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安排了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项教学内容。
有感受德国风光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有为我们展示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风光的《威尼斯的小艇》。
有让大家了解善解人意,勤劳能干之泰国大象的《与象共舞》;有带我们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的《彩色的非洲》。
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也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
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之中。
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二、单元教学目标、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书写“莞尔一笑、姹紫嫣红”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
、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
、激发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和身边的新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说清楚,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自由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修改作文。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比较各课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难点:、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向学生推荐异国风情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
、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
、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认识个生字,会写个。
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德国风光片。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时数: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我能把课文读遍,做到通顺流畅,能准确读下面的词语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我发现易出错误的生字想提醒大家、我知道《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我读懂了季先生再次到德国后,他见到德国的景色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二、合作学习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访谈录《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其中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对,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学家季羡林爷爷。
早在年,岁的季羡林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图大志远赴德国,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年才回归祖国。
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第二故乡的土地时,感慨万千,于是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题目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随季羡林爷爷,一起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欣赏这里独特的异国风光。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完成:()质疑。
预习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不懂的?(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说说围绕着花,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爱花,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赏花——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感叹)师: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都有了,概括主要内容就方便了,现在老师教你一个办法,把重点段的意思连起来,二、三自然段是重点。
谁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德国人爱养花,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课文哪部分是写他们养花是让别人看的,哪部分是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的?(出示)三、汇报交流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
(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请生个别读。
正音:“脊梁”读作ǐ;理解“脊梁”的意思。
()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
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五、达标检测、比一比组词脊()锦()暇()颇()背()绵()瑕()坡()、我知道在课文中,作者先点明了;然后回忆了;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最后讲述作者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时间:年月日一、课前预习、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可以体会到景色的奇丽?、从课文的哪些句段中可以体现民族的奇特的?二、以学定教,品读课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自由朗读。
()谈谈读后的感受。
(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走在街上的时候,,这真是的境界呀!()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假如我们来到德国,看到。
心想。
()理解“颇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耐人寻味”。
、学习第四自然段。
()德国人爱花,还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完成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的语言: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是的,始终没有变。
()理解句子:“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四五十年后,作者漫步异乡,置身于花的海洋,他被这个民族的崇高境界深深感动了,此时,作者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想,猜一猜,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可以是,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各国人民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可以是,希望祖国人民也能像德国人民那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举例谈谈。
(人永远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与别人一起构成这样那样的关系。
一个人总是经常为别人做事,为他人服务,别人也在经常为这个人做事,为这个人服务。
在一个家庭里,爸爸工作挣钱,养活全家;妈妈为爸爸洗衣做饭;我们有时也为爸爸妈妈端茶捶背。
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行业,你总是在某一方面,为别人服务,而在许多方面,你都在接受别人为你服务。
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失,会改变吗?不会。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理解“美丽”。
引导:景美虽给人美的享受,心灵美更能打动人心,是永恒的。
、回归课题,德国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呢?说话:留给自己的是()。
留给别人的是()四、达标检测、看拼音写词语()()()()()().“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屋里养花给别人看我为人人奇丽的景色走在街上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教学反思威尼斯的小艇(新授)2012-5-9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威尼斯小艇的图片、资料。
.课件。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课外搜集到的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录像师小结: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有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条水道上,连接着个小岛,因此,又被称为“水城”“百岛城”和“桥城。
”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自读课文,结合课后生字表和字典扫清障碍,读通课文,并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指名朗读全文,纠正读中出现的错误.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知道课文从方面介绍小艇的:小艇的样子(自然段)船夫的驾驶技术(自然段)小艇的作用(自然段)自由交流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