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经历范文怎样写孩子的成长历程当孩子第一次学爬时,第一次走路时,第一次叫妈妈爸爸时,第一次用勺子吃饭时……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举起相机、摄像机录下这些珍贵的瞬间。
每一个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录像录音作纪念的,我也不例外。
我把乐乐每一岁的成长录像剪辑合成为一张VCD光盘。
每当大家一起看孩子成长的光盘时,都高兴得无法用言语表达。
有一天,我们一起看乐乐1岁那一年的录像,孩子发现妈妈在对1岁的他唱一首没有听过的歌《我是一只小小鸟》。
之后就经常让我唱给他听(我自己都忘记了在他1岁的时候最爱给他唱什么歌)。
孩子特别喜欢这首歌,而且很快就学会了。
还有一次,乐乐两岁时会念的诗,4岁时他忘了,但是看了光盘后他很感兴趣,我只教了他一次,他就记住了。
以前我曾经想过:“要录到什么时候呀?录到4盘就再不录了吧。
”但是孩子看自己成长录像时的反应使我的观点有所改变。
孩子喜欢模仿他以前做过的事情,这不仅仅因为诗的内容在他的大脑里停留过,重要的还是因为他对“念过这首诗”“唱过这首歌”“玩过某个玩具”这件事感兴趣。
为此,在后来录像时,除了记录幼儿园演出、游玩、练武术、学写字等通常大人们不会忘记拍摄的内容外,我还给乐乐录制了爱劳动、爱家人的场景,比如:擦地、帮妈妈收晾在阳台的衣服(虽然衣架高,但是可以摇下来收)、洗袜子、刷牙、用筷子夹苦瓜吃、唱国歌、唱英文歌曲《友谊地久天长》等。
人们常说,现在孩子爱学着干,等大了就不爱干了。
我想等孩子大些时,再让他看看自己小时候的录像,他一定会更加热爱自己以前做过的“工作”。
我觉得,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不至于浪费。
如果仅仅在录像之后,把内容往电脑里一“扔”,不和删除,内容就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会花时间去看它。
不如把它转换成一种可贵的资源,不仅可以回味那些美好的生活时光,还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现在的相机、录像机都是数码的,剪辑技能已经非常容易掌握。
要不是因为孩子,我还不可能去接触、掌握这门“剪辑技术”呢!与此同时,由于孩子经常看到大人使用相机、录音机、录音笔,也会产生好奇,想摆弄。
这时,不可因为怕被弄坏而拒绝孩子接触。
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发生损坏的情况。
比如,给孩子自己拿相机的时候,必须把连接相机的带子套在脖子上或者手腕上(手腕上要绕两圈),教孩子如何开关、如何拍摄、如何停、如何播放、如何删除(同时教会他认这两个字)以及为什么删除。
乐乐最早“玩”相机的年龄是3岁半,现在5岁了,会用相机拉近拉远镜头、调焦距、拍摄、录像,自己觉得不好的相片就删掉。
在他的第5集成长记录光盘中,有一段是他录制的妈妈,作为作品展示给大家。
不知不觉中孩子就接触了摄影这门艺术。
这其实是“兴趣”做了孩子的启蒙老师。
由此还可以引申到其他方面:当孩子画完画,制作完泥工、纸工、构建之后,都可以把他的作品拍摄下来;当孩子唱歌、讲故事或自编故事、即兴“演奏”乐器时,都可以及时用录音笔录下来;当孩子跟着音乐的旋律舞蹈、做武术动作时,用录像机拍摄下来,通过剪辑,去掉不好的,留下好的,放给孩子看,会有很多好处。
孩子因此也会产生更多的创作欲望,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子慢慢地长大,忽然发现,其实自己在学着和儿子一起成长。
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从怀胎十月,我就开始计划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母亲。
可是儿子的成长,还是让我体会了许多的措手不及和困惑。
爱人工作很忙,经常要加班、值班,一星期没几顿饭在家吃,面对才年幼的儿子,我有些退缩了,甚至动了想把儿子送到他奶奶家的念头,但朋友的一句话:“你将就孩子,孩子就会将就你”, ___了改变自己的想法,咬咬牙开始陪儿子一起成长。
新旧更替,一路成长欢歌,在这平凡又艰辛的日子里,儿子长大了。
儿子从小爱看书,也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更爱问许多在我看来是莫名其妙的问题。
从恐龙、奥特曼,到外星人,他都感兴趣;从小蝌蚪到杂交水稻再到三国人物,他都想探究。
