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教学论文谈新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一位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面临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教学。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

但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呢?特别是如何才能教学生学得好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研究了。

所以,教师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教学研究。

那么,教师尤其是新走上岗位的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和教研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认识教学研究的性质和意义1.教学研究的性质。

教学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教学工作的研究。

我们认为,教学研究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科学。

作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科学”,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外,还必须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以及教学管理学、教育统计学等教育基础理论作指导,有很强的理论性。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就是它最本质的属性。

2.教学研究的意义。

首先,教学研究是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的需要。

教学研究不应只是教研人员和教育专家的专利,我们一线教师也应该而且能够开展教学研究。

时代越来越需要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指出:“在今天,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

”这意味着教学需要具有科研素质的学者型教师,这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经历充分说明,要探索教学规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必须转变“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的传统观念,不能只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不能只做教书匠。

要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经验加以科学地总结,上升为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科研型教师要具备四种素质:一是科研意识。

指教师对科研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有强烈的科研需求和内在动力。

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意识,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教学工作中是否自觉自愿地主动地给自己提出科研的任务要求。

二是科研精神。

指教师不仅想科研,而且敢于科研,不怕困难与麻烦,勇于承担课题,并以坚强的毅力把课题做好,取得优良的成果。

衡量一个教师有无科研精神,主要标志就是看其在科研中是知难而退,使课题半途而废,还是知难而进,使课题善始善终。

三是科研能力。

指教师承担和完成教学研究所必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选题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研究设计的能力,研究的组织实施能力和总结写作能力。

四是科研品德。

主要包括:勤奋,合作,不图名利,尊重别人的成果,不抄袭、不剽窃、扎扎实实、不弄虚作假,有较高的事业理想。

其次,教学研究是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新教材增加了探究课,要培养学生养成研究学习的习惯,掌握基本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果我们教师自己都不会搞教学研究,怎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呢?记得有一位校长说过:“我们不仅仅把教师当作一种职业来从事,还应把它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更应该把它当作一种专业来研究。

”我们既要加强对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究,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研究。

尤其是新课程的改革又向我们提出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即使是过去研究得较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施行新课程新教材的今天,也有许多课题需要重新认识,并有待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以便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体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这些,都有赖于我们教师的教学研究来解决。

第三,教学研究是“科研兴教”,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化水平的需要。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

要科教兴国,首先要科研兴教。

这是许多先进地区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之谈。

教育要发展,质量要提高,当前要拼搏,要奋斗,但更要讲科学,讲规律,这些都离不开教学研究。

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3.教学研究的内容范围。

教学研究的内容范围很广,概括起来就是四大方面:人,事,物,理。

人,就是指学生和教师;事,就是指教与学的一切活动、现象;物,就是指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教纲(课标)、教材(课本)、教学设施及教学手段等理;理,就是指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等。

对我们一般教师来说,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教材、教法、学法以及学生。

4、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首先,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不可分。

一是教学研究离不开教学实践,而且必须以教学实践作为基础和前提。

没有教学实践,就无所谓教学研究。

离开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是教学实践也离不开教学研究。

我们要大力提倡并且大力鼓励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一位没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不懂得运用起码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教师,是不能真正做好教学工作的。

而这些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就是前人教学研究的成果。

但如果我们只是被动地照搬前人的老一套,而没有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研究、改进和更新,教学工作也就很难取得显著成绩。

而这些研究、改进和更新,就是教学研究。

所以说,教学实践离不开教学研究,离开教学研究,教学工作就会走入死胡同。

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要努力成为教育家,而不要变成教师匠。

”而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改革和创新,建立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完整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其次,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区别。

一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直接对象不同。

教学实践的直接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教学工作直接服务于学生,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教师所教的,就是学生所以学的。

但教学研究的直接对象主要不是学生,而是教学的各个环节、理论、方式、方法以及教纲、教材、计划乃至教师本身。

教学研究没有直接报务于学生,而是直接服务于教学实践,只能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间接作用于学生。

