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液相色谱法S
24
3.流动相及流动相的极性 ①可显著改变组分分离状况的流动相选
择在液相色谱中显得特别重要。 液相色谱的流动相又称为:
淋洗液,洗脱剂。 ②亲水性固定液常采用疏水性流动相,
即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称为正相液液色谱法, 极性柱也称正相柱。
——适合极性化合物分离。
25
③若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则称为 反相液液色谱,非极性柱也称为反相柱。 ——适合非极性化合物分离。
16
②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为新型的紫外吸收检测器。以氘灯为光源,绘制出 随时间变化的光谱吸收曲线(A~λ)计算机快速处 理,可获得分离组分的三维彩色谱图,得到更多信 息。
17
18
③示差折光率检测器(RID)—通用型。
每种物质具有不同的折光指数,可连续检测参比池 和样品池中流动相之间的折光指数差值,差值与浓 度呈正比。灵敏度低、对温度敏感、不能用于梯度 洗脱。
9
高压输液泵的种类: ①恒压泵—液压隔膜泵和气动放大泵。 ②恒流泵—螺旋注射泵和往返柱塞泵。
10
(2)梯度淋洗装置 HPLC有等梯度洗脱和梯度洗脱两种。
前者保持流动相组成、配比恒定。 后者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在分离
过程中按照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 及极性。 梯度淋洗的作用: 提高分离度
通过组分在固定液和固定相中的多次分配平衡 进行分离。
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正相色谱:极性固定相、弱极性或非极性流
动相 — 分离中等极性化合物。 反相色谱:非极性固定相、以水为底剂加入
少量有机溶剂的极性流动相 — 分离极性小的样品。
30
3.化学键合相色谱(CBPC )
用化学反应的方法通过化学键将固定液结合在担体 表面。 反相CBPC:非极性固定相、极性流动相。
34
5.凝胶色谱(空间排阻色谱)SEC (1)以凝胶为固定相。 (2)凝胶是一种经过交联的、具有立体网
状结构和不同孔径的多聚体的通称。 如葡聚糖凝胶、琼脂糖等软质凝胶; 多孔硅胶、聚苯乙烯凝胶等硬质凝胶。 (3)利用凝胶的孔径与被分离组分分子间 的相对大小关系进行分离、分析,与 流动相性质无关。
35
HPLC—梯度淋洗改变的是流动相的配比和极, 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离时间,改善峰形。 通过改变流动相的配比和流速是HPLC中 改进分离效果重要手段。
GC — 程序升温,改变的是分析过程中的柱温。
13
(3)进样装置 分为手动进样(进样器进样和阀进样)和自
动进样(自动进样器进样)两种。 流路中为高压力工作状态,通常使用耐高压
19
④荧光检测器 (FD) —选择性检测器 高灵敏度、高选 择性; 对多环芳 烃,维生素B、黄 曲霉素、卟啉类 化合物、农药、 药物、氨基酸等 化合物有响应。
20
17-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
一、影响液相色谱分离的因素 高效液相色谱中, 速率方程中的分子扩 散项B/u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H=A+Cu
32
化学键合固定相类型: 化学键合固定相是目前应用最广、性能最佳 的固定相。 (1)硅氧碳键型: ≡Si—O—C (2)硅氧硅碳键型:≡Si—O—Si — C 稳定,耐水、耐光、耐 有机溶剂,应用最广。 (3)硅碳键型: ≡Si—C (4)硅氮键型: ≡Si—N
33
4.离子交换色谱(IEC)
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为无机酸或 无机碱的水溶液。各种离子根据它们与树脂 上的交换基团的交换能力的不同而得到分离 。
∵Dm≈10-4~10-5Dg
21
影响分离的主要因素有流动相的流量、 性质和极性。
①无随u降低H升高的现象(B/u) ② u降低,H降低,但无Hmin
③ u升高,H平缓升高。因Dm≈10-4~10-5Dg
22
1.流速
①流速大于0.5 cm/s时, H~u曲线是一段斜率
不大的直线。 ②降低流速,柱效提高不是很大。 ③但在实际操作中,流量仍是一个调整分离度
1.流程
HPLC与GC的原理相同,只因HPLC流动相为液体, Van.Deemter方程中,组分的纵向扩散可忽略。
4
5
GC和HPLC在分离上的主要区别: GC:流动相为惰性气体,分离主要取决于
组分分子与固定相间的作用力,主要 通过改变固定相来改变对组分的选择 性。 GLC中,流动相对组分作用极弱,一定柱温 下,固定液流失主要由高柱温造成其 自身挥发,所以,在应用中主要采用 涂渍的方法制备柱子。 GSC中,无固定液流失现象。
的六通阀进样装置。
14
(4) 高效分离柱
柱体为直型不锈钢管,内径1~6 mm,柱长5~40 cm。发展趋势是减
