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复习与巩固
知识点一: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要点诠释:
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次数是1次;
(3)整式方程.
2、方程的解: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将其代入方程两边,看两边是否相等.
类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
1、已知下列各式:
①2x-5=1;②8-7=1;③x+y;④x-y=x2;⑤3x+y=6;⑥5x+3y+4z=0;⑦=8;⑧x=0。

其中方程的个数是( )
A、5
B、6
C、7
D、8
[变式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
-2x2+3=x (2)3x-1=2y (3)x+=2 (4)2x2-1=1-2(2x-x2)
[变式2]已知:(a-3)(2a+5)x+(a-3)y+6=0是一元一次方程,求a的值。

[变式3](2011重庆江津)已知3是关于x的方程2x-a=1的解,则a的值是( )
A.-5 B.5 C.7 D.2
知识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方程的同解原理(也叫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要点诠释:
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

即:(其中m≠0)
特别须注意:分数的基本的性质主要是用于将方程中的小数系数(特别是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
如方程:-=1.6,将其化为:
-=1.6。

方程的右边没有变化,这要与“去分母”
区别开。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常用步骤具体做法
依据注意事项
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
小公倍数
等式基本性
质2
防止漏乘(尤其整数项),注
意添括号;
去括号一般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
最后去大括号
去括号法
则、分配律
注意变号,防止漏乘;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
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
一边(记住移项要变号)
等式基本性
质1
移项要变号,不移不变号;
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合并同类项
法则
计算要仔细,不要出差错;
系数化成1 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
数a,得到方程
的解x=
等式基本性
质2
计算要仔细,分子分母勿颠

类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巧凑整数解方程:
[变式]解方程:=2x-5
2.巧用观察法解方程:
3.巧去括号解方程:
思路点拨:从外向内去括号可以使计算简单。

[变式]解方程:
4.运用拆项法解方程:
5.巧去分母解方程:
[变式](2011山东滨州)依据下列解方程的过程,请在前面的括号内填写变形步骤,在后面的括号内填写变形依据。

解:原方程可变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分母,得3(3x+5)=2(2x-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括号,得9x+15=4x-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得9x-4x=-15-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并,得5x=-17. (合并同类项)
(____________________),得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巧组合解方程:
7.巧解含有绝对值的方程:
|x-2|-3=0
8.利用整体思想解方程:
知识点三: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未知什么,明确各量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2)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但有时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方程,把相等关系左右两边的量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列出方程.
(4)解方程.
(5)检验,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6)写出答案.
2、常见的一些等量关系
常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类型:
类型基本数量关系等量关系
(1)和、差、倍、分问题①较大量=较小量+多余量
②总量=倍数×倍量
抓住关键性词语
(2)等积变形问题变形前后体积相等
(3)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路程=速度×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
距离
追及问题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
=追者走的路程
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
+两地距离=追者所走的路程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流的距离=逆流的距离
(4)劳力调配问题
从调配后的数量关系中找相等关系,要抓住“相等”“几倍”“几分之
几”“多”“少”等关键词语
(5)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各部分工作量之和=1
(6)利润率问题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商品利润率=×100%
售价=进价×(1+利润率) 抓住价格升降对利润率的影响来考虑
(7)数字问题设一个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个位上
的数字分别为a,b,则这个两位数可表
示为10a+b 抓住数字所在的位置或新数、原数之间的关系
(8)储蓄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期数本息和=本金+利息=本金+本
金×利率×期数×(1-利息税
率)
(9)按比例分配问题甲∶乙∶丙=a∶b∶c全部数量=各种成分的数量之和
(设一份为x)
(10)日历中的问题日历中每一行上相邻两数,右边的数比
左边的数大1;日历中每一列上相邻的
两数,下边的数比上边的数大7 日历中的数a的取值范围是1≤a≤31,且都是正整数
知识点四:方程与整式、等式的区别
(1)从概念来看:
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等式: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如,m=n=n+m等都叫做等式,而像-,m2n不含等号,所以它们不是等式,而是代数式。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如5x+3=11,等都是方程。

理解方程的概念必须明确两点:①是等式;②含有未知数。

两者缺一不可。

(2)从是否含有等号来看:方程首先是一个等式,它是用“=”将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等式,而整式仅用运算符号连接起来,不含有等号。

(3)从是否含有未知量来看:等式必含有“=”,但不一定含有未知量;方程既含有“=”,又必须含有未知数。

但整式必不含有等号,不一定含有未知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常用的技巧有:
(1)有多重括号,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可交替进行。

(2)当括号内含有分数时,常由外向内先去括号,再去分母。

(3)当分母中含有小数时,可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整数。

(4)运用整体思想,即把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看做整体进行变形。

类型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常见应用题
1.优化方案问题
由于活动需要,78名师生需住宿一晚,,他们住了一些普通双人间和普通三人间,结果每间客房正好住满,且在宾馆给他们打五折优惠的基础上一天一共付住宿费2130元。

请你算一算,他们需要双人普通间和三人普通间各多少间?
类型普通
(元/间)
豪华(元/间)
双人房140 300
三人房150 400
2.行程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甲骑自行车,乙骑摩托车,沿同一条路线相向匀速行驶.出发后经3小时两人相遇.已知在相遇时乙比甲多行了90千米,相遇后经1小时乙到达A地.问甲、乙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变式]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36千米/时,摩托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速度是
汽车的。

摩托车从乙地出发2小时30分钟后,汽车才开始从甲地开往乙地,问汽车开出几小时后遇到摩托车?
3.日历中的方程
总结升华:
(1)日历中的数量关系
①在日历中,每一横排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差1。

②在日历中,每一竖排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差7。

③在日历中,左上到右下方向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差8。

④在日历中,右上到左下方向相邻两个数字之间差6。

(2)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9个数的规律
①中间一个数字是所有九个数字的平均值。

②每一横排、每一竖排、每一斜排,中间一个数字都是它们的平均值。

举一反三:
[变式]每人准备一份日历,在各自的日历上任意圈一个竖列上的相邻的四个数,两个分别把自己所圈4个数的和告诉同伴,由同伴求出这个数。

(1)4个数的和等于42。

(2)4个数的和等于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