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机检修工艺规范

电动机检修工艺规范

电动机检修工艺规范1.1 检修周期输煤系统厂用电动机的检修周期应根据电动机的技术状态和部件的磨损、腐蚀、绝缘老化程度以及运行之环境等确定。

一般大修周期应为2~3年,小修为6~12个月。

通用异步电动机结构如下图30。

图30电动机总配置图1.2 检修项目1.3 电动机检修部分:大修、小修。

大修分常修、不常修和特殊项目,电动机检修项目如下表73:表73电动机检修性质\部件项目大修小修常修不常修特殊一.定子吹灰清扫。

2.检修绕线圈及垫块、绑线、绑环、引出线3.检查槽楔、铁芯、通风孔、压指、压铁、工字铁(间隔块)4.检查测量装置5.检查机壳焊接处等6.电气标准试验1.更换少量槽楔2.更换少量垫块、绑线3.线圈喷绝缘防护漆1.局部或全部更换线圈2.局部或全部更换垫块、绑线3.更换绑环4.局部或全部更换槽楔5.线圈老化试验6.铁芯发热试验7.空载、满载、铁损试验1.吹灰清扫2.检查轴承及油质3.检查机内的可见部分4.检查滑环、电刷、引线、瓷件、接地线、测温计等二.转子1.吹灰清扫2.检查铁芯、通风孔、支架3.检查绑线、线圈、槽楔、鼠笼、铸铝4.检查轴颈、滑环、引线、刷架、刷握、电刷5.检查风扇、平衡块6.电气标准试验(大修)1.更换电刷、刷握2.铜条补焊3.更换风扇4.转子铁芯片端部压板检查,必要时加固或处理1.更换绑线、线圈2.局部或全部补焊铜条3.全部更换鼠笼4.车旋滑环5.轴颈加工。

6.更换转仙7.做动(静)平衡1.测绝缘电阻。

2.消除运行中一般缺陷,必要时解体。

三.轴承1.检查清洗轴承2.检查内、外轴承小盖及轴承盒3.轴瓦检查1.更换轴承2.更换轴承盒四.冷却系统1.检查进出风道及冷却器。

2.检查测温装置。

3.检修冷却器及1.制做风罩。

2.冷却器清洗、拆装、试验。

试压。

4.疏通冷却器管五.润滑油站1.电机大修、预试2.控制柜清扫、检查、传动1.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等元件更换2.回路线路1.处理运行中的缺陷1.控制柜清扫检查、传动2.处理运行中的缺陷。

六.对轮1.检查对轮,核对尺寸。

1.更换对轮。

2.配制销键。

七.其它1.重大改进。

2.消除重大缺陷1.4 检修工艺及质量标准1.5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1.5.1.1.1 组织所有参加电动机检修的工作人员,讨论检修计划和措施,学习检修工艺规程有关质量要求,使全体参加检修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应修必修,修必修好。

1.5.1.1.2 按照规程要求结合设备存在缺陷或改进内容,确定检修项目及处理方案,制定检修项目的进度表。

1.5.1.1.3 准备好检修需要的材料、工具、备品配件及加工件。

1.5.1.1.4 检修500kg以上电动机应有专责起重工负责吊装拆卸。

1.6 电动机的解体1.6.1.1.1 解体前应将电动机各部件连接部分做好装配标记(电缆及引线三相分别以黄、绿、红标明,中性点包黑色绝缘带,电动机相序电缆相序对应规定且电缆两端相色应一致)以便修复后装置时正确无误,细小零件(如螺丝、弹簧圈、衬垫等)应放在箱内保存或解体后立即拧在原来的位置上,防止丢失。

1.6.1.1.2 对绕线式电动机的滑环在检修期间应用硬纸板或石棉纸等包好,防止抽装转子时碰伤。

1.6.1.1.3 起吊电动机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碰伤电缆,拆前后端盖时注意不得碰伤线圈。

1.6.1.1.4 抽转子时应特别小心,保持转子水平抽出,防止碰伤绕组绝缘。

1.6.1.1.5 抽转子时钢丝绳不得靠压线圈、风扇等部件,以防损环导线与绝缘。

1.6.1.1.6 抽转子时转子两端均须有人扶持和监视,防止碰伤线圈、绝缘、铁芯等。

1.6.1.1.7 抽出的转子应放在专用的支架上,如在没有专用支架,可在转子下垫以木板、胶皮带。

转子落地后应放置稳当,并采取措施,防止滚动。

1.7 定子的检修1.7.1.1.1 根据定子绕组污垢情况,对定子及其拆下的部件进行清扫或清洗,方法见后。

若绕组上油泥过多,可使用拧干的汽油布擦试,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以防失火。

对坚硬的污垢可用竹片清理,切不可使用金属工具进行清理。

1.7.1.1.2 检查定子铁芯时应注意硅钢片是否压紧,可用小刀片等工具进行擦试,如发现有松驰现象时,应在松驰处打入沾有绝缘漆的楔子,打入楔子注意不得损伤绝缘。

检查铁芯有无局部过热而烧成的兰色痕迹,如有则必须进行处理,必要时做铁芯发热试验。

1.7.1.1.3 检查定子槽楔有无断裂、松动、过热、变形等现象,并用小工具轻轻敲击检查,检查槽楔应无空音。

1.7.1.1.4 检查绕组端部绝缘有无损坏、过热、漆膜脱落现象;端部绑线、垫块、隔木等有无松动,如有则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更换、绑扎、刷漆等。

