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总复习填图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总复习填图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试卷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1.1根据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① 太阳系中心天体是 ,八大行星中无卫星的是 ,八大行星按据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是 、 、 、 、 、 、 、 。

② 星系 地球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月球河系 其他行星系1.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有哪些?答:① ② ③ 1.3读太阳大气层的圈层结构图。

(1)①为 、②为 、③为 。

(2)图示②圈层中,A 的太阳活动类型是 。

(3)简要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答:① ②③ 。

1.4根据所学内容回答,地球自转公转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那几方面。

1、地球自转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那几方面:①② ③ 。

2、在下图中绘出自转方向,图中地球运行到A 点时,正值北半球的 日(节气),日期为 月 日前后;地球运行到C 点时阳光直射 ;图中当地球从A 运行到C 的过程中,北半球昼长变化情况是: 。

3、 地球自转与公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有哪些:①② ③ 。

1.5.读图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线中(S)表示__ __ 波,(P)表示_ ______ 波。

(2)图中各层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 ;图中D是,他是和的分界面;图中D是,他是和的分界面。

(3)M层和N层的主要不同点是___M处物质接近液体,N处为固态_____。

2.1读右图,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并请写出图中辐射的名称:A BC D2.2 读右下图,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1、填出A B C D E 所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ABCDE2、由于地球不停的自传和公转,太阳辐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这也导致了气压带、风带也呈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移动规律是:。

3、根据所学只是回答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2.3 运用示意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 _,表示暖锋的是__ 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 _,表示暖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 _。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 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_ _,A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B图中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_ _ ,B图中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

2.4 下图是气旋、反气旋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北半球气旋的是,上图表示南半球气旋的是;上图表示南半球反气旋的是,上图表示南半球反气旋的是;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在垂直方向上气旋中心的空气,所以当气旋过境室常出现天气;反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在垂直方向上反气旋中心的空气,所以当反气旋过境室常出现天气。

2.5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填充图P15有。

2.6根据全球洋流模式图,完成下列图形。

1、关于中低纬度大洋表层环流系统:北半球的环流方向是时针方向,南半球的环流方向是时针方向;每个环流系统中的经向洋流,按其寒暖流性质,大洋东部为举例如:大洋西部为举例如:2、图中属于风海流(受盛行风影响形成的洋流是风海流)是(填序号)2.7读右上图“三大类岩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名称: A B C 。

(2)、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地质作用是:①③⑤⑧。

(3)、从__ _到形成各种__ __,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8读上图、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①代表板块,数码②代表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板块与 (板块名称)相撞形成的。

(2)图中字母A处与B处相比,地壳较稳定的是处,因为。

(3)D处的板块边界类型是。

(4)地中海的面积正在。

(5)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常形成( ) A.海沟 B.山脉 C.岛弧链 D.裂谷3.1读地理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图3—60)完成下列问题。

在图中补画箭头,以完整表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

3.2读右上图3—58,并结合作业20页2题回答下列问题。

(1)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___。

(2)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

4.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简要分析我国主要城市(或世界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根据地形、气候河流矿产等方面)说明原因。

2、简述寒潮的概念、危害、及发生季节。

1.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

(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

一年中,受C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

(2)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___,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其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此时D点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过半年,该地又盛行________风,其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2)此风是在半球,判断理由是。

(3)图中的a表示,b表示,c表示,d表示。

(4)图中a的特征是,c的特征是(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地,原因是4.读上图,回答问题。

(6分)(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半球。

洋流③按性质属于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环节,④表示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作用。

5.读北半球锋面气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1、P2、P3三条等压线的数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1)若冷、暖锋都能带来降水,那么,甲、乙、丙、丁四点中正在降水的是和(3)甲、乙相比气温高的是;丙、丁相比气压高的是(4)用箭头标出A地的风向。

6、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自然带A→B→C→D反映了自然带分异规律,F→G→I反映了自然带分异规律。

(2)自然带D的分布规律是,自然带E的分布规律是。

(3)属于同一气候类型的两个自然带字母代号是和(4)自然带A在大陆东岸向高纬延伸的原因是。

(5)自然带H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其在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在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原因是。

7.下图为“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东行途中经过A、B、C三地,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其中A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可波罗在途经E处到F的过程中,如果选择在1月份出发,则乘船航行时是风- 水,如果在8月份出发,则是风水。

8.材料二17~18日亚太地区大气环流形势图(1)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日本季风气候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地震发生时,本州岛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

(2)日本此次地震引发的核泄漏,17~18日我国会受到污染吗?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分析。

9.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过程,形成A岩,A受到作用,形成B 岩。

(2)A和B岩石,在条件下,发生③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 岩。

(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 作用,又成为新的 。

(4)从 到形成各种 ,又到 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3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所示的地质构造顶部地层缺失的原因是 。

(2)据探测,该区域埋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适宜开采的地点可能有 、 等。

(3)图中A 、B 、C 三地中,可能分布有锰结核的是 地,渔业资源丰富的是 。

(4)图中所示的水循环是 。

箭头D 表示的环节是 。

(5)沿海国家除 海里的领海外,其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至 海里作为专属经济区。

(6)若全球变暖,海平面将 ,其变暖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1)背斜顶部易受外力的侵蚀作用而形成谷地(2)E A (3)C A (4)海陆间大循环 海水蒸发(5)12 200(6)上升 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使森林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迅速减少3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各横线处加绘箭头,完成水循环,其中D 、E 分别表示 , 。

(2)甲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成原因是 。

(3)甲处的地表形态(地貌)是 ,其形成原因是 。

(4)如果开采地下水,应选择在(甲、乙)处。

(5)如想找化石,在a 、b 两处处可能找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