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桥梁变形监测大桥中长期监测技术报告总结版

桥梁变形监测大桥中长期监测技术报告总结版

四川汉源青富乡大桥中长期监测报告(第3期)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二○一四年九月四川汉源青富乡大桥中长期监测报告(第3期,2014.9)编写:复核:审核: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二○一四年九月目录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监测技术方案 (4)2.1 监测目的 (4)2.2 监测内容与方法 (4)2.3 监测频率 (7)三、监测数据处理结果 (8)3.1 桥墩竖直度与墩台偏位 (8)3.2 桥面线形监测结果 (11)3.3 桥面测点绝对坐标监测结果 (13)3.4 桥梁外观人工监测 (15)3.5 水位测量结果 (18)四、小结 (19)附表:监测数据汇总 (20)一、工程概况青富乡大桥位于汉源新县城环湖路,桥梁全长401.7m,共10跨。

该桥平面位于直线上,纵面位于-2.5%的下坡段。

上部构造采用3⨯40+4⨯40+3⨯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先简支后连续,全桥共三联。

下部构造桥墩采用空心薄壁墩或单薄壁墩,桩基础,桥台采用U台,桩柱式台。

9座桥墩高度不等,最大墩高52.03m。

在3、7号墩设置D160型伸缩缝,在0、10号台设置D80型伸缩缝。

桩基均按嵌岩桩设计。

桥梁概况及总体布置分别见图1.1、图1.2及图1.4。

桥面底部构造如图1.3所示设计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图1.1 青富乡大桥侧立面照片图1.2 青富乡大桥全桥桥面照片图1.3 青富乡大桥桥面底横隔板与T梁照片青富乡大桥监测报告图1.4 青富乡大桥桥跨布置立面图3青富乡大桥监测报告二、监测技术方案2.1 监测目的以青富乡大桥结构安全为监测目标,对该桥桥墩竖直度、沉降量、桥面线形、桥面各测点高差变化及桥位处水位变化等进行中长期监测,通过观测结构变形,分析其发展变化,掌握该桥主梁总体变形、基础沉降及偏位等几何及位置状态的发展变化规律,为桥梁安全状态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2.2 监测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1)桥墩竖直度(双向):测量1#~9#桥墩竖直度,具体操作方法为:对桥墩顺桥向和横桥向立面,沿高度方向分别选择2个以上监测截面,每截面选择2个以上测点,采用全站仪对桥墩竖直度进行免靶板法测量。

桥墩测点布设如图2.1所示。

(2)沉降:桥面各25个测点相对于桥外的固定A点为基点做高差观测点,可用此做下次的桥面测点沉降计算,采用全站仪测量各测点沉降量。

(3)桥面线形(双向):在桥面设立永久观测点,以此为基准测量桥面水平和竖向线形。

测点布设原则为:在桥墩处一侧距桥墩中心线0.8米处设置;在伸缩缝两侧0.8米处设置;在各桥跨跨中处设置。

采用全站仪测量。

桥面测点布设如图2.2所示。

(4)桥面和墩底裂缝:对桥面和墩底各部进行人工观察,如发现裂缝时,应对裂缝进行描述和记录。

(5)水位测量:测量桥位处水位,具体操作为:设立基准点,测量水位处与基准点之间的相对坐标,根据基准点的实际坐标,得到实际水位测量值。

图2.1 桥墩测点布置5图2.2 桥面测点布设示意图(同上期一致但多增设A、B、C、D、E五点)6青富乡大桥检测报告2、监测方法(1)布设全桥监测基准网点,测量精度满足国家标准;(2)在1#~9#桥墩顶部、底部以及0#、10#桥台两侧布设观测点,用于测量墩台竖直度、沉降和偏位;(3)在桥面沿桥长方向布设测点,测点布设原则为:在桥墩处一侧据桥墩中心线1米处设置;在伸缩缝两侧1米处设置;在各桥跨跨中处设置,用于测量桥面线形。

(4)采用全站仪免棱镜法测量靶板坐标、计算桥墩竖直度、沉降,采用全站仪免棱镜法测量桥位处水位;(5)沿桥墩高度,在顺桥向选择3个检测截面,横桥向选择3个检测截面,每个截面选择5个测点,采用全站仪免棱镜法对桥墩竖直度进行测量,与靶板测量结果进行校核;(6)在采用全站仪对桥面线形进行测量时,较上次增设5个固定桥面外测点(分别为:A、B、C、E、D),具体布置情况参考”桥面测点布置示意图”),用以测量各测点相对于A的绝对坐标值并以此来长期监测各测点的沉降变化;(7)根据多次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桥梁结构总体变形和基础沉降发展规律。

2.3 监测频率青富乡大桥监测工程服务期为三年,对桥墩竖直度、沉降量、桥面线形及桥位处水位,按照以下频率进行监测,每次测量完成后及时上报监测报告。

(1)1#~9#桥墩竖直度监测:4次/年;(2)桥面各测点相对于A的高差变化:4次/年;(3)桥面线形监测:1次/年;(4)桥面和墩底裂缝观测:2次/年;(5)桥位处水位监测监测:4次/年。

三、监测数据处理结果根据监测技术要求,通过2014年8月(25日至28日)的现场测量工作,测得桥面线形、桥墩竖直度、桥墩沉降及汉源湖水库水位数据如下(详细数据见附表1-附表6)。

3.1 桥墩竖直度与墩台偏位根据监测截面的布置,使用全站仪测得1#~9#墩的顺桥向与横桥向的竖直度、水平偏位的数据,由双向水平偏位确定桥墩的双向竖直度;横桥向见图3.1~图3.4,顺桥向见图3.1~图3.8所示,横、顺桥向桥墩变形见图3.9~图3.10;具体观测结果数据本期详见附表1,上期详见附表2。

