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调节》(第1课时)说课稿共5页word资料

《免疫调节》(第1课时)说课稿共5页word资料

《免疫调节》(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学目标本节在课程标准中为“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要求水平分别为“理解、反应”水平。

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免疫系统的
组成;(2)概述体液免疫在维持稳态中的
作用。

能力目标:(1)进行图、表解读;(2)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2)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免疫调节》位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免疫系统作用是重要的知识目标;进行图表解读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确定为重点;体液免疫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抽象、复杂,难于理解,所以确定为难点。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2)进行图表解读
教学难点:体液免疫的过程
三、说学生
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的,本节课学生已经具备的相关
基础如下:
(一)知识基础:(1)初中八年级下册:三道防线的组成;(2)必修1:第1章第1节,资料分析“实例4,艾滋病病因”,第2章第2节,“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示例图:抗体的免疫功能”,第6章第2节,“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

(二)能力基础:具有一定的图、表解读的能力;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础:关注艾滋病;初步具有生物体结构与功
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过免疫接种、得过感冒或其他传染病的经历。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自学、讨论法、讲解(授)式教学法
(二)学法:观察、讨论、归纳、练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手足口病的资料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兴趣
(二)复习旧知
教师展示:初中教材图片、文字――三道防线的组成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做铺垫
(三)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学习免疫调节的结构基础――免疫系统
的组成
(1)免疫器官:让学生观察教材中“人体内的免疫器官”图片,概括出免疫器官
种类
(2)免疫细胞:让学生观察必修1“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图片,归纳免疫细胞的种类
(3)免疫活性物质:给出概念及种类――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及时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2.启发讲解,学习免疫系统的防卫
功能
(1)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教师呈现:必修3“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图片,让学生归纳出第三道防线的作用
设计意图:进行图表解读,总结作用
教师提问: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拥抱、共同进餐会被传染吗?防治艾滋病标志?
展示图片:艾滋病病毒、红丝带标志等
设计意图:关注艾滋病,洁身自爱、关爱艾滋病病人
过渡语:抗体在细胞外液中起作用,如果病原体入侵了人体细胞,抗体还能起作用吗?
(2)免疫的两种方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旧知解释――蛋白质是大分子不能进入细胞,
引出特异性免疫的两种方式――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设计意图: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两种免疫方式
(3)体液免疫的过程
①免疫过程的学习:
教师提问:作战部队有哪些?抗体和记忆细胞有什么作用?
学生整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结构
②知识拓展:展示抗原、抗体资料,提出问题:病原体就是抗原吗?抗原有哪些特性自身的物质能成为抗原吗?抗原和抗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加深对免疫过程的理解
③反馈应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爱干净超过了必要的限度,反而更容易得病。

你认为有道理吗?
(四)小结:形成知识网络:本节课小结分为2部分完成,以学生画2个概念图的形式完成。

(五)检测提高:1.基础题:教材上的基础题;2.能力提升题。

板书设计:
第4节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第三道防线
(2)免疫的两种方式
(3)体液免疫的过程
预期效果:通过以上设计,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