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隋唐-宋元知识点

(完整版)隋唐-宋元知识点

(2)唐朝后期:藩镇割据.
3.监察制度
隋朝:御史台。
唐朝:御史台;谏官制度。
4.选官制度科举制
1、土地制度:均田制唐朝中叶,土地兼并空前盛行,逐渐瓦解。
2、赋税徭役制度(1)租庸调制。(2)两税法
3、耕作技术
(1)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2)水利灌溉:
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
②隋唐五代:北方(立井水车),长江流域(高转筒车)。
隋唐时期
朝代
时间
政治
经济
文化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思想
科技
文学教育
艺术
隋唐
隋(581-618);唐(618-907)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运作程序:中书→门下→尚书→六部
2.地方制度--郡县制到道州县
隋朝郡县制。
唐朝:(1)唐初:道(用来监察州,带有监察性质的行政区)、州(府)、县。
2、印刷术:雕版印刷。唐朝敦煌《金刚经》868年,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1、唐诗
①唐初:“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盛唐:“田园派”王维、孟浩然;“边塞派”岑参、王昌龄;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浪漫主义,盛唐)和“诗圣”杜甫(现实主义,唐由盛转衰)。
③中唐: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
④晚唐:李商隐、杜牧最为出众,被称为“小李杜”。
2、传奇小说:由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而来
1、书法
(1)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代表人物有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
(2)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代表人物有唐朝:怀素、张旭。
4、对外关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唐朝还加强了和周边各国及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技术和文化交流,并加强了各国间的政治往来,扩大了唐朝的影响。
三省六部制
特点①相权三分,相互牵制;②职责明确,提高效率;③协商政务,集思广益;④制度约束,节制君权。
影响①在当时的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结构效能,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②对历史的作用:是我国官制上的重大变革,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
(1)租庸调制。
①内容: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徭役制度。凡均田户,不论授田是多少,按丁交纳定额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即田租,每年纳粟二石;“庸”则是力役,每年替政府服役二十日,也可以“纳绢(布)代役”;“调”是户调,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交纳定额的绢或布。
3、商业都会:北方,长安、洛阳最为繁荣;南方有“扬一益二”,扬州和成都成为繁荣的商业都会。
4、为商业贸易服务柜坊和飞钱出现。
5、对外贸易发达。互市监、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
6、经济重心南移。
儒学复兴运动
1、火药
(1)火药在唐朝开始应用于军事,出现火箭。
(2)外传:12、13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3)意义: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2.影响(1)积极:以一种相对公平的方式破除士大夫阶级对官场的垄断,有利于出身卑微的有才之士进入政府,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2)消极:科举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大多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的八股取士,不利于选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从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体现了人才选拔逐步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③唐设职官管理水利。
4、农作物
(1)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茶叶生产已是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
1、纺织业
(1)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也相当大。
(2)丝织品还吸收了波斯的某些风格和织法。
2、制陶业: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
3、冶铸业。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建经济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均田制逐渐瓦解,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快速发展;赋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规模宏大;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对外贸易发达;
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文化上: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兴起,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并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藩镇割据
概况:安史之乱后,为了抵御叛军进攻,原本用于边境地区的节度使制度(军镇制度)被广泛用于全国。重要的州设立节度使,指挥几个州的军事,节度使不仅领兵,还兼任州刺史,同时兼所在“道”的观察处置使之名。于是节度使集军、政、财、监察诸权于一身,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中唐以后,节度使辖区也称道,不过这时候的道不是唐初那种单纯的监察区划,而成为实际的行政区划了。这种道也成为“方镇”。
2、绘画
(1)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2)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和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吸收了印度、波斯的绘画风格,展现了盛唐气象;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被称为文人画的鼻祖。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
3、戏曲:隋朝的四方散乐,唐朝的杂技歌舞与后来的戏曲有渊源关系。
隋唐阶
段特征
1、政治上:全国统一,政局稳定,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科举制使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4、制瓷业
(1)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青瓷和白瓷两大体系:(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景德镇、大邑白瓷。
(3)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釉下彩绘。
1.水陆交通发达(唐朝:海上交通和路上交通并重)
2.市的发展:唐代的“草市”;同时也实行“坊市”制度,交易时间受到限制;唐朝后期“夜市”繁荣。逐渐突破时间限制。
评价:部分节度使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形成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威胁中央集权,成为唐朝后期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科举制
1.过程
(1)隋文帝废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3)唐朝继承并加以完善:唐太宗时期,科举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4)宋代后期科举不考诗赋改考策论。(5)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成为科举的主要形式。(6)1905年,科举制废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