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分 2012-10-10 低碳经济公共科目(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包括()(A) 财政直接投资政策(B) 财政购买政策(C) 财政补贴政策(D) 财政税收政策[分值:2. 减物质化模式是指()(A) 、A模式(B) 、B模式(C) 、C模式(D) 、D模式[分值:3. 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A) 二氧化氯(B) 二氧化硫(C) 二氧化碳(D) 二氧化氮[分值:4. ()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A) 循环经济(B) 可持续发展(C) 低碳经济(D) 绿色经济[分值:5.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要缓解资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根本出路是()(A) 大力发展科技(B) 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C) 控制人口(D) 发展教育6. 从1995年起,每年的()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 7月(B) 8月(C) 9月(D) 10月7. 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是指()(A) 产品营销模式(B) 市场营销模式(C) 绿色营销模式(D) 持续营销模式8.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包括()(A) 人口(B) 环境(C) 资源(D) 科技9. 清洁能源,包括()(A) 煤(B) 石油(C) 太阳能(D) 汽油[分值:10. 排污权交易对市场机制的利用最充分,它的实施需要合适的条件不包括()(A) PPP原则(B) 良好的信用体系(C) 完善的市场条件(D) 政府对污染者排污的有效管理11. 技术创新行动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 创造性(B) 天生性(C) 逻辑性和偶然性(D) 阶段性和层次性12. 以美国杜邦公司为典范的是()(A) 小循环(B) 中循环(C) 大循环(D) 超大循环13. 增物质化模式是指()(A) 、A模式(B) 、B模式(C) 、C模式(D) 、D模式[分值:14. 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A) 西北(B) 华北(C) 东北(D) 西南[分值:15. (),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分值:16. CO2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是()的(A) 最低(B) 101中等(C) 最高(D) 未知17. ()我国提出转变增长方式(A) “九五”(B) “十五”(C) “十一五”(D) “十二五”18.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路径不正确的是()(A) 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B)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C) 仅发展经济(D) 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发展19. 发展低碳经济,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的关系(A) 循环经济(B) 科技进步(C) 节能减排(D) 控制人口[分值:20. ()是应对温室气体减排国际压力、能源供需矛盾和生态日益恶化问题的主要手段(A) 节能减排(B) 开发新能源(C) 政策引导(D) 减少消费21. 低碳模式的特征不包括()(A) 低能耗(B) 低污染(C) 低效率(D) 低排放[分值:22. 国际循环是指()(A) 小循环(B) 中循环(C) 大循环(D) 超大循环[分值:23.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实际,对其发展中所存(A) 产业技术落后(B) 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明显(C) 低水平竞争(D) “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分值:24. 以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范(A) 小循环(B) 中循环(C) 大循环(D) 超大循环25. (),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了热带林行动计划。
(A) 1982年(B) 1983年(C) 1984年(D) 1985年26. 广义的低碳消费方式涵义包括“五个层次”,不包括()(A) 恒温消费(B) 经济消费(C) 安全消费(D) 环保消费27. 中国于()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A) 1992年(B) 1993年(C) 1994年(D) 1995年28.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比重偏高(A) 工业(B) 农业(C) 服务业(D) 第三产业29. 当今世界,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的措施不包括()(A) 世界性的计划生育(B) 控制人口规模(C) 只顾发展经济(D) 提高人口质素30. 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是指()(A) 替代技术(B) 减量化技术(C) 再利用技术(D) 资源化技术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1. 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的方式有()(A) 优化产业结构(B) 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C) 积极发展煤清洁技术(D) 煤替代石油2. 践行低碳生活要()(A) 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B) 杜绝“一次性”用品的消费(C)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的面子工程(D) 低碳饮食3. 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有()(A) 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B) 可减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C) 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经济安全。
