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美的本质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一)理论依据以
美的本质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一)理论依据以
2.财富并不等于美。
3.劳动者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 便什么也不能创造。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 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 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美的本质
白居易《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屋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美的本质
当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一个对象世界,使自 身,从而使人们在这种感性形象 的观照中获得情感的愉悦——这时,人与自然的对象 关系就成为一种审美关系,而自然也就成为一种审美 对象。
因此,从审美主体经由社会实践(包括审美实践) 到审美客体,是一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双向反复的反馈 过程,推动这个过程发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美是人在 社会实践中能动的自由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形象体现。美具体 地、历史地体现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及人的崇高思想、意志、 情感和愿望。具有一定客观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能激起 情感愉悦,使人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社会实践创造了主体的美, 也创造了客体的美。经过社会实践这个中介环节,审美主体和 审美客体始终相对应辨证地发展着。
美的本质
人类制造工具是为实用,工具的制造又培养了人 的审美心理。人按自己构想的模式来创造定型工具时, 同时也获得了艺术创造的最主要的审美能力。这种审 美能力,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人 们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终于由对工具的审美要 求发展成为某些独立的工艺品。
美的本质
所以,人的社会实践是亦此亦彼的过渡环节,是中介。它 使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产生一定的审美关系,从而发现美、 感受美、创造美。
美的本质
三、以社会实践为中介认识美的本质
(一)理论依据
以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多为“两项式”,即把 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反映与被反 映的关系。
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现实和探求真理的能力 的学说,是哲学的一个独立分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是我 们的感觉和认识的唯一来源。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 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而只有现在尚未认 识、但将来会由科学和实践力量揭示和认识的事物。
美的本质
(二)“中介”概念及其含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都在中间环节融合, 通过中介过渡到对方。
“一切差异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 对立的东西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 渡,……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 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 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 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 ‘非此即彼!’ ,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 ‘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 介。”
白居易(772~846)
美的本质
分析:
1.作为“灼灼百朵红”的“一丛深色花”,它的 美全在于牡丹的“红”、“深色”,而这些是牡丹的 自然属性。人的劳动只是为牡丹保持这种自然属性 “色如故”创造条件。
2. “上张幄屋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 封”,说明花农所创造的温度、湿度、养分这些条件 仍是牡丹花自身的基本生长要求。“色如故”就是保 持自然赋予牡丹的本色。
性。它联结运动着的相异双方,使
之相互融合、过渡。
劳承万:《审美中介论》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
美的本质
(三)社会实践是认识美的本质的中介
人类通过社会实践,特别是生产劳动实践这个 “中介”,不断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日益符 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生产劳动也不断地 改造人类本身,使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得到丰富和完善。 生产劳动实践在人类活动的主体(人)与客体(自然 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人与自然形成一种对象 关系。人类审美关系的形成,就是以这种对象性关系 为基础的。
展的是人的社会实践。
美的本质
人对自然的能动改造,使自然不再是与人无关的 独立自在的东西,而是与人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这 种联系,首先表现为对象成为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有 用的对象,具有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人 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产品有了剩余和储存,生 存需要得到相对牢靠的保证,从而精力、体力也有了 较多的剩余,可以从事精神性社会活动。此时,劳动 产品的使用(实用)价值开始脱落,代之以审美价值。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美的本质
中介(“中间环节”、“中间阶段”):
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含有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事
物间的“直接联系”显而易见,一
般的思维能力都能把握;“间接联
系”却是隐蔽的、曲折的,事物之
间的“间接联系”即中介。中介是
不同事物的中间联系环节,是不同
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或联系的间接
美的本质
但在生产活动中,并非一切产品都是美的。因为:
1.并非所有的劳动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 自由创造有具体的历史内容。如粗糙的石刀。
2.劳动产品是否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之外, 还有形式的要素。
美的本质
观点举例—— 蔡仪:劳动不能创造美。
1.自然事物的美与劳动无关。经过劳动改造的自 然与劳动产品并非都美。
美的本质
3.但人付出了劳动后,牡丹成为商品,使它得到 相当于“五束素”或十个中等人家人头税的价格。而 这种价格或价值,决不是牡丹花美的原因。富人有钱 就可以买到这种美。
4.一位老农偶然经过市场,他却没有观赏牡丹美 的雅兴,而是注意到成为商品的牡丹花的昂贵价格, 乃是种花人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所铸成,于是他发出 了深深的长叹。
美的本质
四、美的基本特性
(一)社会客观性 1.社会性 美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具有社会的属性。只有随着 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丰富,美才能丰富发展起来。 如:花之美
美的本质
2.客观性
美同时也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物质 性的存在。一切审美对象,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 事物的美和作为观念形态而客观存在的艺术美,都既 有社会性因素,也有客观物质性因素,而且是社会性 因素和客观物质性因素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