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护士应知应会数字常识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成人肺泡总面积是55-70㎡.每个病区设立30-40张病床为宜,每间病室2-4张病床,病床之间的距离不得少于1米。
1.病室温度保持在18-22℃,新生儿及老年患者室温在22-24℃为佳。
2.病室湿度以50-60%为宜。
3.一般通风30分钟即可达到置换室内空气的目的。
4.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噪音标准,白天理想强度35-40分贝,达到120分贝以上可造成高频率听力损失,甚至永久性失聪,长时间处于90分贝以上高音量环境中,能导致耳鸣、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肌肉紧张,以及出现焦躁、易怒、头疼、失眠等症状。
5.防滑等级通常分为3级;一级是指不安全,防滑系数小于0.5,二级是指安全,防滑系数为0.50-0.79;三级为非常安全,防滑系数小于0.80.通常医院不应低于1级。
对于老年、儿童、残疾人等活动较多的室内场所,防滑等级应达到2级,对于室内易浸水的地面,防滑等级应达到3级。
6.普通病床一般高为0.5米、长2米、宽0.9米、床垫厚10厘米。
7.枕芯:长0.6米、宽0.4米。
8.棉胎:长2.3米、宽1.6米9.大单:长2.5米、宽1.8米10.枕套:长0.65米、宽0.45米11.橡胶单:长0.85米、宽0.65米12.中单:长1.7米、宽0.85米。
13.一级护理每小时巡视病房14.二级护理每2小时巡视病房15.三级护理每3小时巡视病房。
16.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度、抬高下肢20-30度17.半坐卧位:上半身抬高,与床呈30-50度。
18.端坐位:床头抬高70-80度,膝下支架抬高15-20度。
19.头低足高位:床尾抬高15-30厘米20.头高足低位:床头抬高15-30厘米21.膝胸卧位:每次不应超过15分钟22.轮椅运送法:毛毯平铺于轮椅,上端高过患者颈部15厘米左右。
23.医院感染的标准: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24.燃烧法: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搪瓷类少量95%以上乙醇25.干烤法:160℃ ,2小时170℃,1小时180℃0.5小时干烤法灭菌时需注意:物品包装体积不超过10厘米X10厘米X20厘米:粉剂、油剂厚度不超过0.6厘米;凡士林纱布厚度不超过1.3厘米。
烤箱装载内腔高度的2/3;有机物灭菌:温度不超过170℃.灭菌后:待温度降到40℃以下时才能打开烤箱。
26.压力蒸汽灭菌法注意事项:器械包重量不超7千克,敷料包不超过5千克;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体积不超过30厘米×30厘米×25厘米,装载体积不得超过柜室容量的8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物品体积不超过30厘米× 30厘米×50厘米,装填量不超过90%.从灭菌器卸载取出物品冷却时间大于30分钟;快速医疗蒸汽灭菌后的物品4小时内使用,不得储存。
27.压力蒸汽灭菌法屋里监测法: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
28.煮沸灭菌法:1个大气压,水的沸点100℃,煮沸5-10分钟杀灭繁殖体,煮沸15分钟杀灭多数芽孢,肉毒杆菌需煮沸3小时。
29.煮沸消毒的注意事项:海拔每增高300米,消毒时间延长2分钟:1%-2%浓度的碳酸氢钠,沸点可达到105℃:;消毒后的物品4小时未用需要重煮消毒。
30.低温蒸汽消毒法:内镜、塑料将蒸汽控制在73-80℃,持续10-15分钟。
乳类、酒类消毒,将液体加热到61.1-62.8℃,保持30分钟或加热到71.1℃,保持15-16秒。
31.流通蒸汽消毒法:100℃的水蒸气消毒,15-30分钟。
32.日光爆嗮法:直射阳光爆嗮6小时33.紫外线消毒法:C波紫外线波长范围200-275NM。
杀菌最强的波段为250-270NM.34.无菌物品的存放环境: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70%,机械通风换气4-10次/小时。
35.无菌物品存储有效期: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否则一般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 个月;一次性皱纹纸、一次性纸塑袋、医用无纱布或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36.无菌持物钳:有效期4小时、浸泡持物钳轴节以上2-3厘米或钳长度的1/2浸泡容器每周清洁、消毒2次。
37.无菌容器使用时间24小时。
38.无菌包使用时间24小时。
39.无菌巾使用时间24小时。
40.无菌盘使用时间4小时。
41.无菌溶液使用时间24小时。
42.呼吸道传染病区俩床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1米;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类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米。
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一室,病床间距应大于0.8米;急诊观察床间距不小于1.2米。
43.负压隔离病区: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10厘米。
每小时换气6次以上;病室的气压宜为-30帕,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帕。
44.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隔离;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每人监测体温2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
45.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包扎伤口;暴露粘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6.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用药最好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要预防性用药:基本用药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连续28天。