(D) 良好的产业经济效应4. 紫外线的增强会导致()(A) 城市内的烟雾加剧(B) 机材料加速老化(C) 对人类健康有好处(D) 使油漆褪色5. 张扬提出的生态环境子系统分为()(A) 生态环境质量(B) 生态环境保护(C) 生态环境管理(D) 生态环境治理6. 一般环境问题的基本特点是()(A) 复杂性(B) 广泛性(C) 潜在性(D) 累积性7.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A) 水电(B) 生物质能(C) 太阳能(D) 风能[分值:8.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A) 稳定温室气体浓度(B) 生态系统能适应气候变化(C) 确保粮食生产(D) 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分值:9. 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A) 砍伐林木(B) 开垦林地(C) 采集薪材(D) 大规模放牧[分值:1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基本形成条件()(A) 先进的发展观念(B) 先进的科学技术(C) 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D) 完善的市场机制11. 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全球变暖的政策手段有()(A) 直接控制(B) 经济手段(C) 鼓励公众参与(D) 减少人口[分值:12. 综合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与中国经济发展现况,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应遵循以下路径()(A) 能源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B) 加强法制(C) 加强道德建设(D)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与绿色技术创新相结合13. 政府层面实现低碳的现实路径有()(A) 明确企业低碳责任(B) 加强监督(C) 低碳责任教育(D) 技术创新14. 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A) 慢性中毒(B) 急性中毒(C) 致癌作用(D) 没有太大影响15. 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A) 加强学校教育(B) 开展在职培训体系(C) 网络媒体宣传(D) 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分值:16. SWOT 方法是对系统或机构的内部优势()进行分析,然后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A)内部优势(B)内部劣势(C)外部机遇(D)外部威胁[分值:17. 防治荒漠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A)制订经济发展政策(B)建立合理土地体系(C)合理使用水资源(D)合理使用耕地和草地[分值:18.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作用暴露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有()(A)人类技术创新与外界环境的矛盾(B)人类生活对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现代环境成分急剧变化的矛盾(C)人类变革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的恢复调节缓慢性之间的矛盾(D)地球矿藏等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需要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19. 当前企业低碳责任弱化的主要因素有()(A) 企业因素(B) 政府因素(C) 社会因素(D) 消费者因素[分值:20. 基于应用太阳能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建“低碳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哪几方面()(A) 太阳能发电(B) 光热利用(C) 太阳能动力(D) 风能发电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B1. 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的技术(A)(B)2. 赤潮是由于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
(A)(B)[分值:3.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应当承担相应的低碳责任(A)(B)[分值:4. 可持续发展最根本、最棘手的就是如何解决因化石能源无度利用导致温室气体过度排放而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A)(B)[分值:5. 社会循环是循环经济的最高级形式(A)(B)[分值:6. 过去100年(1906-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海平(A)(B)[分值:7. 中国又是一个煤炭消费大国,2007年煤炭消费占全球的30%左右,国(A)(B)[分值:8. 核能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最持久的替代能源(A)(B)[分值:9.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A)(B)10. 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市场机制(A)(B)11. 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力是指政府行为(A)(B)[分值:12. “新领域消费”,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危害最小,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A)(B)[分值:13. 按照“低碳”的要求,城市应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低碳经济约束性指标(A)(B)[分值:14. 2010年4月,UNDP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中国走向低碳之路的一揽子政策选择,建议渐进实施碳税制度(A)(B)[分值:15. 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A)(B)[分值:16. 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最终通过了(A)(B)[分值:17. 低碳经济是消耗化能源小、向生物圈排放温室气体少的经济,是一(A)(B)[分值:18. 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A)(B)[分值:19. 保护和改善环境仅指保护好现有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严衡。
(A)(B)20. 碳交易是指允许企业对政府规定的碳排放权利进行买卖的市场行为(A)(B)21. 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创新。
(A)(B)[分值:22.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煤炭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一(A)(B)[分值:23. 碳税政策能抑制碳排放增长,对经济没有负面影响(A)(B)[分值:24. 天气是指短时间发生的气象现象,如雷雨、冰雹、台风、寒潮、大(A)(B)[分值:25.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A)(B)[分值:26. 水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三类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