而且喜爱下棋,对儿子的爱好我从不横加干涉,只是适时提醒他要学会取舍,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同时,我想在儿子成长的花季,除了供给他必须的养分外,培养他有一个良好的性情,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颗热爱世界,关爱他人的品质,这些尤为重要。
因此,我总会不失不失时机的教育儿子,培养他健全的品性。
尤其是一二年级上下学时,是我们母子最开心的时间,儿子会把学校发生的一切,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妈妈,我又得了一朵小红花,他喜悦;妈妈,今天老师批评错我了,他委屈;妈妈,我看见高年级学生又欺负我们班同学了,他愤愤不平;妈妈,明天班委,我能当选吗?他忐忑不安......儿子把他接触和感受的快乐、烦恼、迷惑在第一时间倾诉给我,作为母亲,我开始学着帮助孩子应用智慧分析现象,明辨是非,学会解决问题。
每次我都让他说说自己的感受,是怎么做的?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鼓励他、安慰他,帮他想办法、找对策,和他共享喜悦和烦恼。
让我欣慰的是儿子回报了我许多意料之外的喜悦。
第一次参加小学奥数竞赛,我有点紧张,手心里全是汗,因为我希望儿子从此信心百倍。
可是儿子却伸出小手,安慰我说:“妈妈,我能行!”儿子第一次写看图作文,面对着图上有山,有水,有花草动物的一幅图。
他欣然写下了《夏天带给我们的礼物》,单是题目就让我望尘莫及。
我生病了,浑身没有一点劲,早晨正要挣扎着起来给儿子做饭,恍惚中却看见他端着热腾腾的牛奶,扶我起来喝。
和儿子在校园漫步,看到他顺手捡起一张烂纸,我正要批评他不爱干净弄脏手时,却看到他小跑着把纸扔到到了垃圾桶里……。
我对儿子说要和好学生在一起玩,不要和某某在一起,他学习太差,可是儿子却马上反驳说:“不,我要帮助他。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很多。
我知道儿子在慢慢懂事,在一天天成长,这比儿子考一百分更让我自豪和开心。
在陪儿子成长的岁月中,许许多多的细节是儿子在感动和提醒着我。
使我的目光变得开阔,性格变得坚韧;使我能够不断战胜骨子里的忧郁与厌倦,重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做父母的新一轮自我塑造和完善的过程。
我庆幸能有这样的过程!这个九月注定难忘,因为,两岁半的童童要上幼儿园了!开学第一天,童童很兴奋,童妈很忐忑,总担心他能不能适应。
好在,这段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星期下来,童童虽然每天都要哭一会鼻子,可是问他要不要去幼儿园,他从来没说过不要去,这让我们很是欣慰,看来幼儿园对他的吸引力足够大。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求他在幼儿园有多么出色,只希望集体生活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收获。
渐渐地,他开始给我们带来惊喜。
有一天,下班回到家,看到童童在玩具堆里翻来翻去,不知道在找些什么。
我也没在意,就管自己做事了。
过一会去看,他已经坐在小桌子旁边玩了,能让这匹脱缰的小野马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可不容易呀,看来上了学的小朋友就是不一样。
我正暗暗想着,儿子托着一个小盘子过来了,还说:“妈妈,请你吃汤圆!”那个盘子上放的是一些橡皮泥做成的大小不一的小团,也不是特别圆,样子丑丑的。
可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连忙接过盘子美美地“吃”了起来。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童童的缺点了,他从小喜欢跟着当体育老师的爸爸玩球啊,车啊什么的,两周岁不到就会骑自行车逛来逛去了,姑妈买来的滑板车是两周岁的生日礼物,他一天就玩得很好了,运动细胞相对来讲比较发达。
但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就让我有点担心,他不太会画画,插小积木也有点勉强,更别提做手工了,可以说一切细巧的,需要耐心的事情他都不能胜任。
虽然我也尝试着培养他这方面能力,但缺乏专业的知识,加上他也不太有兴趣,总是刚开了个头就不了了之。
手指不够灵巧的儿子,居然能用橡皮泥搓了一盘“汤圆”给妈妈吃,怎能不让我惊喜?后来才知道在幼儿园,老师教过他们很多用手指配合完成的游戏,如搓橡皮泥,拼插雪花片,揉纸团等等,相信有了老师系统的专业的培养,童童的手指会越来越灵巧!孩子成长的过程,亦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为人父母,角色的转换从孩子睁开懵懵的眼睛看世界的那一刻就悄悄开始了,和孩子一同成长,感受成长的喜怒哀乐,是上天赐予每一位母亲的机缘,每时每刻都值得欣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细心和耐心,孩子从一出生开始,父母就开始对他们倾注了全部的爱。
