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PPT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PPT


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 电解质、血糖、血常规、肾功能等 多器官功能受损时相应的检查项目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硬肿和四不:不吃、不 动、不哭、体温不升)结合致病因素可确诊
鉴别诊断
新生儿水肿 新生儿皮下坏疽
治疗
原则
正确复温、合理供应热量和液体,积 极祛除病因、早期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和加 强监护等。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教学要求
掌握: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临床 表现、诊断与治疗
熟悉: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预防、辅助检查 了解: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预后
定义
治疗
1.复温
轻-中症 力争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重症
于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2.补充热量和液量
补充热卡(经口、部分或全部静脉营养),
保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治疗
3. 控制感染 4. 纠正器官功能紊乱
抗休克治疗,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止 血治疗
预防
№ 作好孕妇保健,避免早产、窒息和产伤等 № 注意保暖、喂养和热卡供应 № 及时治疗各种基础疾病
临床表现
1. 低体温 35℃以下,重者低于30℃ 2. 硬肿
部位:全身皮下脂肪积聚部位 特点:表现为硬、亮、冷、肿、色暗红,压
之轻度凹陷 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
肢上肢18%,胸腹部14%,背及
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临床表现
硬肿范围分度
分度 肛温 腋-肛温差 硬肿范围(%) 器官功能改变
轻 >35 ℃ 正值
<20
无明显改变
中 <35 ℃ 0或正值 20~50
脏器功能低下
重 <35 ℃ 负值
>50
脏器功能衰竭
或<30 ℃
硬肿面积计算同烧伤法
临床表现
3.多器官功能 微循环障碍、DIC、休克、心衰、肺出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转诊指征
№ 中、重度硬肿症 № 患儿有基础疾病或已产生并发症 № 本院无治疗条件
思考题
出生3日龄早产儿,肛表30℃,腋温与肛 温相同,双下肢、臀部均可扪及肿块,患儿不 吃、不哭,其硬肿诊断程度为轻、中、重?
感谢观看
发病机制
寒冷、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缺氧和酸中毒 ↓
皮下脂肪发生凝固 ↓
皮肤发硬 ↓
皮肤血管痉挛收缩,血流缓慢淤滞-皮肤暗红
组织缺氧
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水肿、发亮 ↓↓ ↓ 血容量减少 ↓↓ DIC ---- + ---- 休克→多器官受损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寒冷季节,以早期新生儿和早产 儿多见,早期表现为反应差、哭声低、吃奶差、 吸吮困难等。逐渐出现下列症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新生儿硬肿症)是指 新生儿期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 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是新生 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因
(一) 寒冷和保温不足
体温调节不成熟 体表面积相对大、皮肤薄,易失热 能量储备少 棕色脂肪少,饱和脂肪酸含量多,易凝固
(二) 基础疾病 (三) 多器官损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