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切除术后护理
用。运化水谷是指脾能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 并将精微物质运输至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能对 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至 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 体外。脾主升清,是指脾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 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作用化 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有“脾以升为健”之说。 脾主统血,即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 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 主要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 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为本”“气血生化之 源”。
脾切除术后护理
普外二病区 郭露
解剖
人体的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与第
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 脾可分为光滑隆凸的膈面、和凹陷 的脏面两面。脏面前上方与胃底相 连,后下方与左肾和左肾上腺相连。 神经、血管自脏面中央的脾门处出 入脾脏。脾脏除与胰腺连接处和脾 门处外,均被腹膜包裹。腹膜邹襞 形成的韧带对脾起了支持和保护的 作用。
5.其他规范性手术的脾切除
脾切除术术前准备
1.急诊手术:发生脾破裂时常须急诊手术,争取尽快实施
手术,挽救病人生命。严重脾破裂的病人,常出现失血性 休克,因此在术前准备的同时,还有防治失血性休克,配 置大量的血液制品,以备输血之用。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 病人,还应注意有无其他脏器的损伤,并给予处理。另外 术前可给予适当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前留置胃管做胃肠 减压。
脾切除术后注意事项
1.观察有无内出血,常规测量血压、脉搏和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膈
下脾窝引流管的情况,如有内出血倾向,应及时输血补液,如确系持 续性大出血,则应考虑再次手术止血。
2.脾切除术对腹腔内脏器(特别是胃)的刺激较大,所以应置胃肠减
压管,防止术后发生胃扩张。术后2~3日再恢复进食。
3.很多施行脾切除术的病人,肝功能较差,术后应充分补充维生素、
脾脏在活体时为暗红色,上缘较锐,
有2-3个切痕,而下缘则相对钝厚。 脾质脆而软,受暴击后易破碎。成 人的脾脏重约150-200克。正常情 况下,脾无法被触及,肿大的脾则 容易被触到。
功能
脾脏是外周免疫器官之一,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它生
在腹腔左上方,质地比较脆,容易外伤。一般来讲,脾脏 有三大功能:
首先它是人体的“血库”,当人体休息、安静时,它贮存
血液,当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它又将血 液排送到血循环中,以增加血容量;
其次,脾脏犹如一台“过滤器”,当血液中出现病菌、抗
原、异物、原虫时,脾脏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就会将 其吃掉;
此外,脾脏还可以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发
因是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 高压;其次是门静脉或脾 静脉的炎症或血栓。常伴 有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 表现,如食道下端或胃底 静脉曲张、腹水、消化不 良等;同时伴有脾功能亢 进,表现为红细胞、白细 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的“三 少”现象;同时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
中医学的脾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的作
2.择期手术:除破裂之外的慢性脾脏疾病均应行择期手术。
注意改善全身情况,多次少量输血,保护肝功能,纠正凝 血功能不全,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血管脆性 试验、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术前应 作胃肠减压,对于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应选择软质胃管, 下管前应服少量液体石蜡,要特别留意,以防大出血。术 前还应适量备血,作好输血准备。亦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
3.血栓形成和栓塞:脾切除后血小板数升高Leabharlann 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4.脾热:脾切除术
后病人常有持续2-3周的发热,一般时间上很少超过1个月,体温不超过39℃。脾热持续 的时间、程度与手术创伤成正比。脾热为自限性发热,如能排除其他感染性并发症及膈 下感染则仅需包括中医中药等的对症治疗。
术后并发症及防治
1.出血性并发症:腹腔内出血是脾切除术后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原因多为活动性出
血和腹腔内渗血。出血性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如术后发现有腹腔 内活动性出血,应立即进行手术探查止血。
2.感染:术后早期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膈下脓肿、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术后加强
对引流管的管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 可以防止术后膈下脓肿的发生。如果病人出现发热, 左上腹不适, 则不排除左膈下积液及脓肿的可能, 对于膈下脓肿已形成者, 可先行B超下 定位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 针对性应用抗生素。但如果引流不畅, 应及时行切开引流。
挥免疫作用。脾是血循环中重要的滤过器,能清除血液中 的异物、病菌以及衰老死亡的细胞,特别是红细胞和血小 板。因此,脾功能亢进时可能会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的减 少。脾脏还有产生淋巴细胞的功能。
引起脾大的原因
(1)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
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 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 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
(2)淤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
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 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 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 形成。
(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
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 恶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
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 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 戈谢病等。
淤血性脾肿大最常见的原
葡萄糖等,如疑有肝昏迷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注意肾功及尿量的变化,警惕肝肾综合征的发生。 5.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以防治全身和膈下感染。 6.及时测定血小板计数,如迅速上升达50×109/L以上,则可能发生脾
静脉血栓,如再出现剧烈的腹疼和血便,则提示血栓已蔓延到肠系膜 上静脉中,须及时使用抗凝血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脾切除适应症
1.脾本身疾病 (1)脾损伤 (2)脾感染性疾病:如脾脓肿、脾结核等。 (3)脾肿瘤 (4)游走性脾扭转 2.原发性脾功能亢进 3.充血性脾肿大
多见于门静脉高压症,常伴有继发性脾功能亢进。合并明 显食管下段或胃底静脉曲张,或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史者, 应同时行断流术或分流术。 4.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