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治疗的作用
——音乐疗法浅析
摘要:音乐是一种自然悦耳的声音。
是带有节奏、韵律、调式、速度、音频等特点的乐音。
从自然发出的声音到形成音乐的乐音,从单个的乐音到一曲完整的音乐作品,其中要经过一连串的加工、改造、文饰过程。
而自然界优美的音响、声响,如雷雨声、风声、清泉的潺潺流水声、空山鸟语、蝉鸣、蛙叫声等,也可以比作是自然的音乐
关键词:音乐,节奏,旋律,调式,速度,音频,自然
一、音乐治疗的本质和功能
我们也许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高兴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歌来,而当遇到情绪烦躁或者精神苦闷时,听到旋律优美、节奏平衡的音乐后,会感到自己舒缓很多。
事实上,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左传·昭公元年医和汉乐》中就已经谈到音乐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烦于淫声,堙心耳,及忘和平,君子勿听也。
至于烦,乃舍也易,天以生疾。
君子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心也”。
元代名医张子和在治疗情绪低落、颓废和不自信的病人时,常请艺人来唱歌伴舞以调节情绪,并在针灸时请艺人边演奏边唱歌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音乐是一种自然悦耳的声音。
是带有节奏、韵律、调式、速度、音频等特点的乐音。
从自然发出的声音到形成音乐的乐音,从单个的乐音到一曲完整的音乐作品,其中要经过一连串的加工、改造、文饰过程。
而自然界优美的音响、声响,如雷雨声、风声、清泉的潺潺流水声、空山鸟语、蝉鸣、蛙叫声等,也可以比作是自然的音乐。
作为一门艺术,音乐能给人们巨大的精神享受,但音乐治疗却与音乐欣赏不同,它的目的是调节人体身心状态,通过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因此音乐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存在身心症状的亚健康状态者和临床病人。
当然也会有一些健康人为了维护健康的目的来寻求音乐汉字。
鉴于音乐治疗关注的是人身心两方面的整体调节,强调
改善症状,提高人体自愈能力和生存质量,而不是针对病原体和病灶。
因此,音乐治疗作为综合疗法的一部分或康复治疗方法之一,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病人。
作为单独的治疗方法,音乐治疗主要用于功能失调和身心疾病患者如功能性高血压、功能性胃肠病,睡眠障碍,心境障碍(如抑郁焦虑性障碍)和自闭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
二、为什么要进行“音乐治疗”
人类具有丰富的情绪和情感,除了喜、怒、忧、思、悲、恐、惊外,还有平静、轻松、愉悦、喜欢、爱慕、崇拜、嫉妒、敌意、孤独、空虚、渴望、依恋等情绪,并因外界情况的变化,存在极其微妙、细腻和复杂的情绪变化。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看到美好的东西、得到所喜欢的人的宠爱等自然会产生愉快情绪;而当自我发展受阻、被打击、批评、辱骂等自然会产生郁闷、生气和愤怒的情绪。
科学家将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客观事物符合并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表现为愉快、喜悦、满意和幸福等称为正性情绪;个体的需要受到阻碍得不到满足,表现为沮丧、失望、悲哀、抑郁、焦虑和愤怒等称为负性情绪。
不同的情绪状态可使人产生不同的身心状态。
在适宜的正性情绪的影响下,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和心血管、消化系统等功能可保持良好状态,有益于健康。
长期的负性情绪如抑郁和焦虑,会使人产生疲劳无力,工作和学习效率低下,对生活和工作失去兴趣,严重者引发睡眠障碍、疼痛、消化功能失调等症状甚至导致心理或躯体疾病。
科学家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
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
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
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三、音乐的治疗方法
音乐治疗方法大体上分为聆听法、主动法、特色音乐治疗法和其他技术。
聆听法又称“接受式音乐治疗”,即通过听特定的音乐以调整病人的身心,达到治疗的目的。
各国由于文化传统以及音乐治疗的发展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聆听技术,例如超觉静坐法、音乐处方法、音乐冥想法、音乐想像法、聆听讨论法、积极聆听法、名曲情绪转变法等。
其中,音乐处方法也许是很多人熟悉的一种形式,医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音乐让病人进行聆听,如抗抑郁可选择《春天来了》、《喜洋洋》,降血压选用《良宵》、《汉宫秋月》,催眠选用《二泉映月》、《烛影摇红》等。
治疗多采取集体聆听,每日1次,每次1小时,30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前后需测定病人的血压、心电图、白细胞及免疫球蛋白等项生理指标,以用来对照治疗效果。
音乐冥想法在日本很流行,冥想即指深沉的思索和想像,音乐冥想法是按照音乐的功能,选择不同乐曲编制特定的音乐带,进行聆听和冥想。
音乐想像,简称GM疗法,是在美国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疗法。
实施时由治疗师诱导病人进入放松状态,让病人在特别编制的音乐背景下产生想像,想像中会出现视觉图像,这些图像具有象征意义,常与病人潜意识中的矛盾有关。
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治疗师引导病人诉说产生的想像,并在音乐结束后与病人讨论想像内容的意义。
这种疗法还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称“引导想像和音乐”。
四、音乐疗法适宜人群
1.忧郁的病人宜听“忧郁感”的音乐不管是“悲痛”的“圆舞曲”还是其他有忧郁成分的乐曲,都是具有美感的。
当病人的心灵接受了这些乐曲的“美感”的沐浴之后,很自然会慢慢消去心中的忧郁。
这是最科学、也是最易见效的方法。
2.性情急躁的病人宜听节奏慢、让人思考的乐曲这可以调整心绪,克服急躁情绪,如一些古典交响乐曲中的慢板部分为好。
3.悲观、消极的病人宜多听宏伟、粗犷和令人振奋的音乐这些乐曲对缺乏自信的病人是有帮助的.乐曲中充满坚定,无坚不摧的力量,会随着飞溢的旋律而洒向听者"软弱"的灵魂.久而久之,会使病人树立起信心,振奋起精神,认真的考虑和对待自己的人生道路。
4.记忆力衰退的病人最好常听熟悉的音乐熟悉的音乐往往是与过去难忘的生活片段紧密缠绕在一起。
想起难忘的生活,就会情不自禁地哼起那些歌和音乐;
哼起那些歌和音乐,也同样会回忆起难忘的生活。
使记忆力衰退的病人常听熟悉的音乐,确有恢复记忆的效用。
5.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最适宜听抒情音乐有人做过实验,听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血压即可下降1.3~2.7kPa。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需要的是平静,最机会的是那些有可能使他们听后激动的热情太甚的音乐。
6.产妇宜多听带有诗情画意、轻松幽雅和抒情性强的古典音乐和轻音乐这样的乐曲可帮助产妇消除紧张情绪而心情松弛、充满信心、减少疼痛感,有利于生产。
绝对不宜听那些节奏强烈、音色单调的音乐。
特别是迪斯科音乐
五、结束语
音乐是一种乐音运动的形式,治疗是以特定的方法减缓病痛和改善健康的一门科学.将音乐这门艺术与治疗这门科学加以联系,有控制地让音乐来治疗和康复人的躯体疾患和精神障碍,保持并增进身体和心理健康,便是音乐治疗的内涵.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音乐能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可以通过音响的作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临床还证明了音乐的治疗作用.总之,音乐治疗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它是在特定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乐曲旋律、节奏中,使病人心理上产生自我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普凯元《音乐治疗原理》 1996(03)
高天《音乐心理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1999
王捷斯《音乐心理治疗综述》 2008(01)
期刊论文《浅谈音乐治疗》 2007(7)
李楠《浅析音乐治疗的原理及作用》 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