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训练八年级上册
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诏 诏将军(动词,下诏)
2. 一词多义 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
利 兵革非不坚利(锋利) 戒之曰(告诫)
戒 必敬必戒(谨慎) 征于色,发于声(显露、流露)
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征于色(在)
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于,因为)
行天下之大道(最正确的道路,
道
这里喻指“义”)
独行其道(道路)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以 (介词,凭借 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4. 特殊句式 (1)被动句 帝感其诚(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 “帝”是被动者) (2)倒装句 ①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 “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
2. 一词多义 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
军 军霸上(动词,驻守) 使人称谢(动词,命令,派)
使 使持节(名词,使者)
将
诏将军(读“jiāng”,将级军官,高级将领) 其将固可袭(读“jiàng”,将士)
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到、往)
之 文帝之后六年(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补充音节,不译)
天子为动(介词,表被动) 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做)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荷担”是中心 词“子孙”的后置定语)
③告之于帝(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甚”是主语“汝之 不惠”的前置谓语,前置的目的是强调谓语)
(六)《周亚夫军细柳》 1. 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被”同“披”,穿着) (2)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指扶 轼)
语文 中考总复习
五、文言文训练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 (一)《三峡》 1. 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2. 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沿溯阻绝(断绝) 绝 绝 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消失) 回清倒影(清波) 清 清荣峻茂(水清)
3.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或者,或许。 (2)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3)属.引凄异 古义:连接。今义:属于。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念无与为乐者(“与”后省略宾语“吾”)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于中庭”后置,应为“相 与于中庭步”)
(三)《与朱元思书》 1. 通假字 (1)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2)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 鸣)
1.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读 yù,参与。文中有
与
“欣赏”“领悟”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读 yǔ,和)
2. 古今异义 (1)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2)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今义:住户,人家。 (3)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今义:遮盖。
3. 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4. 特殊句式
4. 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 马) (2)回清.倒影(形容词作名词,清波) (3)每至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4)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5. 特殊句式 省略句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此句省略了主语“猿的叫声”)
(二)《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3. 古今异义 (1)然.而.不胜者 古:这样却。今:表转折的连词。 (2)以顺为正.者 古:准则,标准。今:与“反”相对。 (3)所.以.动心忍性 古:用……方法。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 词类活用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 以动.心忍.性(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受 苦;使……受累;使……挨饿;使……受到贫困之苦; 使……震撼;使……坚忍)
4. 词类活用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2)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3)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
上面) (4)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5)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6)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息)
且焉置土石(哪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用在句尾,表示
焉
肯定的语气,呢)
始一反焉(语气词)
无陇断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
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之 隐土之北(助词,的)
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不译)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连词,表修饰) 而 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 聚室而谋曰(连词,表承接)
5. 特殊句式 (1)反问句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倒装句 舜发于畎亩之中(“于畎亩之中”是“发”的状语, 本句是状语后置句)
(五)《愚公移山》 1. 通假字 (1)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2. 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将近) 且 且焉置土石(况且)
5.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飞戾天者”为定语后置,中心词为 “鸢”) (2)省略句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
(四)《孟子》三章
1. 通假字 (1)攻亲戚之所畔.(“畔”同“叛”,背叛) (2)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3)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
2. 一词多义 一百许里(实指,数目,十的十倍)
百 猿则百叫无绝(虚指,极言其多) 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许 杂然相许(赞同)(《愚公移山》) 天下独绝(绝妙)
绝 猿则百叫无绝(断,停) 负势竞上(向上)
上 横柯上蔽(在上面)
3.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许多、或者等。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政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