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铝合金压铸件一般技术要求

铝合金压铸件一般技术要求

铝合金压铸件一般技术要求
1.压铸件应按照图纸和顾客提出的要求检查所有尺寸和表面质量。

2.对于图纸(或顾客)没有明确提出来注尺寸、形状公差和表面质量要求,以
下述标准和指标为检验依据。

①未注几何尺寸公差:按GB6414铸件尺寸公差
②未注形状、位置公差:按GB/T15114铝合金压铸件 附录A
③未注明表面质量要求:
⑴铸件表面不允许有裂纹、裂缝、欠铸、缩松和任何穿透性缺陷
⑵铸件的浇口 、飞边、溢流口、隔皮、顶杆痕迹等应清理干净
⑶压铸件按使用要求不同分为3级:
1级:涂覆工艺要求高的表面、镀铬、抛光、研磨的表面、相对运动
的配合面、危险应力区的表面等;
2级:涂覆要求一般的或要求密封的表面、镀锌阳极氧化油漆不打腻
以及装配接触面;
3级:保护性涂覆表面及紧固接触面,油漆打腻表面及其他表面。

⑷表面粗糙度
1级:Ra3.2 2级:Ra6.3 3级:Ra12.6
⑸表面缺陷极限
压铸件表面质量级别 1级 2级 3级
缺陷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百分数(%) 5 25 40
说明:①在不影响使用和装配的情况下,网状毛刺和痕迹:高度不超过0.2mm;
②受压铸模镶块或受分型面影响而形成的表面高低不平的偏
差,不超过相关的公差尺寸;
③推杆痕迹表面凸出或凹入铸件表面的深度,一般为±0.2mm;
⑹表面质量要求(见附表)
⑺挫痕:目视挫痕应均匀、一致,不允许有明显的凹凸。

经锉加工的表面
和未经锉加工的表面允许有角度,但角度应在10°以内;
⑻变形:压铸件成型后,如有变形应进行调整,经调整后的压铸件表面不
允许有明显的打击痕迹。

调整部分的平面度:0.2mm;
⑼对于顾客的特殊要求,要形成相应的工艺文件,规定其相关的工艺过程
和检验方法。

总工办
2003年4月
附表: 缺陷名称 缺陷范围
表面质量级别 备注 1级
2级 3级 流痕
深度(mm )≤ 0.05 0.07 0.15 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百分数
5
15 30
冷隔
深度(mm )≤ 不允许
1/5壁厚 1/4壁厚 1. 在同一部
分对应出不允许同时存在 2. 长度是指
缺陷流向的展开长度
长度不大于铸件的最大轮廓尺寸的(mm ) 1/10
1/5
所在面上的不允许超过的数量 2处 2处 离铸件边缘距离(mm )≥ 4 4 两冷隔间距(mm )≥
10 10 拉伤
深度(mm )≤ 0.05 0.1 0.25 除一级表面外,浇道部位允许增加一倍 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百分数
3
5 10 凹陷 凹入深度(mm ) 0.1
0.3 0.5 粘附物痕迹
整个铸件缺陷不允许超过 不允许
1处 2处 占带缺陷的表面面积的百分比
5 10
气泡平均直径≤3mm
1.每100cm 2缺陷个数不超过 不允许 1 2 允许两种气泡同时存在,但大气泡不超过3个,总数不超过10个。

2.整个铸件缺陷个数不超过 3 7
3.离铸件边缘距离(mm )≤ 3 7
4.气泡凸起高度(mm )≤
0.2 0.3 气泡平均直径>3‐6mm
1.每100cm 2缺陷个数不超过 不允许 1 1 其边距不小于10mm
2.整个铸件缺陷个数不超过 1 3
3.离铸件边缘距离(mm )≤ 5 5
4.气泡凸起高度(mm )≤
0.3 0.5 边角残缺深度
铸件边长≤100mm
0.3 0.5 1.0 残缺长度不超过边长度的5%
铸件边长≥100mm
0.5 0.8 1.2 各类缺陷总和
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百分数
5 30
5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