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测量物质的密度》质量与密度教学课件
《测量物质的密度》质量与密度教学课件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新知梳理 应用示例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新知梳理
一 量筒的使用
(1)在使用量筒前,应观察它的__量__程____和
__分__度_值___,选择合适的量筒。
图6-3-1
(2)将量筒放在_水__平___台上,使有刻度的一侧面对观察者。
(4)由
m ρ=V知,牛奶的密度:ρ
奶=mV奶 奶=4404
g cm3=1.1
g/cm3。(5)若操
作第(3)步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则测得的牛奶的体
积偏小,由 ρ=mV知,密度将会偏大。(6)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
牛奶,由于牛奶的密度较大,则装牛奶的杯子的总质量会较大。
[易错警示]测量液体密度时不需要测量空烧杯的质量,为了减小因杯 壁附着液体而造成的误差,可采用“剩余法”(m筒内 =m烧杯+液体-m烧 杯+剩余液体)得出倒入量筒内液体的质量。
V2;③物体体积V=V2-V1
“沉坠法”测体积:①将待测物体与重物拴在一起(重物在
密度小于水且 不溶于水的固
体
下),先将重物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体积V1;②再将 两物体一同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体积V2;③待测物
体体积V=V2-V1
“针压法”测体积:用一细长针将被测物体压入量筒内水
中,使其完全浸没,测出体积
图6-3-3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06 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乙所示,再测出烧杯和剩 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丙所示。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__1_.1___g/cm3。 (5)若操作第(3)步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 得的牛奶密度将会__偏_大___(选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6)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谢 谢 观 看!
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 定夺。 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来,那么你就不知道到哪里去;如果你不知道该到哪里去,那么你就不能够持久的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泉水,奋斗之路越曲折,心灵越纯洁。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人生自然活得很快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己 在人生征途中有许多弯路小路险路暗路,只有意志坚定且永不停步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远方。
应用示例
类型一 量筒的使用
例1 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6-3-3所示, 若要量取35 mL的水,应该选取___乙_____量筒。请在所选量 筒上画出液面所在的位置。
[答案]如图所示
图同,但分度值不同,甲量筒的分度 值为2 mL,乙量筒的分度值为1 mL,为了能较精确地量取35 mL的水 ,应选择乙量筒。
体积V/cm3
20
盐水的密度
ρ/(g·cm-
3)
1.1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2.小华做“测量某种金属零件密度”的实验。
图25-2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稳定时的 位置如图 25-2 甲所示,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右_____调节,使 横梁平衡。 (2)测量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 乙所示,零件的质量是____7_8___g。 (3)在量筒中注入 50 mL 的水,将零件放入水中后,水面位置如图 丙所示,该零件的体积是___10___cm3。 (4)该零件的密度是__7_.8__g_/_cm_3__。
①往空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 m1=48.2 g;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为
20 cm3;
③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m2(如图乙所示)。
请你帮助他将下面的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
的质量m1/g
48.2
烧杯和剩余盐
水的质量m2/g
26.2
量筒中盐水的
__牛__奶__的杯子。(ρ水=1.0 g/cm3)
[解析] (1)天平在调节时,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反方向移动,由图甲
知,指针右偏,所以平衡螺母应向左调。(3)由图丙知,烧杯和剩余牛
奶的质量:m=50 g+10 g+2 g=62 g,所以,牛奶的质量:m 奶=m 总
-m=106 g-62 g=44 g;由图乙知,牛奶的体积:V 奶=40 mL=40 cm3。
[知识拓展]满杯法测液体(酱油)的密度:
类型三 测量固体的密度
例3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
总体积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D_C_A_B___。
[方法指导]测量固体的体积
物体特征
测量体积的方法
形状规则的 固体
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相关长度,并利用体 积公式算出,如正方体体积V=a3、长方体体
积V=abc、圆柱体体积V=πr2h
密度大于水 且不溶于水
的固体
“排水法”测体积:①向量筒中倒入适量 水,记下体积V1;②将物体用细线拴住慢慢 放入量筒内水中,使其浸没,记下此时体积
(2)测量石块质量时,天平右盘内有 20 g、5 g 的砝码各 1 个,游 码的位置如图 6-3-5 甲所示,天平恰好平衡,石块的质量为 ___2_6_.4___g。 (3)将小石块放入装有 30 mL 液体的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小石 块的体积为____10____cm3,小石块的密度为___2_._64___g/cm3。
刻度尺测V
m液=m杯液-m杯+余液
ρ物> ρ物 自沉法
ρ物< ρ液 针压法
m V液+物-V液
m V液+物-V液
课堂反馈 1.小东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静止位置如图25-1甲所示, 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图25-1
(2)小东的测量步骤如下:
(3)如图6-3-1所示,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_底__部___
(或凸液面的__顶_部___)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
二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1.测量食盐水的密度 (1)实验原理:_ρ__=_mV__。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食盐水。 (3)实验步骤
①测出烧杯和食盐水的总质量m1。 ②把一部分食盐水倒入量筒中,记下体积V。
③测出剩余食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④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出食盐水的密度。
(4)实验结论:食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_m_1-V_m_2__。
烧杯和食盐 剩余食盐水
食盐水的密
食盐水的质 食盐水的体
水的总质量 和烧杯的总
度ρ/
量m/g
积V/cm3
m1/g
质量m2/g
( g·cm-3)
2.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实验原理:_ρ_= __mV__。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小石块、水、细线。
[易错警示]读取量筒示数时应注意: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 要与凹液面底部或凸液面顶部相平;若仰视,则读数偏小;若俯视, 则读数偏大。
类型二 测量液体的密度
例2 2018·岳阳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 图6-3-3甲所示,应向__左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 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体积较大且不 溶于水的固体
“溢水法”测体积: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把较大固体浸 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同时用烧杯承接溢出的水再倒入量
筒中,溢出水的体积即为被测固体的体积
课堂小结
测m
测V
天平
使用
量筒 方法
ρ=mV 原理
仪器
测量物质的密度
液体
测质
固体
规则 物体
不规则
量
物体
放水平台上
读数时视线 与液面相平 天平测m
(3)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石。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③用细线系好小石块放入量筒的水中(完全浸入),记下
水的体积V2。
④把实验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并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4)实验结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_V_2m-_石_V_1 ___。
石块的质量m 水的体积
石/g
V1/cm3
石块和水的 总体积
V2/cm3
石块的体
积V石/cm3
石块的密度
ρ/( g·cm
-3)
(5)评估交流 ①在测量石块的体积时,要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 ”是指所放的水不能太多,固体放入时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 的最_大__测_量__值____,也不能太少,要能使固体浸_没_____。 ②若测量石块密度时,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它的质量,则 测出的石块的密度偏大______(选填“大”或“小”)。
图6-3-5
m [解析] (1)为了测量石块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 ρ=V可知,需要测出石 块的质量 m 和石块的体积 V 石;为了减小误差,应首先测出石块的质量 m。 (2)石块的质量等于右盘内所有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指示数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