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男女双性化教育

男女双性化教育

男女双性化教育
男性化和女性化的心理特征常被看做是单一维度的两端。

也就是说一个典型的男性角色必然极少具备女性角色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但是,一种性别角色的新观点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双性化者是同时具有男性化和女性化特征的人。

近期研究表明,双兴化的人的确存在,他们比较受欢迎,适应良好,而且可能比那些在性别特征上较为传统的认识更能适应多变的外界要求。

20世纪70年代的一项关于理想男性的调查证明,双性化的男人更受欢迎。

他们的特征是:自信,事业成功,有责任感(男性特征);温和、文雅、细心(女性特征)。

这种双性化理论强调,从儿童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其实的儿童教育,而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

父母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防止儿童形成讲话的性别模式:强调性别与繁衍后代之外的大多数问题都无关;鼓励儿童模仿异性和同性的活动;与儿童讨论那些与他们已有的缺乏事实依据的性别刻板印象相抵触的各种例外事件,并对这些例外事件给予高度评价。

实施起来应该是这样的:幼儿园教师既有男性又有女性;玩具区既有汽车模型、球类、变形金刚又有洋娃娃和家庭用具;鼓励男孩女孩都使用家务去和化妆区和登高设备;允许所有儿童表达自己内心情绪;对吵架事件处理一视同仁,不考虑性别因素等等。

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至少在学前教育阶段,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教育对其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都是有益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