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增强因素:可动用银行贷款指标、可以很快变现的非流动资产、偿债能力声誉降低因素:债务担保的或有负债、经营租赁的定期未付款2、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长期租赁、未决诉讼、债务担保3、传统杜邦分析体系的局限性计算总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没有区分经营活动损益与金融活动损益、没有区分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4、公司资本成本影响因素:无风险报酬率、经营风险溢价、财务风险溢价5、确定普通股成本方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f用长期的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贝塔预测期不一定越长越好,如果公司风险特征发生变化,用变化后的年份作为预测期,贝塔收益时间间隔用月的或周的,Rm定义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既包括经济繁荣也包括经济衰退)、股利增长模型、债务收益加风险溢价(税后债务成本+3%至5%)6、债务成本估计方法:到期收益率法、可比公司法(同一行业类似商业模式)、风险调整法(不一定要同一行业但要信用级别相同)、财务比率法7、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加权方法:账面价值加权(不一定符合未来)、实际市场价值加权(转瞬即逝,变化较大)、目标资本结构加权(比较合理的)、8、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外部:利率、税率、市场风险溢价两率一价内部:资本结构、股利政策、投资政策9、投资组合的报酬率和标准差的最高点永远是全部投资风险最大的证券,投资组合的报酬率最低点永远是全部投资风险最小的证券,最小标准差在相关系数等于1或者没有达到足够小时还是全部投资风险最小的组合,当相关系数足够小,产生无效集,那最小标准差就不是全部投资风险最小证券了。
10、看涨期权的价格-看跌期权的价格=标的资产的价格-执行价格的现值11、企业整体经济价值的类别:实体价值和股权价值、持续经营价值和清算价值、控股权价值和少数股权价值12、现金流量折现模型的种类:股利现金流量模型、股权现金流量模型、实体现金流量模型13、进入稳定期的判断标准:1具有稳定的销售增长率,它大约等于宏观经济的名义增长率(2%-6%)2、具有稳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它与资本成本接近14、市盈率模型优点:数据容易取得计算简便、把价格和收益联系起来,直观反映投入与产生的关系、涵盖了风险补偿率、增长率、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具有很高的综合性缺点:可能收益为负值从而失去意义、市盈率除了受企业基本面的影响外还受整个经济景气的程度影响适应范围:收益为正,连续盈利、并且贝塔接近于1的企业15、市净率优点:净资产很少为负适用大部分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数据易取得,并容易理解、净资产账面价值比净利润稳定,不易向净利润那样容易被操纵、如果会计标准合理且各企业会计政策一致,市净率的变化容易反应企业价值的变化缺点:账面价值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如果选择会计政策不一样,就是去了可比性、固定资产很少的服务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净资产和企业价值联系不大,市净率比较没有实际意义、少数企业净资产为负,市净率没有意义无法比较适用条件:拥有大量净资产,且净资产为正值16、市销售=率模型优点:他不会出现负值,对于亏损企业和资不抵债企业也适用、它稳定可靠不容易被操纵、收入乘数对企业价格政策和企业战略变化敏感,可以反映这种变化的后果缺点:不能反映成本的变化,成本对于企业价值和现金流影响重大适用条件: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者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企业17回收期优点:计算简便、容易理解,可以大体上衡量项目的流动性和风险缺点:静态回收期忽视了时间价值,并且静态和动态回收期都没考虑回收期以后的现金流量、不能衡量方案的盈利性、促使公司接受短期项目放弃有战略意义的长期项目18、会计报酬率优点:计算简便与会计口径一致缺点: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年平均收益受到会计政策的影响19、互斥项目,项目寿命期不同时两种决策方法:等额年进法(把项目的净现值平均到年份,然后根据平均的净现值除以资本成本,算出等额年金,大者为优)、共同年限法20、公司使用当前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的资本成本应具备两个条件:项目的风险与企业当前资产的平均风险相同,公司继续采用相同的资本结构为新项目筹资。
21、敏感性分析分为最大最小法和敏感程度法。
局限性:一是只允许一个变量动其余变量不变,不符合实际、二是没给出每一个数值发生的可能性22、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外部:利率、税率、资本市场、行业结构内部:成长性、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管理层偏好、资产结构、财务灵活性、股权结构23.资本结构决策方法:资本成本比较法、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企业价值比较法24、利润分配原则:依法分配、资本保全、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多方及长短期利益兼顾25、股利支付方式: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26、制定鼓励政策考虑因素法律限制:资本保全、企业积累的限制、净利润的限制、超额累积利润的限制、无力偿付的限制股东因素:稳定的收入、避税、控制权的稀释公司因素:资产的流动性、盈余的稳定性、投资机会、资本成本、举债能力、债务需要其他因素:债务合同约束、通货膨胀27、利润分配政策:剩余股利、固定股利、固定股利支付率、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28、股票股利的意义:是股票交易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内、以较低的成本向市场传递利好信号、有利于保持公司的流动性29、股票回购的作用:传递股价被低估的信号、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股票回购有助于增加每股盈余水平、避免股利波动带来的影响、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一定程度降低企业被收购风险、调节所有权结构30、股票发行方式:公开间接、非公开直接31、普通股融资的特点被稀释,给原有股东配发一定数量的认股权证,使其可以按优惠价格认购新股,或直接出售认股权证,以弥补新股发行的稀释损失。
2.作为奖励发给本公司的管理人员。
3.作为筹资工具,认股权证与公司债券同时发行,用来吸引投资者购买票面利率低于市场要求的长期债券。
(ps:认股权证会稀释每股收益和股价)33认股权证筹资的优缺点而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时只是报表项目之间的变化,没有增加新的资本。
(2)灵活性不同。
