的,前后矛盾,应改为“打量”)D.世界杯足球门票上最为显眼的是位于门票右上方的激光全息防伪标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搭配不当)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成分残缺)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否定不当,应改为“防止青少年违法犯法”)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