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小画家》说课稿
设计意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歌唱活动《粗心的小画家》。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学生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
歌曲《粗心的小画家》选自省探究性教育活动艺术表现丛书——音乐活动传歌游戏中的一首歌。
这是一首很普通的儿童歌曲,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的独特之处。
歌曲以生动诙谐的曲调,讲述了一个粗心的小画家,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又因为骄傲自大,把小动物的形象都画错的有趣情景。
歌曲内容生活化,简单朴实、幽默诙谐、富有童趣,易于理解,就像在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能够很快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目标分析: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
根据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个:
1、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内容及曲调,唱好附点音符及跳音。
2、帮助学生掌握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3、体会歌曲的趣味性,教育做事要认真、细心、不马虎。
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在唱好附点音符及跳音;活动难点是掌握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律动——故事、图片导入——问答对话——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幼儿改画——创编歌词
整个活动我分了四大环节——序:律动入室,感受音乐。
首先,学生们跟随老师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教室,我特意选用了歌曲的旋律作为律动的伴奏音乐,目的是让学生在舞蹈中倾听歌曲的旋律,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下一步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第一大环节:倾听故事,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将歌词巧妙的串联在一起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帮助理解歌词内容。
我是这样讲述故事的:“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大,他很喜欢画画,参加了美术小组学画画,没学几天就对小朋友夸口说:我是一个小画家,我有一大把的彩色铅笔,我呀,什么东西都会画。
小朋友不信,丁丁就拿起纸和笔画了起来,丁丁到底画的是什么呢?画得到底怎样呢?肖老师把丁丁的画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看丁丁的画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随后,我出示与歌词相对应的图片,用图片引出歌词,让学生们相互讨论自己的发现,并说说丁丁的话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要笑?孩子们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会总结出螃蟹四条腿、鸭子小尖嘴、小兔圆耳朵、大马没尾巴。
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充分运用感官感知歌词内容,为实现本次活动的重点做好铺垫。
第二大环节:问答对话,解决重点,熟悉歌词。
学习歌曲中的附点音符节奏是本课的重点。
原先考虑的是模仿节奏、拍打节奏,采用不同的声势反复练习节奏,但由于节奏很长,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因此我采用了有趣的一问一答的语言形式将歌词填充,这种形式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在不知不觉的语言游戏中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师:画只螃蟹几条腿?幼:画只螃蟹四条腿。
师:画只鸭子什么嘴?幼:画只鸭子小尖嘴。
师:画只小兔什么样?幼:画只小兔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