小填料粒度和柱径以提高柱效。
常用:
长度为10 ~25cm,内径为4 ~5mm。
15
(5)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
①紫外光度检测器(UV) 最常用的检测器,可用于梯度洗脱。如固定波长型 的汞灯254nm或280nm的紫外检测器、可调波长的 氘灯或氢灯(200-400nm)。不锈钢池<10μL。对 UV无吸收的组分不响应;对UV吸收较大,如苯不 可作流动相。
7
高效液相色谱仪一般可分为4个主要部分: 高压输液系统 进样系统 分离系统 检测系统
还配有辅助装置: 梯度淋洗 自动进样 数据处理等
8
2.主要部件 (1)高压输液泵
①压力:150~350×105 Pa。
为了获得高柱效而使用粒度很小的
固定相(<10μm,常用3~5μm),
液体的流动相高速通过时,将产生 很高的压力,因此高压、高速是高 效液相色谱的特点之一。 ②应具有压力平稳、脉冲小、流量稳定可 调、耐腐蚀等特性。
4.流动相组成 ①流动相按组成不同:分为单组分和多组分。 ②按极性不同:分为极性、弱极性、非。
26
常用溶剂: 己烷、四氯化碳、甲苯、乙酸乙酯、
乙醇、乙腈、水。
采用二元或多元组合溶剂作为流动相 可以灵活调节流动相的极性或增加选择 性,以改进分离或调整出峰时间。
缩短分析时间 提高分析精度
11
梯度淋洗的方式: ①内梯度—高压梯度装置(目前广泛采用)
利用两台高压输液泵,将两种不同极性的 溶剂按一定的比例送入梯度混合室,混合后 进入色谱柱。(先加压后混合)
12
②外梯度— 低压梯度装置 通过比例调节阀,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极性的溶 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再用一台高压泵输 入色谱柱中。(先混合后加压)
6
HPLC:流动相与组分分子间有一定的亲和 力;分离是由组分、流动相和固定 相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流动相是 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或缓冲水溶 液,溶解能力强。在HPLC中,固 定液分子必须键合在填料上,否则, 流失严重。另外,填料的颗粒 直径一般为3~5μm,柱子制备复 杂。因此,在应用中,主要以改变 流动相来调节分离的选择性。
和出峰时间的重要可选择参数。
23
2.固定相及分离柱 ①气相色谱中的固定液原则上都可以用于液相
色谱,其选用原则与气相色谱一样。 ②选择合适的固定相,降低填料粒度可显著提
高柱效,但在高效液相色谱中,分离柱的制 备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一般很少 自行制备。 ③选择短柱、细内径提高分析速度。研制高效 柱填料是一活跃领域。
如:ODS (C18),甲醇-水。 正相CBPC:极性固定相、非极性或弱极性流动相。
如:氨基柱,正己烷。
表面多孔型(球形玻珠): 孔浅、孔层厚度小、出峰 快、柱效高,
但允许进样量小。 全多孔型(硅胶):颗粒细、孔浅、传质 快、柱效高,允许进样量大,为前者的5 倍。
31
18烷基键合固定相的形成ODS (C18 )
第十七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17.1 概述 17.2 高效液相色谱仪 17.3 高效液相色谱法
的分类 17.4 高效液相色谱法
的应用
1
17-1 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高压、高效、高速、高灵敏度。适用于高沸 点、热不稳定及生化试样的分析。
2
17-2 高效液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1)
3
一、流程及主要部件
28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
1.吸附色谱(液-固吸附色谱LSC) 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如硅胶、氧化铝等。
较常使用的是5~10μm的硅胶吸附剂。流动相
可以是各种不同极性的一元或多元溶剂。 常用于农药成分分离、植物色素的分离等。
但不适合强极性离子型样品或同系物的分离。
29
2.分配色谱(液-液分配色谱 LLPC) 通过在担体上涂渍一薄层固定液制备固定相,
(4)凝胶具有许多尺寸的孔径。 KD=[Cs]/[Cm] 当KD=1时,为凝胶的渗透极限; 当KD=0时,为凝胶的排阻极限。 不同尺寸样品分子的分布系数KD总保持 在0-1.0之间。
36
37
27
5.选择流动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尽量使用高纯度试剂作流动相,防止微量杂
质长期累积损坏色谱柱和使检测器噪声增加。 ②避免流动相与固定相发生作用而使柱效下降
或损坏柱子 ③试样在流动相中应有适宜的溶解度,防止产
生沉淀并在柱中沉积。 ④流动相同时还应满足检测器的要求。当使用
紫外检测器时,流动相不应有紫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