小时候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怕他们吃不好,穿不暖,长大一点了就开始担心他们的教育问题了。
我家笑笑是一个听话懂事漂亮、同时也是一个胆小怕羞的女孩。
记得她上幼儿园第一天,我和他爸爸担心的要死,怕她不适应哭闹,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她非但没有哭还特别的喜欢上幼儿园,记得她放学时我问他:“你们班那么多小朋友在哭,你还挺棒的没哭啊?”只听她说:“他们哭该不漂亮了,他们不乖,我不喜欢他们哭,我觉得上幼儿园挺好的呀有老师教我们学本领,有小朋友们和我玩比我在家里好,家里都没人和我玩呢?”听了这话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知道孩子长大了,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放开一直牵着她手了,让她融入到幼儿园这一个大家庭里了,这也是她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我们应该为她感到欣慰。
记得孩子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她们幼儿园的突出教育主题是剪纸,她对此特感兴趣,我们也在各方面支持她,给她买各种颜色的彩纸,各种剪纸的书籍,我们教她如何观察小朋友手拉手的动作,观察小白兔的一举一动,为了让孩子剪做运动的小孩:跳绳的、跳双杠的、骑自行车的等,她也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遍的剪,她剪出的每一个作品都要问我们好不好,我们总是及时的给与鼓励和表扬,她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还参加了通州妇联组织的一次剪纸活动,当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亲手剪的作品举起来展示给大家看时,她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笑容,我们也觉得很为她高兴。
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为了孩子开启混懵的世界,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则更像是一盏明灯,时刻为孩子指引方向,照亮前行的路。
班主任是孩子在学校里的家长,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加以正确的指导。
入学后。
每个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要多于在家的时间,最了解孩子的是班主任了,那么家长该怎么与班主任沟通呢?首先我觉得要尊重和理解班主任,现在的一个班大概要三四十人左右,有的会更多,班主任老师一个人要面对那么多的学生,难免要有照顾不周的地方,我们要学会理解,有问题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家长与班主任结成和谐融洽,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家长要充分信任班主任。
因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教育方面有些棘手,这样我们就要充分和班主任沟通,要充分信任班主任相信班主任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的心情是和家长一样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
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时,首先要从自家孩子身上找原因,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找各种理由去和班主任辩解,这样会害孩子的。
总之,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班主任良好的关系的建立需要靠双方的责任心,靠相互的尊重,靠彼此的沟通,而它又建立在对孩子的正确评价基础上,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长与班主任的关爱下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