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第一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第一课时)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Na和Al的物理性质
2、掌握金属(Na、Al等)与O2反应的特点
【学习重点】
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和总结
【预备知识】
1、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金属以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地壳中的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为、、、。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有:有金属光泽()、透明()、不透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属于绝缘体()、导热性差()、有良好的延展性()、常温下大多为固体()。

3、金属活动顺序表:。

【思考与交流】
1、分析图3-2的化学反应,并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预测:金属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
2、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从原子结构看,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因而表现出性,做剂。

1
【实验】
实验1、用镊子取钠块置于玻璃片上,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并用小刀切下绿豆大的一块钠,放置观察断面。

现象:
解释:
实验2、如实验1切割绿豆大小的钠放入坩埚中加热,仔细观察有何变化。

现象:
解释:
【推出结论】
1、钠的物理性质:。

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常温下:
加热下:
Na2O和Na2O2,更稳定。

【科学探究】
实验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

现象:
解释:
实验2、先用砂纸打磨铝箔后,再加热至熔化。

现象:
解释:
思考:铝是否能燃烧?若能燃烧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
实验3、加热铜丝
现象:
解释:
【梳理比较】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Mg + O2 =
Al + O2 =
Fe + O2 =
Na + S =
Na + Cl2 =
小结:
【随堂检测】
1、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金属是
A、铜
B、铁
C、铝
D、钠
3
2、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住,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3、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
B、将钠放在坩埚里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氧化钠
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D、金属钠的还原性很强
4、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红热,迅速伸进氧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红棕色的固体
【探索设计】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

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因为黄铜(铜、锌合金)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现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

4
[对人民网的报道的思考] :
1.为什么装满金属钠的铁桶不下沉?
2.消防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如何处理?
3.为什么“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
4.为什么打捞上来的桶被打开盖子后,马上冒出白烟,而且一旦人们接触了桶内的物质,双手感到剧烈的疼痛?
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