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初中化学还原反应

最新初中化学还原反应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回答)(1)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因此散射也具有选择性,对流层的反射作用不具有选择性。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呢,请同学们结合投影图片思考回答。
实验装置:
1、 操作步骤:先通CO再加热(排尽试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看到明显现象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A、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CO + CuO ====CO2+ Cu
2、现象及化学方程式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Ca(OH)2==== CaCO3+H2O
C、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2CO + O2==== 2CO2
一、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情况
【师】(提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哪几种形式?
【生】(看书后回答)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和反射。
投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
复习提问:在太阳辐射能中,波长由短到长,主要分为哪几类光?各波段能量分别占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各类光的波长范围大约是多少?
【生】(读表后回答)按波长由短到长分别有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为7%,波长范围是0.40微米以下。可见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50%,波长范围是
0.40~0.76微米之间。红外光占太阳辐射能的比例是43%,波长范围是大于0.76微米。
【师】(激励性评价并提问)这些光线在经过大气时被大气削弱的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3、结论:CO + CuO ====CO2+ Cu
还原性
4、通过该实验可得到CO的性质
可燃性
5、装置C的作用: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气体污染空气)
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高温
总课 题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课型
新授
课 题
第三节、大气环境(大气垂直分层结构与受热过程)
课时
1.5
【生】(合作讨论后回答)不相同。紫外光几乎完全被上层大气吸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可见光绝大部分能直接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色光等易为大气分子所散射。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云和浮尘,可直接吸收相当数量的红外光。
【师】激励性评价,并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
问题探究:(1)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生】这是因为地球除自转周期较短外,还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上没有。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和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大气环境。
推进新课
【师】(投影图片)身背氧气筒的登山运动员的登山图。
(提问)登山运动员登山时为什么要背着氧气筒呢?
【生】(思考后回答)因为登山时,越向上,空气越稀薄。
(2)飞机飞行在平流层,这是因为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承转)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表和大气之间进行着一系列能量转换。其中,对流层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等天气过程,都是能量在对流层中传递和转换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3、理解大气的保温作用,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相关现象。
4、了解影响地面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气垂直分层结构图的云度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CO2+ C ==== 2CO
2、H2还原氧化铜
实验装置:
1、操作顺序:氢——灯——灯——氢(先通氢气的目的:排尽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
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内壁出现水雾
3、实验结论:氢气和氧化铜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
H2+ CuO ==== H2O + Cu
3、CO还原氧化铜
小试管
CO2+ Ca(OH)2==== CaCO3+H2O
思考:1、进入小试管中的气体除CO2外,还可能有CO,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 + CO2=== 2 CO
2、 该实验设计的缺陷: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相关化学反应:2Fe2O3+ 3C ==== 4Fe + 3CO2
2FeO + C ==== 2Fe + CO2
还原反应
1、C还原氧化铜
1、实验装置
2、操作:
(1)将炭和氧化铜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高温加热
(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3)看到明显的现象后,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在停止加热(防止倒吸使试管炸裂)
3、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大试管
C + 2CuO ==== 2Cu + CO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能运用所学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哈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形成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各层的特点、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难点
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情景导入)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可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夜晚温度则降至一18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师】(总结)看来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层也会发生变化,那么,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如何呢?
投影:“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师】(提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
【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对流层一平流层一高层大气,其中,对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师】激励性评价,并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动题。
问题探究:读上图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为什么?
(2)飞机飞行在哪一层?为什么该层最适合飞机飞行?
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师】(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大气的最底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因此,该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