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白菜》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白菜》这一课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数的连减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
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
教学时,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
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连减”,“三位数的加减及其应用”。
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
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现在学生可以把两种方法都掌握,而且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检验计算的是否准确,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但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会出现错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也为了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这一情景,培养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进行对比,能正确的计算。
3、体会在实际的运算中要采用最优解法,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环节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课件导入,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一)课件导入,创新情境
1、谈话: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的景色吧!
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那些数学问题呢?
2、出示课题:运白菜
3、出示情境课件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原有850棵,第一车运走256棵,第二车运走280棵。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提出问题
学生可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
(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
(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
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
2、思路探究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
列式为“850—256—280”。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
列式为“850—(256+280)”。
(3)、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
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这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①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②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和的方法。
850—(256+280)
=850—536
=350(棵)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计算策略,逐步调整和运用简便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
)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学会了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好不好?
1. 456-278-132930-(80+480)
368-(168+127)1000-185-145
2.衣服78元鞋子52元帽子35元裤子75元
(1)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
(2)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竖式计算:1000-345-286742-283-382
871-283-94
2.脱式计算352-186-114486-(286+153)837+(74+365)
3. 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1)368+235 (2)712-284 (3)94+438 (4)432-158(指明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
(五)、归纳总结,融会贯通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
无论用什么方法去计算,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
(六)、作业设计,加强巩固
1、淘气和笑笑在菜地里学到了新知识,高高兴兴地往前走,他们来到池塘边,饲养员告诉他们,这里养了800只鸭子,白鸭子有250只,花鸭子有350只,黑鸭子有多少只?
2、离开了池塘,来到植物园,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两种方法计算)
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
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
希望各位老师对本堂课提出宝贵意见。
《运白菜》教学反思
《运白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以及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是叙述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
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
因此,我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使知识的呈现形式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的经验。
在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这样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技能、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意识。
本课我运用好“运白菜”这一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发解决问题,
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课程资源超水平的发挥。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的体会是:
1、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
3、站在学生角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学习气氛。
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之,教师要精心的组织、要有效的引导、真诚的合作,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运白菜》教学设计
小
章
镇
中
心
小
学
文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