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继续教育公共科目素质教育概论(72分)(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是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明显特点。
(A)人才培训(B)人才素质教育(C)人才综合推广(D)人才综合培养[分值:1.0] 2.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社会地位(B)出身贵贱(C)文化高低(D)文化底蕴[分值:1.0] 3.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
(A)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B)体现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C)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D)以上都正确]4.()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
(A)个人道德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C)法纪责任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5.()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他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体现着他独特的创造性。
(A)教师(B)教授(C)学生(D)专家[分值:1.0]6.所谓()就是说,每一位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当从事基于对教育规律独到理解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活动经过反复检验、完善、定型和升华,就成了超出教育经验层次的教育模式。
(A)教无定法(B)学有所成(C)素质教育(D)教有所学[分值:1.0] 7.素质教育目标不仅全面地反映()要求,而且顾及到受教育者生命整体的各个层次与方面。
(A)时代(B)历史(C)社会(D)现实[分值:1.0]8.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
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
(A)教育素质(B)生理素质(C)健康素质(D)心理素质[分值:1.0] 9.()在主动统合各类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社区教育[分值:1.0] 10.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
(A)科学观(B)学生观(C)人生观(D)世界观[分值:1.0] 11.()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A)学习素质(B)科学文化素质(C)思维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分值:1.0]12.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
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依靠成功的()。
(A)教育(B)课改(C)经验(D)方法[分值:1.0] 13.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
(A)教案(B)经验(C)成果(D)内容[分值:1.0] 14.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A)技术教育(B)劳动教育(C)道德教育(D)科学教育[分值:1.0] 15.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A)劣势潜能(B)优势潜能(C)共性潜能(D)个性潜能[分值:1.0]16.素质教育()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A)基础(B)目标(C)职能(D)潜能[分值:1.0] 17.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显性(B)共通性(C)差异性(D)隐蔽性[分值:1.0] 18.与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统一性(共性)的特点相比,()充分尊重并满足学校师生和学校教育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多样性),受到学校的广泛欢迎。
(A)教育课程(B)校本课程(C)地方课程(D)课改课程[分值:1.0] 19.“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A)异化教育(B)本源教育(C)本真教育(D)复归教育[分值:1.0] 20.()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
(A)思想道德品质(B)历史思维(C)社会风气(D)思想道德素质[分值:1.0] 21.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A)素质(B)品德(C)个性(D)能力[分值:1.0] 22.()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
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
(A)课堂教学(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文化教学[分值:1.0] 23.()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
(A)个性教育(B)社会教育(C)素质教育(D)学校教育[分值:1.0] 24.()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A)课堂教育(C)休闲教育(D)野外教育[分值:1.0] 25.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传统课程观(B)综合课程观(C)小课程观(D)大课程观[分值:1.0] 26.()是教育内容本身所应具备的重要特点。
(A)综合性(B)兼容性(C)多样性(D)地域性[分值:1.0] 27.()是指创造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综合育人。
(A)课程教育(B)文化底蕴(C)环境教育(D)素质教育[分值:1.0] 28.素质教育对教的基本要求是:(),但一定要教得最好,绝非盲目、无度用“药”。
(A)为教而教(B)教学相长(D)教有所学[分值:1.0] 29.()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A)高效快递(B)质量传递(C)高质课改(D)高质效传递[分值:1.0] 30.()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体现在教学方法中的指导思想。
(A)启发式(B)注入式(C)引导式(D)开放式[分值:1.0](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素质教育模式尽管有层次之分,但共同拥有的组成部分是()。
(A)有共同的灵魂(B)教育模式发挥效力所必需的各种条件(C)有完整的逻辑步骤和整套的操作程序(D)有特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分值:2.0] 2.素质教育的“教”需要确立的基本观念是()。
(A)教学服从教育观(B)教育服从人才观(C)人才服从质量观(D)质量服从人生观[分值:2.0] 3.学校除了直接的教育教学活动之外,它的培养目标、()等校园文化环境等,都是促进学生深刻内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A)师生关系(B)精神面貌(C)历史传统(D)学术氛围[分值:2.0] 4.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A)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B)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C)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D)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分值:2.0] 5.要做到知识的脉络贯通可以参考()等原则。
(A)教育者必须把自己所教的知识体系搞清楚、弄明白,确切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并弄清各部分知识的地位作用(B)弄懂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内容的学术渊源、演变发展及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前景(C)所教学科、专业与其临近周围知识体系的关联及相互影响(D)所教知识内容与学生的关联情况[分值:2.0] 6.设计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
(A)教育基本原理(B)发展理论(C)实践经验(D)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分值:2.0] 7.教材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教材同时具有()等属性。
(A)实用性与延展性(B)科学性和实践性(C)教育性和艺术性(D)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分值:2.0] 8.()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
(A)忠诚职位,献身教育(B)尊重信任,深爱学生(C)竭力躬行,托以致远(D)严于律己,铸树典范[分值:2.0] 9.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知识领域来分可分为()。
(A)学科知识(B)意会知识(C)能力知识(D)信息知识[分值:2.0] 10.竭力躬行,托以致远这是教育本质要求的一种体现,具体来讲应坚持做到()。
(A)教育者要有开阔的心胸和远大的视野,甘愿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智慧,无私地做学生超越自己的阶梯,自觉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B)教育者要积极挖掘一切教育潜力,尽自己的全部责任,为所有特殊学生的培养教育探索道路、研究方法、寻找对策,为他们顺利踏上自主健康成长之路贡献力量(C)教育者躬行方向主要是深入研究各种现实问题,以增强托起的力量(D)处处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为他们尽快成才、形成素质和终身发展[分值:2.0] 11.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的形形色色的问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主要是()。
(A)目标过偏(B)监视过严(C)放手过多(D)期望过高[分值:2.0] 12.学校物理环境包括()等方面。
(A)绿化范围(B)校舍设施(C)实验室设备(D)校园布置[分值:2.0] 13.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原因是()。
(A)精力时间有限(B)需求不一(C)有益知识内化(D)知识泛滥[分值:2.0] 14.素质教育的“大课程观”是()。
(A)“大教育”的组成部分(B)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C)主要包括以实现人类文化传递和再生产为目的的学科课程(D)以潜移默化为途径的隐性课程[分值:2.0] 15.课程开发是一项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主体,其主要表现在()。
(A)最高层次上,课程开发是指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课程充实、改进活动(B)课程潜能发挥程度最终要体现在受教育者身心素质的发展上(C)家长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D)课程开发中确立与保障学校教师的自由与自律,是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教师应当是课程开发的主力军[分值:2.0]16.有关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的选项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B)教育应当通过生活世界帮助学生直面人生(C)偏重学科知识和学生自主选修内容传授(D)是针对现实教育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分值:2.0] 17.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等几个方面。
(A)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B)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结合(C)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D)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相结合[分值:2.0] 18.以下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B)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C)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容易形成模式内化、拒绝内化等偏差(D)“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分值:2.0] 19.从严格的定义来讲,素质教育是指以()的整个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