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练习含解析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练习含解析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宇宙的边疆时间:30分钟满分:35分一、基础知识(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②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③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A.演化湮没虽然/但是B.演变淹没即使/但是C.演变湮没即使/但是D.演化淹没虽然/但是答案 D解析“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演变”,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

①句选“演化”更恰当。

“湮没”,埋没,多指名声或成就被埋没;“淹没”,指(大水)漫过;盖过。

②句与“汪洋”搭配,选“淹没”恰当。

③句是转折关系,“即使/但是”不搭配,选“虽然/但是”恰当。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在茫茫宇宙中,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

如今人类已走向宇宙,但回首自己居住已久的地球,却发现仍然还有诸多的未解之谜。

②603万元的“最大罚单”相比其丰厚的利润,恐怕连都算不上,能否对所有“吹牛”企业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待于观察。

③德国大众汽车“检测门”丑闻在这个行业现象中或许只是,据业内人士估计,汽车尾气排放实验室检测结果低于路测已是惯例。

A.沧海一粟冰山一角九牛一毛B.沧海一粟九牛一毛冰山一角C.九牛一毛冰山一角沧海一粟D.冰山一角九牛一毛沧海一粟答案 B解析①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②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③冰山一角:比喻事物已经显露出来的一小部分。

根据各句的语境,应选B。

3.下面各项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萨根在天文学和科普方面的贡献在人类近代史上是罕见的。

不仅他是科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

B.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成长和诞生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

C.卡尔·萨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

在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名列榜首之一。

D.《宇宙的边疆》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答案 D解析A.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应把“不仅他”改为“他不仅”;B.语序不当,应改为“诞生和成长”;C.不合逻辑,“榜首”即为第一名,应删去“之一”。

4.下列各项对语句所用修辞手法及效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

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自然真诚,犹如面对面谈心,给人以亲切感,具有启发性和诱导性。

)B.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能让读者更深刻地想象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

)C.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贝壳”“珊瑚”来比喻,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以及探索宇宙的欲望。

)D.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

这里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

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

(运用排比句,增强语势,描绘了地球的美丽,表达了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

)答案 A解析“比喻”错误,比喻的双方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5.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②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

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

④这些光须就是星系。

⑤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

A.③②④①⑤ B.②④⑤③①C.③④⑤①② D.②⑤①③④答案 B解析④句中的“这些光须”是紧承②句“模糊纤细的光须”说的,故应排在②后;弄清⑤句中的“其中”,①句中的“这些星云”指什么,或按“大宇宙”→“宇宙”→“宇宙的中心”排列也可,即⑤→③→①,故排列顺序应是②④⑤③①。

二、类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

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类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沙漠一样干燥的环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

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的航行。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将它们放置在距火星32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

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聚酯薄膜反光镜。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

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

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

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

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即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高火星温度。

他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

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4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10年之后,火箭将停止运行,100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

撞击时将产生大约1亿3千万兆瓦的能量。

这些能量足够地球使用十年。

如果有可能控制一颗如此巨大的小行星撞击火星,那么一次碰撞产生的能量可以使火星的温度上升3摄氏度。

温度的突然升高将造成大约一万亿吨的冰融化为水,这些水足够形成一个深1米、覆盖面积超过康涅狄格州的湖泊。

50年内通过几次这样的碰撞,将会创造出温和的气候,还可以制造出足以覆盖星球表面25%的水。

然而,每次小行星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7万兆吨当量的氢弹,这将使人类在该星球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

虽然我们在本世纪内就可以到达火星,但是火星环境地球化这一想法的完全实现却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

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才变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将火星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

人类需要付出大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才能创造一个适合居住的环境,并将生命送往寒冷干燥的火星世界。

(选自《教师博览》,有删改) 6.下列关于“火星环境地球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火星环境地球化是指将火星环境改造成适合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生存的环境。

B.火星环境地球化工程巨大,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有可能数千年的时间。

C.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温度升温是火星环境地球化的方法之一。

D.和地球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变过程相比,火星环境地球化肯定要容易得多。

答案 D解析“肯定”说法太绝对,而且原文最后一段说“将火星环境改造得像地球一样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聚酯薄膜反光镜直径达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所以它们无法在地球上发射。

B.反光镜是太阳帆推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利用地球上的材料又可利用太空中的材料制造。

C.要让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火星,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

D.含有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将使火星的温度升高,经过多次撞击之后,火星上将会形成温和的气候。

答案 B解析原文中只是说“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

选项把对未来的推测作为已然的现实。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太阳辐射,那么人类即使研制并安装成功了巨大的反光镜,也不可能提高火星的温度。

B.火星两极冰盖上的冰融化,就可以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进而使火星的表面温度上升。

C.利用行星撞击法会使人类在火星上安家落户的时间推迟几百年,原因是撞击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

D.火星环境地球化尚处于研究阶段,真要把火星改造为第二个地球,还需要人类付出大量的智慧,并为此长期努力。

答案 A解析文中介绍了提高火星的温度有两种方法,如果没有太阳辐射,人们还可以利用另一种“小行星撞击”。

三、语言运用(11分)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6分)宇宙在爆炸发生后的百分之一秒时,温度大约是一千亿摄氏度,比最热的恒星中心还要热,以致不可能聚集成任何普通的物质成分,即不可能聚集成分子、原子甚至原子核,能够在爆炸中相互飞速地分离的只是各种基本粒子,一类是电子,另外一类是正电子,还有数目大致相等的各种中微子。

除此之外还充满了光。

随着爆炸继续下去,温度下降了。

在最初的三分钟终了时,下降到十亿摄氏度,这个温度能使中子和质子开始组成复合的原子核。

这个时候宇宙的组成主要是光子、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核物质仍然只占很小的份额。

又过了几十万年,温度终于冷却到足够低,可以让电子与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

依据材料,简要概括在宇宙爆炸后不同的时段物质所发生的变化。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3)第三阶段:(不超过15个字)答案(1)(百分之一秒时)飞速分离出各种基本粒子(或:分离出电子、正电子和各种中微子)。

(2)(最初三分钟终了时)中子和质子组成复合原子核。

(3)(几十万年之后)电子、氢核和氦核组成原子。

解析按照时间顺序,将段落分成三个层次,将各层次中物质发生的不同变化概括出来即可。

10.根据下面的文字,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2个字。

(5分)据报载,一些天文学者近日说,木星一颗卫星的冰盖下可能存有大量液态水,形态类似湖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