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控制重点

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控制重点

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控制重点
发表时间:2015-04-03T10:50:17.100Z 来源:《建筑模拟》2015年2月总第98期供稿作者:平波[导读] 工程概况某住宅小区计划建设3 栋高层住宅楼,地上27 层及25 层,地下2 层,其中地下1 层为车库,地下2 层为人防地下室。

平波(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316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量越来越少,高层建筑能够有效缓解建设用地少带来的压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主要针对高层建筑模板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和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为相关工作者提高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模板工程;技术要点
一、工程概况某住宅小区计划建设3 栋高层住宅楼,地上27 层及25 层,地下2 层,其中地下1 层为车库,地下2 层为人防地下室。

3栋高层分别记为C2、C3、C5,均采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

二、模板安装要求本工程构件建设过程中需要模板对构件进行护理,在构件起到承载建筑压力作用前,模板作为主要承重结构,模板工程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整体工程安全稳定性,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前,应确保模板承载力达到规范要求。

笔者通过对自身多年模板施工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出以下模板施工技术要点:(1)建设初期,模板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为确保后续混凝土工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发生开裂或变形的现象,必须严格控制,反复检查模板局部和整体稳定性。

(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能出现漏浆现象,否则将降低混凝土密实性,影响混凝土构件质量,因此,模板安装时必须确保接缝严密。

(3)模板制作时应注意遵照设计尺寸要求,按照设计及验收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设计模板大小。

此外,模板应具有良好的组合和拆除性,方便混凝土工程完工后的拆除及运输工作。

(4)梁、柱、板等建筑承重结构施工时,应确保模板支撑的牢固性,及时纠正错位情况。

(5)在对上层楼板进行安装施工过程中,应保证下层楼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撑上层荷载,如刚度、强度不满足要求,应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对准,下部设置垫板。

保证模板接缝的严密,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浇水,使其保持湿润;绑扎钢筋前,应对模板内部进行清理;在进行装饰施工或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时,应合理选择模板材质,以达到设计效果。

三、模板安装施工技术对于本工程三栋高层建筑来说,其结构类型采取的是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因此梁墙模板的施工相当关键。

(1)梁模板施工。

本工程在安装梁模板支架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是首层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搭设梁底小横木并通线找平,间距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拉线安装梁底模板,控制好梁底的起拱高度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梁侧模板上口要拉线找直,用梁内支撑固定。

复核梁模板的截面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

安装完梁模板后还需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

(2)深梁模板施工。

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可能会存在深梁施工,因此深梁模板施工不可忽视。

在安装深梁模板前,应当先根据深梁的高度及宽度核算混凝土振捣时的重量及侧压力(包括施工荷载)。

木模采取50mm 厚模板,每隔400~500mm 加一拼条(宜立拼),根据梁的高度适当加设横挡。

一般离梁底300~400mm 处加Φ10 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相隔不大于1000mm,在梁模内螺栓可穿上钢管或硬塑料套管撑头,以保证梁的宽度,并便于螺栓回收,重复使用;木模板夹木应与支撑顶部的横担木钉牢;梁底模板应按规范规定起拱;对于单根深梁模板上口必须拉通长麻线(或铅丝)复核,两侧斜撑应同样牢固。

(3)梁模板质量控制。

梁底支模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梁高500mm 以内底模木方间距不得大于500mm,梁高600mm 以内底模木方间距不得大于400mm,随梁高增大间距相应减小。

对于首层支模最好在地坪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

梁底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制,若超过600mm,应加钢管围檩。

若梁高超过700 ㎜,应在梁中加对穿螺栓,与钢管围檩配合,加强梁侧模刚度及强度;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

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木模在混凝土浇筑后不至嵌入柱内;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梁侧模上口模横挡,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

如有楼板,则上口横挡应放在板模龙骨下;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黄花松或其他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对于进行梁模板组装前应将模板上残渣剔除干净,模板拼缝应符合规范规定,侧模应支撑牢固;当梁底距地面高度过高时(一般为4.5m 或以上),宜搭设脚手架后再绑扎钢筋、装柱模板;(4)剪力墙模板质量控制。

墙面模板应拼装平整,而且必须符合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于本工程中存在有几道混凝土墙时,除顶部设通长连接方木定位外,相互间均用剪刀撑撑牢;墙身中间应根据模板设计书配制对拉螺栓,模板两侧以连杆增强刚度来承担混凝土的侧压力,确保不炸模(一般采用Φ10 螺栓)。

两片模板之间,应根据墙的厚度用钢管或硬塑料撑头,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焊有止水片的螺栓;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控制在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允许范围内;墙梁交接处和墙顶上口应设拉结筋,外墙所设的拉顶支撑要牢固可靠,支撑的间距、位置宜由模板设计确定。

(5)楼板模板。

支架搭设前楼地面及支柱托脚的处理同梁模板工艺要点中的有关内容。

脚手架按照模板设计要求搭设完毕后,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调整上支托的标高及起拱的高度。

按照模板设计的要求支搭板下的大小龙骨并通线找平,其间距必须符合模板设计的要求。

模板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楼板标高及梁、柱头的方正、大小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校正。

另外,模板安装完成后应当将梁、板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检查合格后办预检。

楼板模板下的龙骨和牵杠木应由模板设计计算确定,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拉线找平确保支承面平整;支撑材料应有足够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牢增加稳定性;支撑如撑在软土地基上,必须将地面预先夯实,并铺设通长垫木,必要时垫木下再加垫横板,以增加支撑在地面上的接触面,保证在混凝土重量作用下不发生下沉(要采取措施消除泥地受潮后可能发生的下沉)。

四、模板拆除技术在建筑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应进行模板拆除工作,拆除底模和支架。

若规范中未对混凝土构件强度进行明确规定,则应按照表1 中的规定限值进行确定。

逐一检查构件强度,避免出现漏检而拆除模板现象。

在拆除模板阶段,应分开间进行拆除作业,先将开间的支架松顶,随后拆除开间模板。

建筑工程中有裙楼和塔楼结构,现阶段采用较多的是后浇带形式,模板和支架拆除时应按照施工前编制的拆除方案进行操作。

影响工程模板拆除的因素较复杂,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后浇带模板拆除方式也各不相同,应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拆除侧模时应确保内部混凝土构件的完整体,避免损伤棱角和表面平整。

同时,拆除模板时应防止对楼体产生冲击荷载。

拆下的模板及时清运,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卫生。

结语综上所述,高层建筑质量优劣是关乎社会生产及人民物质财产安全的关键,而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与模板施工技术息息相关。

笔者通过对工程建设实例进行分析,结合自身工程实际经验,在总结模板施工技术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模板质量漏洞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1]卢峥,苏鹤.在建筑施工中模板施工要求[J].山西建筑.2010(35)[2] 李俏宇. 浅谈转换层的模板施工技术[J]. 中国房地产业.2011(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