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维到三维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维度的概念,了解三维造型的特点,学习三维形体的基本构成方法。
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将一个二维形象设计制作成一件三维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教师微课与教材的某些作品了解平面是如何转化为立体的。
通过对范例的分析,知晓从二维转化为三维的方法,尝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同时还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小组合作意识,因此,本课教师采取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由二维形象创造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美感的三维造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1【导入】从二维到三维教学设计
《从二维到三维》
戴璐大连市第六十一中学
授课年级:九年级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要求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科知识融入到课程内容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与生态,突出应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
本课通过二维到三维的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科学而艺术的思维方式,以及将平面造型转化为立体造型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体形象、空间和透视的探究兴趣。
力求学生学习多种成型方法,尝试设计制作既美观又实用的三维实体,发挥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实际作用,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建构对学生终生有益的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同时还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小组合作意识,因此,本课教师采取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维度的概念,了解三维造型的特点,学习三维形体的基本构成方法。
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将一个二维形象设计制作成一件三维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教师微课与教材的某些作品了解平面是如何转化为立体的。
通过对范例的分析,知晓从二维转化为三维的方法,尝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立体造型的美感,体验立体造型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由二维形象创造三维造型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美感的三维造型。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登陆大连市第六十一中学网站,自主学习老师发布的微课程,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准备工具、材料。
2、教师准备课件、范作和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表演一个小魔术,先向学生展示一张二维平面的纸,接着盖上一块布,然后把布揭开,纸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三维的“金字塔”四棱锥纸造型作品。
教师提问:刚刚这个魔术,一张纸与这个“金字塔”有什么区别?
学生对比观察后回答:一个为平面,一个为立体。
教师提问:这张纸和这个“金字塔”纸造型对比,增加了什么使它具有了立体效果?
学生对比观察回答:增加了厚度与体积感。
教师: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中,所感受到的一切真实物象都呈现为丰富多彩的三维形体。
但是如何从美术的角度完成二维到三维的造型转换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二维到三维》。
板书课题《从二维到三维》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魔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了解二维与三维的区别,导入课题。
二、认识探究
教师:课前大家已经分组查询了二维与三维的概念与图片,我已经把他们链接到课件上,下面请每组选出一名同学阐述你们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阐述,进一步明确二维与三维的概念。
教师进一步总结三维造型的特点:
1、具有空间感和体积感。
2、随着视点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形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
三、指导交流,深入重点
1、教师播放微课,学习巩固从二维到三维的基本方法。
展示教师以“枫叶”为主题的从二维到三维制作方法。
教师分别运用:1、解构重组法,2、中心旋转法,3、分割推拉法,4、平面拼接法,完成此主题的步骤微课。
2、教师随机板书五种设计方法。
3、教师随机展示实物。
学生观看学习微课程,同时体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形态与空间效果。
(注:微课程已提前发布在校园网,学生已观摩学习过,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再学习巩固和继续深入的一个过程)。
(设计意图)提前发布微课,目的是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的能力。
课堂微课的直观展示,目的是进一步学习巩固不同方法的制作过程,引发他们的兴趣,为创作实践做铺垫。
教师:刚刚你们通过微课已经学习了五种不同的设计造型方法,老师要考一考大家,下列图片分别采用了哪种设计造型方法?
课件展示图片(注:所选图片皆为教材图片)。
学生看图思考,以组为单位,做“连连看”练习活动。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材的重要性,小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检测学生的认知程度。
四、启发引导解决难点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讲述二维到三维设计方法在实际创作中的巧妙运用。
1、同一方法在不同设计中的巧妙应用。
例:中心旋转法,雕塑作品、苹果书签、座椅设计、舞者……。
2、同一主题内容对立体方法的选择讨论。
例:舞者,课件中的作品是用中心旋转法表现的,旨在表达舞者旋转的美。
那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出示用推拉法表现舞者的移动感、用平面拼接法表现舞者的飘逸感等。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思想角度思考选择立体表现方式,为下一步小组“翔”的设计怎样富有创意、美感做引导。
五、主题创作合作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以“翔”为主题,为大连市第六十一中学设计创作一件校园环境雕塑。
要求:
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创作活动,作品能明确的体现出运用一种设计方法。
作品富有创意、美观。
作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学生以组为单位,明确采用一种设计方法,整体交流,完善创意,分工合作完成新作品。
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构思、答疑解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一个创作过程,巩固、落实所学知识,开阔新视野。
六、作品交流展示评价
1、自评:分小组展示介绍作品,谈一谈所用材料,设计方法以及外观和表达的思想。
2、互评: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
3、教师点评、总评。
(设计意图)学生自评,是对组内合作信心的体现,对合作创造活动的认同。
互评,是为了发现问题,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总结激励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链接的相关网站,鼓励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2、播放课件,展示讲述二维到三维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从二维到三维的设计思路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产品包装,大到建筑设计,处处都有设计思想的体现。
正因为有了这些设计,使我们的生活不断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充满了创意、美好。
希望以后你们能够关注到这些设计,能够尝试用学过的方法改善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向大师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三维设计,树立现代设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