1.7.1.1.5 如线圈端部复盖绝缘漆膜不良时,可在不良处局部喷刷#6431(或#1321)复盖绝缘漆,但漆膜不可太厚以防影响散热。

1.7.1.1.6 检查定子绕组引出线及端子盒,瓷瓶应清洁,完整无裂纹不松动,引线鼻子焊接应良好,无耳焊、引线无断股。

1.7.1.1.7 测定子绝缘电阻,容量在5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应测量吸收比。

100kW以下的电动机用1000V兆欧表、1000kW以上的电动机用2500V兆欧表。

其绝缘电阻值一般不应低于每kV1MΩ;如果与修前绝缘电阻值相差悬殊时,必须查明原因消除之。

1.7.1.1.8 如电动机因长期停用、进水等原因引起绝缘受潮,使用前必须进行干燥,根据具体情况与现场条件选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1.8 转子的检修1.8.1.1.1 转子的吹扫与擦试同定子检修第一条。

1.8.1.1.2 检查转子铁芯应紧密、完好、无锈蚀,且无损伤和过热变色等现象。

检查转子端部铁芯压片应压接良好,若出现散开或断裂等情况,应做加固处理。

平衡块应牢固,用工具轻轻敲击风扇所有风扇叶片应无断裂或脱铆现象。

对鼠笼或电机应检查其铜条(或铸铝)有无变形,与端环接合处有无裂纹、开焊断裂等现象,如发现开焊断裂等情况必须进行处理。

1.8.1.1.3 绑线应完整无松动。

滑环表面应平整光滑,焊接处应无裂纹和开焊现象,滑环表面不平度相差不大于0.5mm,椭圆度不大于0.05mm,否则应进行车旋(如运行中无冒火现象可暂不车旋),车旋后用#1细砂纸打磨光滑,其表面粗糙应为1.25~0.63。

1.8.1.1.4 用1000伏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一般不低于0.5MΩ。

1.8.1.1.5 发现电动机的扫膛痕迹时,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1.8.1.1.6 对于绕线式电动机转子,应检查绕组绝缘是否良好,槽楔有无松动,滑环与轴的绝缘是否良好。

还应检查引线绝缘有无过热、断裂老化剥落等现象。

有上述情况应予以处理。

转子绑线应作1000伏交流耐压试验(或用2500伏兆欧表代替)。

1.9 轴承的检修1.9.1.1.1 检修轴承时,首先将轴承及内、外小盖的旧润滑油取出,然后用毛刷或干净优质棉纱(布)沾汽(煤)油进行清洗,清洗后不得将刷毛或棉丝留在轴承内。

1.9.1.1.2 对清洗后的轴承进行仔细检查,应清洁完好,无过热、锈斑、裂纹、脱皮、凹沟、金属沫、杂质,内、外滚道光滑,各处间隙合格,如珠架摩擦引起珠架与轴承套摩擦时应更换新轴承。

1.9.1.1.3 检修后的轴承应保证转动灵活不卡涩。

1.9.1.1.4 检查轴承外套与端盖(或轴承盒)有无摩擦痕迹,如磨出沟槽应进行处理,轴承内套与轴颈的配合应坚固,否则应予以处理。

1.9.1.1.5 装配新轴承时应用油煮法,或涡流法对轴承加热,温度加至90~100℃时,在高温膨胀状态下将轴承热装于轴上,并使其到位,严禁冷态时将轴承打入,以免拉伤轴表面。

1.10 刷握与电刷的检修1.10.1.1.1 绕线式电机解体后,检查刷架、刷握、电刷等的情况,应无裂纹、开焊等情况且固定紧固,摇测刷架对地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Ω,电刷无崩裂,且铜辫应无断股。

1.10.1.1.2 各相电刷应调整合适,使电刷在整个滑环宽度上工作,不可集中或过于靠近边缘。

1.10.1.1.3 同一电机的滑环上,不得使用不同型号的电刷。

1.10.1.1.4 刷握下边与滑环的距离应在2mm~3mm之间,如过大或过小应进行调整,电刷在刷握内应有0.1mm~0.2mm的间隙,使电刷上、下活动自如,电刷与滑环的接触面不小于电刷截面的75%,弹簧压力应在0.02MPa~0.03MPa左右,相差不应大于10%。

1.11 定转子清洗方法1.11.1.1.1 干揩:当需要清洁的表面易于接近,并且要去掉的凡是干灰尘,用一块清洁的无绒布擦即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注意不能用带有“绒毛”的物品擦试,因绒毛对高压电机的绝缘不利,它有增加灰尘的集聚引起电晕放电的倾向。

1.11.1.1.2 擦刷及抽吸清洁法:用短而硬的毛刷擦刷干灰尘,再用真空抽吸干净(不能用金属刷,以免引起绝缘损伤)没有条件时,也可用压缩空气(CO2,N2pl压力2×105Pa)吹拂,但效果不如真空抽吸,因它可能损伤绝缘或把灰尘上转移而吹拂不净。

1.11.1.1.3 吹拂:以喷射的气体(空气、二氧化碳、氢气)吹掉电机内部各缝隙处的灰尘,注意气体不能含有水份,气体吹拂的方向应不使灰尘被带入电机内部的深处,以免难以清扫阻塞通风道,且气体压力不得高于2000Pa(即2kg/cm2)。

1.11.1.1.4 溶剂清洁法1.11.1.1.5 电机设备上的油泥不能用上述方法去掉时,可用溶剂清洗法,若面积较小,可用蘸有溶剂的布块揩抹表面,然后用干布擦净(注意不能用绒丝物品如棉丝、绒布),如果面积较大,则可用喷枪清洗,但清洗时应注意安全,以免发生火灾及其它危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