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

蘑菇房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黄凤明林少煌罗金霞曾翔
指导教师:郦伟许秋娟曾洪亮邓寿昌
(惠州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
作品内容简介
在未来的农村,农民将居住怎样的房屋?他们日常的能源消耗来自哪里?节能为农民带来怎样的便利?这一切,我们将通过一座蘑菇外形的房子以及它的整个片区建设,为您讲述当今种种重要的节能技术以及节能的深远意义……
1研制背景及意义
尽管近年来中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技术并未成熟,加上高房价的极大限制,国人仍只关注建筑的居住功能,而对建筑的节能功能却鲜有购房者问津,致使当前住房能源消耗,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浪费十分严重,节能减排迫在眉睫。

正因如此,很多的节能措施并未为普通群众所知,而节能的深远利益也未引起广泛的重视。

本次课题模拟了未来一个农村社区,届时,很多在今天高效的节能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于每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能让普通群众多关注当今的节能运动,更深体会节能所带来的长远意义。

2设计方案
蘑菇房从建设到投入使用,都注意从节能,节地,节材三方面考虑。

2.1房屋建设
1.未来,预置构件必将成为主流。

在工厂批量生产,到施工现场直接装卸,加上起重设备性能的提升,房屋建设周期更短,而且最大限度减低建筑垃圾的产生。

2.蘑菇房的圆形外墙底部铺设圆周轨道,房屋能通过指令绕中心轴自转。

[1]可根据主位风向或日照方位调整房屋朝向,实现穿堂风或避免西晒。

外墙采用由建筑固体废弃物建造成再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再生砌块的墙体,表面涂料能随外界温度而改变色调,好比给房子披上不同的服装,深色的外装吸热大感觉暖,浅色的外装又反射光线多,感觉清爽。

[2]
3.外围是一圈环状湖,有点类型于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这是一套“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能通过生态调控空气中的湿度,并作为蘑菇房的“水幕”水源.[3]
4.蘑菇房的蘑菇帽(屋顶)是整栋房子的核心调控中心,表面铺满了太阳能板,能全方位吸收太阳光。

屋内的所有电器设备用电绝大来自太阳能光伏发电,而屋内的热水供应则采用太阳能聚热板。

[4]屋檐口布置一圈喷头,能从蘑菇房外环湖直接抽水,然后淅淅而落形成水幕,为房子披上水衣,从而在炎热天气抵挡强光线,降低温度。

5.未来将更注重于地下空间的开发,蘑菇房的地下室采光也由屋顶的天窗折射光线到负一层。

太阳能,地热能,能为地下空间提供足够的电力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

2.2室内布置
为配合房屋的旋转,屋内采用中轴的旋转楼梯,楼梯出口,是一段圆弧过道,四面通风,保证对流。

玻璃均为双层玻璃幕墙,一楼主要为生活起居和餐厅,二楼主要为卧室和书房。

地下开放为停车场和储物室。

房间内所有电器用电皆来自屋顶光伏发电板,热水直接来自太阳能聚热板。

此外,在厨房内设有焚烧炉处理平时废弃纸,通过风箱及排烟管,净化后的废气变为白烟排出屋外。

[5]
在环湖外围,沼气池及化粪池也为整栋房子提供了日常所需能源,同时也作农家肥料。

环湖内的水可用作日常浇花用水,也可以做室内清洗用水,炎热时分常用作屋顶的水幕水源,以减低温度
2.3 片区规划
整个社区要注重多面绿化,环湖以及草坪能够承当调控空气湿度的重要性,加上高大的树木遮阳挡风,与蘑菇房相映生辉,整个园林设计犹如原始生态中的一景。

区内照明设备均采用太阳能节能路灯,白天储存太阳光并转化为电能,夜晚为片区提供照明。

整个片区设置有总污水处理厂,收集各个环湖的清洁用水,净化后再由管道输回至各个房屋环湖。

片区另设总配电箱,采用热能发电,焚烧片区内落叶的收集和生活废弃垃圾。

储备电能以做应急用电。

3 图例
蘑菇房效果模拟图
以下是蘑菇房的图释:
○1
○2○3
○4
○5
○1蘑菇房屋顶铺设太阳能聚热板和光伏发电板
○2墙体材料采用由建筑固体废弃物建造成再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再生砌块的墙体,表面涂料能随温度改变颜色
○3双层玻璃幕墙
○4环湖采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控制”的水循环系统
○5房屋采用轨道旋转方式,墙体底部架设于轨道之上
蘑菇房片区模拟图
片区设有净水处理站,热能发电站,以及太阳能路灯,景观设计如原始生态一景
蘑菇房中央为旋转楼梯,负一层开发储物室与停车室,厨房设置了焚烧炉,风箱,生活用电来自光能与热能,热水取自聚热板,生活废物垃圾都得到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迪拜达芬奇塔
/view/2922290.html?wtp=tt
[2]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澳大利亚馆
/view/3088860.html?wtp=tt
[3]中国国家大剧院
/view/52071.html?wtp=tt
[4]节能技术基础.1996:15-47
[5]城市垃圾处理简介/question/95432539.html?si=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