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主体班的专题课党校是教育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而主体班教学又是教学的中心,它集中地体现了党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怎样搞好主体班教学,是我们每一位党校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深感上好专题课之难,现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实践,总结名家、大家的经验,就如何讲好党校主体班专题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强化终身学习意识,提高知识积累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厚重的知识积淀,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广博的跨学科知识是讲好专题课的基础。
目前,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曾有人说,在农耕时代,读几年的书,可以管用一辈子;到了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能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够用受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作为吃"知识饭"、与知识终生相伴的党校老师,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使我们的信息量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拓宽,才能始终保持知识的前沿性和创新性,才能适应新世纪高素质大规模干部教育与培训的需要。
知识的获取是多途径的,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要善于从书本上上获取知识,读书是学习最基本的方法,书籍是文化知识成果的结晶,党校教师虽然书本知识较多,掌握理论较为系统,但不应该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而应当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力争成为当地的理论权威、才识出众的教学工作者除了读专业书籍和相关的学科书之外,为了拓宽知识视野,每年都应该泛读一些书籍,无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做到宏观宇宙,微观生物,三皇五帝,当今热点,都略知一二。
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讲课时,做到“思接千载,祝通万里”;也只有这样,才能进入毛泽东要求的“遇到屠夫谈猪,遇到秀才谈书”的境界。
同时每年也要能精读两本书,用心攻读,潜心钻研,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要敢于打破他人和前人的思维定势或思想框架,力争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建立起自己新的观点。
2、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
古人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对提高教学水平大有裨益,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善集优者成大家,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应该打开门户,一个人也是如此,为此,一要多向同行的名家学习,学习他们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学习他们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技巧,学习他们对理论和现实真灼独到的见解;二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要注意学习周围有理论见底的同行,他们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备课时拿不准、弄不懂的地方,平时和他们多讨论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多听他们的见解和观点,多听听他们的课,在听中多体会、多领悟、多琢磨,从中发现党校教学的规律。
三是向优秀的青年教师学习,他们有新思想、新观点、新创意,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聚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将会使你在课堂上更加耀眼。
目前,我校二五讲台就是互学博采的方式3、向到党校学习的学员学习。
学员是流动的智力资源库,这是党校的一大优势,主体班学员一般都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自实践第一线,是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他们实践经验丰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比教师强,我们要善于利用学员这一智力资源,"取之于学员,用之于学员",尽可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向学员学习的机会,要带着问题向学员调研请教,同他们促膝谈心,虚心学习学员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力求在每期学员中争取交几个知心朋友,并通过他们同社会实践保持联系,教师如果熟悉学员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所愁所盼,就可以根据所选专题,有针对性地设计讲稿、内容及重点;就可以把从学员那里吸收来的真知灼见,经过消化、综合和提炼,再返还给他们,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学员最容易接受的,也就容易讲到心坎里面去4、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不断给自己充电。
在知识信息席卷而来的今天,信息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和网络蜂涌而至,现在学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较之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师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可能还不如学员丰富,作为教师,我们的信息来源渠道几乎和学员一样,如果党校教师在信息资源的拥有上没有优势,要在课堂上能吸引学员就是空谈,而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无疑是我们党校教师接受新信息的特殊渠道,远程教学网上的课都是中央党校和全国各省市的优秀教师精心准备的,这些课无论是在内容、方式方法和表达艺术方面都具有借鉴意义,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二、了解培训对象,做到有的放矢给主体班上课,就象厨师给顾客做菜,尽管众口难调,仍要努力针对不同顾客的口味,做出他们喜欢的菜,让顾客吃得满意,自己的“生意”才能做好。
