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

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导语:健康四大基石,好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下XX为大家介绍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文章,仅供参考!中医养生知识讲座总结篇一健康来自于日常生活的四个方面,即健康的四大基石:第一,平和的心态;第二,均衡的营养;第三,适量的运动;第四,充足的睡眠。

第四条通常宣传的是戒烟限酒,我把它改成了充足的睡眠。

为什么呢?中医认为睡眠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老百姓中流传一句话:“天天失眠,少活十年”。

健康四大基石,好多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真正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个问题:健康四大基石是有顺序的。

为什么谈这一点?因为现在讲健康的很多,报纸上天天登,老百姓却乱了套,因为报纸上说什么的都有,老百姓都不知道那个说法是真的,应该信哪个了。

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大家在看文章之前,如果发现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条不是写的心态,而是其他方面的,顺序不对了,您就不必再阅读了,这肯定是外行写的文章,因为,中医谈养生,心态永远占第一位。

有什么心态,就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有什么结果;平和的心态和身体健康为什么有这么深的关系呢?从生理上看,人活着依靠五个脏器:肝、心、脾、肺、肾。

举个例子,医院为死亡者开证明单,如果肝出现问题,写肝衰竭。

心出现问题,写心衰竭。

这五个脏器维持一个人的生命,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肝”。

俗话说:“气大伤身”,就是指怒伤肝,一定要记住:肝受累,全身遭殃。

举个病例:病人因心梗死亡,血管堵塞,心脏停止跳动。

说明血太脏,血出现问题,血又是从肝脏出来的,如果出现了心梗,说明肝没有了解毒、过滤的功效,流出的血太脏,堵住了,从而导致心梗发作。

好多心梗病人,在死亡之前几乎都生过一场气,一口气没上来,就发作了。

人一生气,就把肝给毁了。

归根到底,人都是为了“利”而气。

古人有一副对联,说的非常好,上联: “你有良田千亩,每天不过吃二两镆”;下联是:“你有广厦万间,每天不过睡八尺床”。

现代生活这么富裕,党、国家、街道、居委会对我们这么好,你活一天,党就给你一天钱,你为什么不好好活呢?生什么气呀,记住了,是您的,永远是您的,不是您的,永远都不是您的,争不来。

希望大家听完课后,今后不要再生气了。

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能得到一个有病的身体。

送大家两句话:“一天笑三笑,远离病和药;一天笑三笑,医生要上吊”。

下面重点谈营养问题,刚才讲过,中国字是有先后顺序的,比如,均衡的营养,这是标准的写法,均衡在前,营养在后,做到了均衡,才有营养。

大家在看报纸的时候,如果看到标题写着:“均衡的营养”,大家可以仔细看这篇,如果是:“平衡的营养,或者是营养平衡”等等的说法,就不用看了,这是外行写的。

只有做到均衡,才能谈到营养。

再问一个问题:“人到底应不应该得病?”好多人回答:“应该得病?”原因是: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

其实,人是不应该得病的,为什么?人就和一台机器一样,保养的好,运转就会正常,保养的不好,就会得病。

人不应该得病,得病肯定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世界卫生组织告诫我们,人类得病的原因:1、不良的生活方式;2、营养不均衡;包括:过剩、缺乏。

过剩指的是脂肪过剩,缺乏指的是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

这就是原因,不会吃饭,才会得病。

提到吃饭,我问一下,吃饭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说是为了活着,有人说是人的欲望等。

从养生讲,我告诉大家:第一,维持生命;第二,预防疾病;第三,治疗疾病。

请问,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是不是吃出来的?既然大家能把病吃出来,为什么不能把病吃回去呢?一点也不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医五千年养生精华,给后人留了一个治病五步曲:第一步,食,即食疗。

病人来了以后,先开饮食单子,几个月以后再来复诊。

如果食疗不见效,第二步:砭,即刮痧、拔罐、按摩和推拿。

如果还不见效,第三步:针灸。

第四步:即药酒,酒为百药之长。

如果用了这四种方法,病情没有起色,第五步:用药。

现在医生看病,一上来就开药,是药三分毒,你天天泡在药里,月月泡在药里,年年泡在药里,想健康,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西医的发明人,苏伯克拉底先生,在发明西医的时候,曾告诫过一句话:“一定要把饭当药吃,千万不要把药当饭吃。

”咱们老祖宗也有一句话:“食疗胜药疗”。

可现在全背离了。

再问一个问题:咱们每天吃三顿饭,给哪个器官吃呢?人活着是靠五个器官提供能量,哪些能量是靠吃东西来提供的?大家都在给脑袋吃,给嘴吃,喜欢吃什么就天天吃。

五个器官和人一样,也各有各自的喜好,肝喜欢吃绿色,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

什么叫均?品种多才叫均呀。

中医相当伟大,通过望、闻、问、切,就能把病情说得非常准确。

其实,就是通过看这五种颜色来判断的。

举个例子,肝不好的,爱吃肉的,爱喝酒的,爱生气的,他的脸色发青发绿;心脏不好,脸色发红;脾胃不合,脸色发黄;哮喘的人脸色发白;肾衰竭的人,脸色发黑。

通过观察你的脸的颜色就知道你有什么病了,这就是中医的红黄绿白黑。

可当今,把红黄绿白黑宣传得走了样,绿,成了绿茶了;红,成了红葡萄酒了;黄,成了胡萝卜;白,成了燕麦片;黑,成了黑木耳了。

举例说一下,非典时期,白萝卜卖疯了,人们吃白萝卜是为了预防非典。

但好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炖熟了吃,其实,从营养学角度讲白萝卜生吃是养肺的,熟吃是润肠的。