可转换债券的类型繁多,千姿百态。
它允许发行者规定可赎回条款、强制转换条款等,而认股权证的灵活性较少。
3)适用情况不同。
发行附带认股权证债券的公司,比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规模小、风险更高,往往是新的公司启动新的产品。
附带认股权证的债券发行者,主要目的是发行债券而不是股票,是为了发债而附带期权,只是因为当前利率要求高,希望通过捆绑期权吸引投资者以降低利率。
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者,主要目的是发行股票而不是债券,只是因为当前股价偏低,希望通过将来转股以实现较高的股票发行价。
(4)两者的发行费用不同。
可转换债券的承销费用与纯债券类似,而附带认股权证债券的承销费用介于债务融资和普通股之间。
36、产品成本就算制度的类型:实际成本计算制度和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完全成本计算制度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和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适用:间接成本大并且和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没有密切关系,高科技企业)37直接分配法:采用直接分配法,由于各辅助生产费用只是对外分配,计算工作简便。
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因此,这种分配方法只适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38、交互分配阀:用交互分配法,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全都进行了交互分配,从而提高了分配结果的正确性。
但各辅助生产费用要计算两个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进行两次分配,因而增加了计算工作量。
39、计划分配法:优点: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成本,便于分清各单位的经济责任.缺点:成本分配不够准确.适用范围:适用于辅助生产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比较准确的企业40、完工在产品分配方法: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适用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情况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适用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的情况。
3.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适用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小,有比较准确的定额资料。
4约当产量法。
5定额比例法,适用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有比较准确的定额资料。
6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适用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况下。
41、综合街转发:优点:能提供各个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为各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实物管理及资金管理提供资料;能够全面地反映各生产步骤的生产耗费水平,更好地满足各生产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缺点:成本结转工作量较大,各生产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如果采用逐步综合结转方法,还要进行成本还原,增加核算的工作量。
42、平行结转分步法:优点:①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平行汇总计入产成品成本,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②能够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不必进行成本还原,因而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缺点:①不能提供各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资料;②在产品的费用在产品最后完成以前,不随实物转出而转出,即不按其所在的地点登记,而按其发生的地点登记,因而不能为各个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③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不包括所耗半成品费用,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该步骤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第一步骤除外),不能更好地满足这些步骤成本管理的要求。
43、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可对存货销货进行成本计价,是实际成本评价依据)和基本标准成本(可反映成本变动趋势)。
44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1)价差: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单价-标准单价)2)量差: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1)价差: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2)量差: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1)价差: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量差: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以上各个材料、变动制造费用,人工的价差+量差=总的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45.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49、作业成本动因的种类46. 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
47、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因此能 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48、作业成本库包括四类(1)单位级作业成本库(2)批次级作业成本库(3)产品级作业 成本库(4)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 酌量性固定成本:科研开发费、广告费、职工培训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