这里,有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要讲好一堂课,自己必须搞清楚授课对象的特点。
党校的主体班学员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学员的基本特点,我们的主体班学员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理论学习的兴趣高低不一,工作事务和家庭生活干扰较多等等,只有深刻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才能"知己知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调动教师和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主体班教学质量2、要讲好主体班课还要了解主体班学员的需求和理论水平。
作为教员,必须要了解培训对象他们最想学什么,急需搞懂哪些问题,目前最缺什么,有什么要求,专题内容设置要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准确把握学员的思想疑虑和心理需求,紧紧抓住大家渴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真正解开思想扣子,使授课内容更好地适应学员的思想需求和工作实际,让学员解渴,增强学习兴趣3、了解学员的关注点是什么,也就是说在你的这堂专题课上,学员最渴望听到那些东西,最关心那些问题,了解学员的关注点,使你在讲专题课时,要时不时的和对象的关注点碰撞一下,结合一下,到达互动。
三、备课应精心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要把课讲好,必须先认真备课,专心备课是讲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大体要注意几个环节:1、构筑好理论框架。
备专题课首先要明确课题的中心是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每个问题之间怎样衔接过渡,怎样的逻辑关系,做到要有严谨的逻辑结构,但又不能层次太多,环节太多,大一二三、小一二三,还有甲乙丙丁像开中药铺,一般应以"三段论"为宜: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地位作用、原因背景、办法措施。
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阵临不慌2、广泛收集和积累教学素材。
主体班专题课,没有固定教材和参考资料,主讲教师只有围绕所选专题,学员的特点和特定班次的具体要求去广泛收集教学素材,一要平时多积累,常更新,围绕论点搜查相关资料,广泛采集,系统搜寻,全方位取材;二要应搞清楚专题的理论前沿,要收集新信息,新资料和最新动态;三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学会积累生活、观察生活,学会思考,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想和理解记下来,运用到教学中去,这是最鲜活的东西,也是最能打动和吸引学员的东西3、围绕论点选取论据例证。
有了好的观点,还需要强有力的论据来证明,理论课首先是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丰富的资料、详实的数据、真实生动的例子是支撑理论观点的重要支柱;如果没有例证,再新颖有力的观点也可能是绣花枕头、纸糊的灯笼,没有说服力,经不起推敲,顶不得风雨,见不得世面。
论据要为论点服务,所选例子一定要有的放矢,所举例子应贴切、典型、准确、有针对性,最好是亲身所历,叙述起来有情有景,易于打动吸引人。
4、系统把握专题讲解脉络。
在备课过程中,对于论点,要能突出自己的见解,设计专题内容时,哪里以清楚明白吸引人,哪里以深刻思想启发人,哪里以生动事例感染人,都要成竹在胸。
什么地方详讲,什么地方一带而过,都要精心设计和准备5、灵活选取教学方式。
形势变了,对象不同了,教学手段发展了,原有的内容、方式、手段都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惯性,用起来轻车熟路,但不能让学员老听这样的课,甚至几年不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题,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情景摸拟式等,以强化学员对某个热点问题和重点原理的感性认识,强化理解。
当然,新的教学方式使用起来,麻烦事情多,工作量很大,比如研究式教学,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组织难度大,6、合理安排时间。
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妥善安排各部分内容的时间,使授课内容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四、认真讲课到达预期目的讲课是一门"艺术",有了好的备课剧本,还要会表演,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大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讲授内容要精新活。
专题课不在于讲得多,而在于讲得好、讲得精,主体班的专题课不像全日制教育,要学员系统地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要精讲,能把问题讲透彻。
主体班学员有自己的经验和价值判断,听课选择性很强,最成功的课不是把什么都说清楚讲明白,而是在听完课后回味无穷,让学员在思想上有新认识,在工作中有新方法、新思路,对学员思维有新启迪,这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内容要"新",就是要有新观点、新见解、新信息、新思考,一节课如果毫无"新"东西,课就没有多少价值,有新观点,有新见解,而且讲出道理,能说服学员,他们就喜欢听,容易接受,印象深刻,有新信息,学员总希望获得新信息,讲课信息量不大不新,容易使人走神,有新思考,问题提出来,应有新对策,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学员也是欢迎的一节课如果毫无"新"东西,课就没有多少价值,"活",就是要及时根据学员课堂的反馈信息,摸准学员的疑虑和关注点,灵活调整讲解内容,多与学员的关注点碰撞,学员脸上的表情、神态、举手投足、课堂气氛等传达出来的无声信息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捕捉学员的疑问和感兴趣的点,灵活地使自己所讲的内容与学员的关注点结合一下,激发他们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2、能巧妙地引入课题。
俗话说"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主体班学员在党校的教学对象中,层次较高,见多识广,一堂课的开头是至关重要,要"抓住"他们,吸引他们是不容易的可以尝试用一个典型生动的事例,或一些前沿时事,或一句经典名言,或要闻热点引入课题,效果会更好形象、具体。
引人入胜的开头,一开始就可以把教学对象推进教员预先设计的"圈套"里,使教员真正"牵着"学员走,学员真正"围着"教员转。
3、讲授过程要条理清、层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