47.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在暴露后的第四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及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监测。
48.3个30秒原则: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30秒后再站立,站立30秒后再行走。
49.肩部约束带:宽8厘米、长120厘米50.膝部约束带:宽10厘米,长250厘米,宽带中部相距15厘米分别钉两条双头带51.使用约束带:2小时放松约束带一次,15分钟观察末梢循环情况。
52.拐杖长度:身高减去40厘米。
使用时,腋窝与拐杖顶垫同间距2-3厘米,拐杖底端应侧离足跟15-20厘米。
53.口腔的清洁护理:牙刷每隔3个月更换一次。
颤动刷牙法,牙刷毛面与牙齿呈45度角。
每次只刷2-3颗牙。
竖式刷牙每次不少于3分钟。
义齿每日换水1次。
54.特殊口腔护理每日2-3次。
口腔护理溶液浓度:过氧化氢1 %-3%碳酸氢钠1%- 4 %洗必泰0.02 %呋喃西林0.02%醋酸溶液0.1 %碳酸溶液2%-3%甲硝唑溶液0.08%.55.床上洗头水温是43-45℃.56.正常皮肤应在1秒内回复原来颜色。
57.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禁用盆浴。
58.淋浴和盆浴:室温调节至22℃以上,水温保持41-46℃.59.淋浴时护士每隔5分钟检查患者的情况,盆浴时间不超过20分钟,沐浴应在1小时后进食。
60.床上擦浴:水温50-52℃,调节室温至24℃以上,15-30分钟内完成。
61.背部按摩:患者沐浴后进行,50%乙醇,水温50-52℃,调节室温至24℃,全背按摩持续至少3分钟;受压部位按摩3-5分钟。
背部轻叩3分钟。
62.毛细血管压正常为16-32毫米汞柱。
63.NORTON压疮评分为5-20分。
评分≤14分,提示易发生压疮。
64.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30分钟翻身一次。
65.长期坐轮椅患者至少每1小时更换姿势一次,或至少15分钟改变重力支撑点。
66.个别急性或者危重患者,可于6-12小时内迅速出现溃疡期压疮。
67.会阴部清洗水温50-52℃.68.成人进入睡眠后,首先是慢波睡眠,持续80-120分钟后传入快波睡眠,持续20-30分钟后,又转入慢波睡眠。
整个过程中约有4-5次交替,越近睡眠的后期,快波睡觉持续时间越长。
69.慢波睡眠分四期:入睡期(I期)维持几分钟。
浅睡期(II期)维持10-20分钟。
中度睡眠期(III期)维持15-30分钟。
深度睡眠期(IV期)维持15-30分钟。
70.睡眠周期:正常情况下,睡眠周期是慢波睡眠与快波睡眠不断重复的状态。
每个睡眠周期都含有60-120分钟不等的又顺序的睡眠时相,平均是90分钟。
在成人每次6-8小时的睡眠中,平均包含4-6个睡眠时相周期。
71.睡眠的需要:新生儿24小时大多是睡眠状态,一周以后是16-23小时;婴儿是14-15小时;幼儿为12-14小时;学龄儿童10-12小时;青少年为8-9小时;成人为7-8小时;50岁以上为7小时72.睡眠过度:过多睡眠,可持续几小时或几天,难以唤醒。
73.睡眠呼吸暂停:是以睡眠中呼吸反复停顿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每次停顿≧10秒,通常每小时停顿次数>20次。
74.睡眠剥夺:成人持续觉醒15-16小时。
75.肌力分6级: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消失。
1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活动。
2级:肢体可移动位置但不能抬起。
3级:肢体能抬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5级:肌力正常。
79机体活动功能分5级:0级:完全能独立,可自由活动1级:需要使用设备或器械2级:需要他人的帮助、监护和教育3级:既需要帮助,也需要设备和器械。
4级:完全不能独立,不能参加活动。
81.1克水蒸发可带走2.43KJ热量82.口温平均温度37 ℃正常范围36.3-37.2℃肛温37.5 ℃36.5-37.7 ℃腋温36.5 ℃36-37℃体温生理性变化一般不超过0.5-1.0℃正常人体温在24小时内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成人女性比男性高0.3℃.83.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温超过37.3℃,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
以口温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低热:37.3-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84.稽留热:体温持续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不超过1℃.85.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温差达1℃以上。
最低高于正常体温。
86.间歇热:体温骤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87.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持续时间不定。
88.体温超过39℃,选用局部冷疗。
体温超过39.5℃选用去全身冷疗。
89.低体温临床分级:轻度32.1-35℃. 中度30-32℃重度<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90.测温前20-30分钟若有运动、进食、冷热饮等应休息30分钟后再测温。
91.口温测量时间是3分钟。
腋温测量10分钟、肛温测量是3分钟。
92.成人测量肛温插入肛门3-4厘米、婴儿1.25厘米、幼儿2.5厘米93.保温箱中新生儿,插入脊柱与肩胛骨之间斜方肌部位,插入长度为4.5-6.5厘米,测量时间为10分钟。
94.股骨沟温:侧卧、小腿弯曲135°,大腿与腹壁间≤90°,将体温计水银端防御腹股沟中点处,紧贴皮肤,测量时间是10分钟。
95.正常人安静状态下脉率是60-100次/分96.脉率的正常范围98.成人脉率超过100次/分为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