因为教学研究的内容大部分并不是学生所要学的。

二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工作承担者不尽相同。

教学实践的承担者是教师,而教学研究的承担者除了以外,还有一批专门的教学研究人员。

三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工作侧重点不同。

教学实践侧重“实践”,即在教学研究总结出的教学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性的工作,客观因素多一些,实践性强一些。

教学研究侧重“研究”,即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有关教学诸方面的理论性的探讨,主观因素多一些,理论性也强一些。

三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教学目标的影响不同。

影响的关系不同。

教学实践对教学目标的影响是直接的,教学工作的成败得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

教学研究对教学目标的影响是间接的,教学研究的成败得失,不会对教学目标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只能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对教学目标产生影响。

影响的范围大小一同。

教学实践受到一定的时空条件的限制,因此,它只能对受到一定时空条件制约下的教学目标产生影响。

而教学研究对教学目标的影响的范围却要大得多。

因为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从个别的特殊的教学现象中,抽象概括出的合符规律的一般的普遍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便冲破原来的一定的时空条件的限制,再经过更多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后,便对更大范围内的教学目标产生影响。

二、打好教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1.事业心和责任感。

一是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当作自己的一项人生追求。

没有执着的追求,就是没有事业的成功。

二是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教一行,爱一行,研一行,专一行。

要想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必须安心做好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潜心于所教的学科。

那些整天想换学科的老师是决不会有什么出息的。

有些领导,原来学科教学和教研搞得很好,成绩显著,但当上学校领导后,为了轻松一点,就开始放弃原来从事的学科了,改担一些次要学科,学科教研就再没有什么起色了。

三是树立改变落后面貌,争创一流的思想。

到一所学校,条件设备差,教学质量上不去,教研成果出不来。

这是困难,也是机遇。

魏书生老师说过“有的人在机遇面前看到困难,有的人在困难面前看到机遇。

”作为强者,在困难面前,在落实面前,要立志改变它!创造出优秀教成果的老师,都有这种志向。

2.理论修养和教学观念。

一是提高教育教学理论修养。

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经典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学习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关文献,把握教学改革的方向;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为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打好基础。

二是树立新的教学观,把教学研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一要树立整体性的教学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贯彻方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二要树立主体性的教学观,真正把学生当作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三要树立差异性的教学观,深刻认识到一个个学生就是一个个独特的人,要走出“好学生”和“差生”的认识误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四要树立民主性的教学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要还给学生质疑权、参与权、选择权、裁决权;五要树立发展性的教学观,“一切为了学生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3.教研精神和教研作风。

要树立四大教研精神和作风:一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

教学研究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来不得点的虚伪和浮夸。

假设教学案例、编造教学数据、剽窃别人的科研成果,等等,都是不可取的。

二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作风。

开展教学研究,一定要做教学实践的有心人,勤动脑(多思想),勤动口(多请教),勤动手(多写作),不怕烦,不怕苦,不怕累。

三是深入细致的精神和作风。

深入细致地观察、调查、分析等。

四是科学严谨的精神和作风。

教学研究不能满足于一般了解,更不能虚假、浮夸。

朱永新说过:“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朱永新曾经在《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里说:“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

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

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这则是幽默的启事道出了教育科研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成长的秘密——写教育叙事和教育随笔。

4.教研资料和教研手段。

一是收集整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有关资料和数据。

我们的教学研究能否向纵深发展,这方面很重要。

一定要及时将教学实践中材料、数据分门别类收集、整理、归档,以备不时之需。

二是收集整理有关的文献资料。

如有关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文件,教育教学的经典理论、最新科研成果、教学方法等。

要学会建立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库。

三是尽快掌握现代化手段,利用网络,共享资源。

要学会电脑操作,能够进行电脑打字、文档编辑、收发电子邮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学术交流、制作网页、建设网站,等等。

要积极参与网络交流,建立自己的网络阵地。

当前,在外地许多学校的优秀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