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秋兴八首赏析(课堂PPT)

秋兴八首赏析(课堂PPT)

3
•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 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 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 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 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 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 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 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 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 萧瑟阴森。
• 3.兼天涌:波浪滔天。
•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 云盖地。“接地”又作“匝 地”。
2
•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 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 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 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 捣衣石。
5
• 颈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凝 聚着自己回忆过去岁月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 系着我回乡的心。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 对故乡的思念感情。尾联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 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衣声,诗人 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全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 异地的悲伤。
13
【译文】
• 孤城夔府落日西垂的时辰,我常常依凭北斗星 思恋遥远的京城。在巫峡听到猿猴的哀鸣让我 也不由得泣下沾襟,未能像汉朝张骞乘着八月 的木槎(chá木筏)随严武如期还,因病我没 能去装饰着画墙,供奉着香炉的尚书省供职, 笳的悲鸣经过矮墙隐隐传白帝城。过了许久, 请君看!藤萝上面的月光已经延伸映照至洲前 的芦荻花。
14
• 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 首联承上首末联,由薄暮入笔。颔联,把怀念京华 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颈联承“每依北斗望京华”、 “奉使虚随八月槎”来。尾联写京华望而不见,回 到眼前景物。
15

8.首句“夔府孤城落日斜”营造了怎样的 意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5分)
• 第一问:诗的首句描绘了夔州城在夕阳中孤独矗立 的情景,(1分)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意境。(2分) 第二问:这种意境,正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它 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华之后的失落与惆怅。(2分)
18
• 17.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 • 18.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 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 子。 • 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 进谏。
4
• 【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 (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 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 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 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 思。颔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 周围一片阴晦。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 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6
首联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 (4分) 答: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 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落寞、郁 闷的感情基调。(划线处各1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7
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答:俯视江中波涛连天涌动,仰观塞上风云接地而 来,一片阴沉。上天下地,意境阔大,气势非凡。
10
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追求“语 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风格,找出最后一 联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赏析。
•(2)“催”与“急”字。(1分)秋已深, “催”字写家家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 “急”字写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1分)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 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诗人对故 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2分)
16
9.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对其艺术效果加以赏析。(6分)
• 第一问:该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 第二问:实写猿的哀鸣声,(1分)运用典故 虚写自己归乡之日的遥遥无期。(1分)虚实 结合,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孤身 漂泊异乡,心怀故国却有家难归的深切哀伤。 (2分)(如从“用典”等其他角度分析,言 之成理亦可。)
8
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句的妙处。(2分) •答案: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或对偶)(1分), 丛菊孤舟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情景,表现了作 者忧国思家的感情(1分)。
9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2分) •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因战乱而常年流落 他乡、不能回到家乡的悲凉和对国家前途 的担忧。(2分)
17
【秋兴八首(其三)】
• 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 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 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 • 14.翠微:青山。 • 15.信宿:再宿。 • 16.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 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 •”
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 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1
【秋兴八首(其 一)】
•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 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 落衰败。
11
2、【秋兴八首(其二)】
•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12
• 9.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节,为府 署所在,故称。 • 10.京华:指长安。 • 11.槎:木筏。。《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 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 返。” • 12.画省:指尚书省。代指杜甫曾供职的官府所 在地。 • 13.山楼:白帝城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