食用方法不对,等于白吃。

肾吃黑色,中医有句话;“肾亏百病源”,人活着是依靠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又依靠着气,什么气呢?是肾气。

中医有一种说法:“十人九肾亏”,为什么呢?请问,有多少人平时吃饭的时候是给肾吃的?年龄越大,肾越亏,病也就越多。

肝吃绿色的,绿豆。

大家在夏天都爱喝绿豆汤,其实绿豆是养肝的,肝是解毒的,肝的解毒能力提高了,对身体有好处。

心吃红色的,指红小豆,这两种豆,什么时候才有药用价值呢?好多人夏天煮绿豆汤喝,用来解暑,把绿豆煮的很烂,喝煮出来的汤,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说白了,这是解馋的,解不了毒。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冷水煮绿豆,当水沸腾5-6分钟绿豆还没有煮开花时,把绿豆汤倒出来,这时候的汤颜色最深,把它当水喝,才有养肝解毒去暑的作用。

剩下的绿豆再加水,煮成粥喝。

大家以后再喝绿豆汤的时候一定要这样做,这才叫“药食同源”呢。

为什么总是让大家吃豆呀?脾吃黄色的,黄豆;肺吃白色的,芸豆;肾吃黑色的,黑豆,不是木耳。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农村喂牲口都用黑豆,肾气足,才有劲呀!《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都说:“人吃五谷才丰登”可现在,老百姓都吃精米精面,还把老祖宗的话给改了——说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中医养生学里有一句话:食不离豆。

尤其是女同志,终身不要离开豆类,从脏器讲,有利于五脏;从营养学讲,豆类中有一种物质叫“大豆异黄酮”,这种物质可以刺激卵巢分泌。

中国的养生学几千年的历史了,世界各国的营养师都来中国学习营养学,他们回国后,教导国民常喝中国的五色豆浆和八宝粥。

而我们多数中国人只在腊八节时才喝八宝粥。

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多吃五谷杂粮,这样才能健康。

下面说说口味方面的问题;酸养肝,苦养心,甜养脾,辣养肺,咸养肾。

也就是说,应该什么口味都吃一点,不能偏爱哪个就一辈子不改。

比如:酸养肝,大家都知道醋是软化血管的,为什么?因为它养肝,养血,所以软化血管。

如何体现均衡?酸养肝,过酸伤肝。

中国是世界上的肝病大国,而中国的山西省又是肝病第一大省,因为那里人特别爱吃醋。

十年前,卫生部有一个通告:威胁中国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

癌症里排在第一的是肝癌。

最后一位是肺癌。

XX年初,卫生部通告,威胁中国人死亡的三大疾病分别是;第一位癌症,第二位是脑血管病,第三位是心血管病。

癌症里又划分出来;第一位是肺癌,十年间肺癌从最后一位,上升到第一位了。

这并不奇怪,目前,十家饭馆九家辣。

辣养肺,但过辣伤肺。

去年卫生部有一个统计报告,南方人肺癌和鼻咽癌的发病率,和十年前相比上升了167%,后面注明了长期住在北方的南方人。

为什么?大家知道,四川人,湖南人酷爱吃辣椒,因为南方潮气重,辣椒防潮,可以解辣,但如果在北方,干旱地区吃辣椒,就容易伤肺,请大家一定记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一方水土养所有人。

肝吃脂肪,脂肪过多容易得脂肪肝,重者将导致肝硬化,进而死亡,演员傅彪的死就是一个例子。

心吃维生素,得病的原因是维生素缺乏,脾吃碳水化合物(主食),肺吸氧,肾吃蛋白质,矿物质和水。

下面说说蛋白质的问题,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人为了保养身体,开始吃保健品,这非常好,但是如果不懂,瞎吃,却能吃出病来。

蛋白质分为两种;一种是植物蛋白,一种是动物蛋白。

中国人的饮食摄入以植物蛋白为主,缺少动物蛋白。

所以应该补充的是动物蛋白,但好多中国人现在却在吃国外的大豆蛋白粉,试想一下,哪个国家研制的产品不是根据本国人民的膳食结构特点呢?记住:我们是中国人,体质和外国人不同,外国的保健品不一定适合中国人服用。

什么是精、气、神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为什么说精、气、神是人的三宝呢?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具有多种功能:1.促进生长发育:精是构成形体各组织器官的主要物质基础,并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2.滋养作用:水谷之精输布到五脏六腑及其他组织器官起着滋养作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3.生殖作用:生殖之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具有生殖以繁衍后代的作用。

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成分,以充养五脏之气,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

人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有形而静之物,必须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活动。

当气的运动失衡时,就会引发疾病。

因此中医治疗的目的就在于恢复气机升、降、出、入的平衡。

神,是人的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和主宰者。

神的物质基础是精。

神在生命之初就生成了,当胚胎形成之际,生命之神也就产生。

神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后天的滋养,所以只有水谷精气充足,五脏和调,神的生机才能旺盛。

人的神与形体是不能分离的,因此人的身体状况必定会反映在神。

当身患疾病时,神受到侵害,就会出现种种异常状况,如目无光彩、语言失常、昏不知人等。

所以临床观察病人的神,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安危。

精、气、神三者,中医称为三宝,认为它们是可分不可离的。

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则统驭精与气。

鉴于三者间的互相关联,任何一个的失调都会影响其它二者,只有当三者和谐稳定时,人才能保持健康。

中医的整体观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旦发生疾病,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变也可以在某些细微的局部反映出来。

没有哪一个病是“完全”独立的,哪怕只是脸上长了几个“痘痘”,也是全身寒热虚实在小局部的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