图3.1 1#~9#桥墩横桥向8月竖直度 (0—>10为汉源至石棉方向) 图3.2 1#~9#桥墩横桥向8月墩顶偏位对比(0—>10为汉源至石棉方向)图3.3 1#~9#桥墩横桥向8、5月竖直度对比(0—>10为汉源至石棉方向) 图3.4 1#~9#桥墩横桥向8、5月偏移量对比(0—>10为汉源至石棉方向) 图3.5 1#~9#桥墩顺桥向8月竖直度 (0—>10为汉源至石棉方向)图3.6 1#~9#桥墩顺桥向8月墩顶偏位对比(0—>10为汉源至石棉方向) 图3.7 1#~9#桥墩顺桥向8、5月竖直度对比(0—>10为汉源至石棉方向) 图3.8 1#~9#桥墩顺桥向8、5月竖直度对比(0—>10为汉源至石棉方向)石 棉3456789汉 源12图3.9 1#~9#桥墩横桥向变形示意图(1—>9为汉源至石棉方向)石 棉汉 源234567819图.10 1#~9#桥墩顺桥向变形示意图(1—>9为汉源至石棉方向)3.2 桥面线形监测结果桥面线形的观测主要是为了体现桥面的横向和竖向线形情况。

此次现场测量较上次在桥外增设了A 、B 、C 、D 、E 五个点(建立监控站网);其中以A 点为主要参考,按照测量数据已A 在以后的测量中均已测量线形情况见图3.11、图3.12、图3.13。

观测结果详见附表2。

图中正值代表偏向坡岸侧、负值代表偏向水库侧,方向测点编号从左至右依次为01—25,代表从石棉至汉源方向。

其中,所测点形成的线性并非与护栏内边线完全平行一致;且所得实测差值完全按照0、25点所形成的直线作参照线得出。

图3.11中正值代表偏离参照线往坡岸偏,负值代表偏离参照线往水库侧偏。

注:图3.13中4号测点的相对高程产生了突变,主要未考虑竖曲线的原因。

a.桥面横向实测值相对于1、25测点连线的差值(从左至右:石棉→汉源)b、横向偏移量变化走势图(从左至右:石棉→汉源)图3.11 桥面横向变形示意图(a、b)图3.12 桥面竖向线形示意图(1号点实测和设计值重合)图3.13 桥面竖向线形相对于设计线形的实际变化值及两期走势图(石棉→汉源)3.3 桥面测点绝对坐标监测结果考虑到桥墩水涨缘故,墩台沉降无法观测,此次多增设A、B、C、D、E五个观测点,主要是为了把握全桥的空间位移变化。

本次以前面各测点为监控点,以桥外五个固定点为参考,且以A点、B点、C为基准点来换算后期各测点的绝对坐标(D、E点可做复核之用),从而达到建立观测站网的检测效果。

本次桥面测点的测量使用了包括使全站仪和精密水准仪两类仪器:其中全站仪按有凌镜法测量,水准仪按加前置镜头来测量(提高测量精度)。

此次精密水准仪按照3点循进法测量,具体测量步骤:第一步:测量A点、1点、2点,第二步:换站测量1点、2点、3点,………………………………………..,(依次直至测完桥面各点)此方法的好处是可通过前后两次测量的高差数据按均值法处理,便于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通过精密水准仪测得各测点相对A点的高差分别如图3.14所示;本期各测点的相对A的坐标如下图3.15所示,且具体数据详见附表6。

图3.14 本期桥面竖向线形相对于A点的线形(精密水准仪)图3.15 桥面各测点相对于A点的坐标值3.4 桥梁外观人工监测桥面发现较多裂缝,主要集中于8#和9#墩顶桥面处。

此两处桥面裂缝横向贯穿桥面,且横向裂缝处防撞护栏整体裂开;同时,8#和9#两墩墩顶桥面有较大面积龟裂,且桥面平整度较差,可见明显下沉。

以测点4处(9#墩顶处)的裂缝尤为突出,且形成了桥面及护栏的贯通裂缝,具体详见图4.18;桥面还存在龟裂和纵向裂缝,详情分别参见图3.19和图3.20。

a.桥面的横向裂缝b、扩展至护栏的横向裂缝c、横向裂缝宽度示意图图3.18 桥面横向裂缝情况图3.19 桥面龟裂裂缝情况图3.20 桥面纵向裂缝情况3.5 水位测量结果水位测量的目的是用于分析水位对桥梁基础沉降及偏位的影响。

2014年8月28日,以第5、6跨跨中的12号测点为参考点,并忽略主梁变形的微小影响,水位变化计算过程如下:(1)第5跨与6跨跨中的桥面高程为:+867.673m(2)水面测点和第5跨与6跨跨中的相对高度为:23.0153m(3)水面测点的高程为:+844.6577m(上期水位高程: +802.853)由于6~8月期间雨水充沛,导致汉源水库水位上涨了约30米。

四、小结2014年8月25日~9月12日期间,通过对四川汉源县青富乡大桥的变形监测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1#、2#、3#、4#、5#、6#墩竖直度变化符合要求,但是7#、8#、9#墩水平偏位过大,应在后期管养过程中加强观测;2、桥面线形在第3联明显下挠与上期观测一符合,后其中加强观测。

3、桥面裂缝较多,部分地方裂缝比较严重,需加强其后期发展变化。

4、三次现场测量期间,桥面各测点未见明显沉降。

附表:监测数据汇总附表1 1#~9#墩顺桥向与横桥向水平偏位观测值(8月)附表2 1#~9#墩顺桥向与横桥向水平偏位观测值(5月)附表3 桥面线形各测点横向偏移结果附表6 各测点相对于A、B、C点得绝对坐标(8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