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3课 马说(韩愈)练习(1)

第23课 马说(韩愈)练习(1)

《马说》练习(一)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粟()外见()食马()祗()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骈死于槽枥之间()()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

②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回答问题。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通_____含义:_____ ____通_______ 含义:_____③其真无马邪 _____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9.归纳第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10.第二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联练习1,巧手绣春秋。

2调素琴吟唱名曲, 。

3游学海搏分分秒秒,。

4 ,春归柳叶新。

《马说》练习(二)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①食之不能尽其材()②一食或尽粟一石()③才美不外见()④不以千里称()⑤其真无马邪()⑥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⑦骈死于槽枥之间()2、解释加点的词①一食或尽粟一石或: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③策之不以其道道:④安求其能千里也安:3、本文选自《》,作者是朝的家和家(人名),他和、、、、、、、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4、“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5、点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C、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D执策而临之临:靠近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8、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9、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文。

策之不以其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1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1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①是马也()②食马者()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一食或尽粟一石()12、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A、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B、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13、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伯乐”喻指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14、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

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

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马说》练习(三)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8全文的主旨句是:。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 ;“食马者” ____________ 。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下联:18.分别概括123的层次:第一层(第1段)第二层(第2段)第三层(第3段)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对联练习琢玉能为器,。

,琅琅读书声。

《马说》练习(一)答案一、1.piáncáolì sù xiànsì zhǐ2.①只是②并列而死喂牲口用的食器③可是3.①退之唐文学昌黎先生集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

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

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

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

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

二、(一)5.①有时②它,代千里马③等同,一样6.①见现显露(或表现)②材才才能食饲喂③邪耶吗,表疑问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①shí吃②sì喂sì喂③shí吃④sì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10.排比、引用、设问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11.其真不知马也。

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马说》练习(二)答案 1、①材cái:同“才”②石:dàn 十斗为一石;③见:xiàn 同“现”;④称:chēng 称号⑤邪:yé同“耶”;⑥祗:zhǐ同“只”;⑦骈:pián 两马并驾,2、①或:有时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3、《昌黎先生集》唐文学家哲学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4、记叙议论说明一个道理5、其真不知马6、D 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

10、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 不能尽其材11、①此、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12、C13、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马说》练习(三)答案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