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提升装备技术保障水平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消防部队装备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
作为为武器装备“保驾护航”的装备保障,毫无疑问会伴随武器装备发展的节拍打上信息化的烙印。
装备保障建设如果偏离了信息化战场需求,不仅失去了方向,也没有了标准。
“打得赢”是牵引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积极探索信息化装备保障的新路子,是弥补现役装备保障力量不足,谋求装备保障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
实现装备保障建设与未来信息化战场的接轨,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确立“信息主导、综合配套、畅通命脉”的保障观。
面对装备保障环境日益信息化,必须依靠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体的智能技术,提高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面对新的灭火救援形态的挑战,装备保障建设应更新观念,按照“大储备、多通道、快投送”的思路,提高建设层次,增加信息技术含量,尽快与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全面接轨。
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装备维修体系和装备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强化装备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升装备技术保障水平,增强部队战斗力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和灭火救援中装备保障需求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强化装备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
在现代化战争中要做到保障有力,使消防部队加快实现信息化的步伐,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首先各级单位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装备管理信息化教育活动,将信息化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各种方式传达给每个装备管理人员;其次加强对各级装备管理人员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还需要所有的装备管理和技术人员参与进来,积极的学习信息化知识,不断的钻研先进的装备保障能力。
二是把研制开发信息化装备保障新手段纳入警地科技创新的总体规划。
目前,部队装备维修保障机械化信息化手段还比较单一落后,很难适应装备发展的要求。
靠警地合力开展科技攻关,是缩短“技术差”的重要途径。
因此,应以装备维修保障机械化信息化需求为牵引,依托社会力量,积极探索“精确保障”的方法和路子,拓展和延伸“装备保障链”。
依靠“拿来”,将那些科技含量高、实用价值大的民用技术筛选出来,结合装备维修保障的实际需要,走开民为警用的新路子;依靠“结合”,共同研究开发装备故障综合诊断系统和远程支援维修系统,实行装备的不解体检测与维修;依靠“改造”,对现有装备维修保障手段进行技术“加工”,提升现有保障装备信息化含量和维修能力。
三是提高装备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素质。
通过多样途径
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适应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
一是充分发挥院校培养信息化人才的主渠道作用,从实际需求出发,突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信息数字;二是加强任职训练培养,立足长远、科学制定培养计划,采取普通培训与重点培养、自学与集中学习、基础知识普及与专业技能深化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提高武器装备管理人员应用高水平;三是积极引进信息化人才,充分利用入警大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从地方高校相关专业引进精通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综合宿舍的信息化人才,充实到部队人才队伍中,从而逐步部队形成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的信息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