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0-6岁儿童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1 、描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2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种因素3 、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4 、介绍和阐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1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2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3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4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2001年。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23日●(1)听与说●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阅读和书写准备●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全语言教育理念的核心:语言是完整的、整合的、不可分割的。
全语言教育的理念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启示1、改变单纯的语言教育2、幼儿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应是完整的3、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应是真实的、形式是多样的。
●一、完整语言教育观完整语言教育观强调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全面性和完整性,主张教育活动是真实的、完整的交流情境。
1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完整的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的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上真实的形式多样的●二、整合教育观❖把儿童语言学习看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充分意识到儿童语言发展与其他智能、情感等方面发展是整合一体的关系。
❖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他们对每一个新词、每一种句式的习得,都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
离开了儿童发展的其他方面,语言学习是不可能成功的。
❖与此同时,儿童语言学习的每一点收获,都对他们的其他方面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语言的发展。
●二、整合教育观1 、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2 、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3 、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三、活动教育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是指以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幼儿语言教育过程,帮助幼儿学习语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观具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要求教师更多地提供幼儿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鼓励儿童以多种方式操作语言和发挥儿童在操作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等方面。
●三、活动教育观1、为学前儿童提供充分的操作语言的机会2、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3、注意发挥学前儿童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二、三种语言获得理论❖强化理论❖模仿理论❖生成转换语法理论◆要求:掌握每一种语言获得理论的代表、主要观点,并尝试运用这些理论去解释儿童语言的学习。
●强化理论❖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 :行为主义学派❖主要观点: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语言的获得。
❖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指对动物(包括人)的自发操作行为(反应)进行强化(如肯定、表扬、给予食物或关注等)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模仿理论(也称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Bandura)◆主要观点:儿童学习的语言,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对儿童语言发展起重大作用的是社会语言的范型。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创始人:乔姆斯基(Chomsky)❖生成转换语法理论是当前影响最大的语言获得理论。
❖是一个最有活力、最有影响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当代的每一个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都不可能无视它的成就和影响。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主要观点❖1、儿童大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包含:◆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
◆先天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2、LAD的活动具有一个临界期。
过了这个临界期,LAD就会退化。
●迄今为止的所有理论还不能把儿童语言的获得过程和机制阐述到至善至美的地步。
●第一节 0-3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语言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语言准备期(0-1岁)语言形成期(1-3岁)语言发展期(3岁以后)请思考:语言活动的发生发展三个过程的每一个具体过程●一、0~1岁:语言准备期◆ 1.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1.简单音节阶段(0~3个月)◆(1)听觉较敏锐,具有一定的辨音水平◆(2)能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多为单音节●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1)经常发出连续的音节❖(2)辨调能力增强●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1)近似词增加,开始出现第一个有意义的单词❖(2)真正理解成人语言,并把语音和实体建立对应关系●二、1~3岁:语言形成期◆ 1.单词句阶段(1~1.5岁)◆ 2.双词句阶段(1.5 ~2 岁)◆ 3.简单句阶段(2~3岁)●1.单词句阶段(1~1.5岁)●(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2)词义笼统,一词多义●(3)以音代物,词性不确定●2.双词句阶段(1.5 ~2 岁)❖(1)词汇量急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2)双词句为主,增长速度较快●3.简单句阶段(2~3岁)❖(1)语音逐渐稳定和规范❖(2)词汇量迅速增加❖(3)句法结构逐渐完善❖(4)语言理解能力继续提高●三、0~3岁儿童语言的教育P26❖(一)用正确规范的口语与婴儿交流,提供良好的言语示范❖(二)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婴儿在生活中运用语言❖(三)开展早期阅读❖(四)开展语言游戏●学前各年龄段儿童语言的发展特点●第二节 3-4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 3-4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一) 语音的发展特点P28(二)词汇的发展特点P29(三) 语法与句子发展的特点P29(一)语音的发展特点❖儿童学习语音的过程,先后有两种不同的趋势:语音扩展阶段——语音收缩阶段。
❖3~4岁是幼儿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
(二)词汇的发展特点●3~4岁幼儿一般可掌握1000左右的词汇,首先掌握的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些词汇。
●(三)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幼儿掌握语法结构,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流,模仿成人说话而进行的,幼儿这时处于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发展时期。
❖幼儿开始产生词序策略,从句子结构中理解词义。
❖这阶段,幼儿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能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能够掌握一些简单的关联词;❖能用简单的话讲述图片内容;❖能大声清楚的念儿歌;❖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即兴讲故事和描述图片上的内容,复述时能说出主要情节,并能正确运用新学的词汇。
●二、3~4岁儿童语言的教育P30❖(一)教师讲解示范规范的发音,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二)营造生活化的语言氛围,提高幼儿的词语敏感性❖(三)增强“亲子式交谈”沟通情感,引导幼儿用语言与人交往❖(四)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丰富语言经验P32●在与幼儿交谈中,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1.在具体的情景下,围绕人、事、物(操作材料)展开交谈❖2.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善于鼓励,及时反馈❖3.使用“儿向语言”而非“小儿语”●儿向语言◆国外有关文献中把成人同幼儿自然交谈的话语称为儿向语言(简称CDS),即儿童化的语言。
他们指出,儿向语言是一种动态的话语,成人要了解交谈对象当前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在交谈中以略高一些的语法、语义和语言内容与其进行交谈。
教师使用的儿向语可以是对幼儿语言的重复、扩充和评价,必须是幼儿能理解或经解释能够理解的规范的语言样板,而不是小儿语(以音代词、叠音代词等)。
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幼儿从动作交流到口语交流,从字词交谈到句子交谈,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在最近发展区迅速地、不断地得到提高。
●第三节 4-5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一、 4-5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P331 、语音P332 、词汇P333 、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P34●(一)语音发展的特点●4~5岁幼儿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发育较小班时期更趋完善。
●具备了控制发音与听音的生理条件,如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并用科学分方法让幼儿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幼儿就能握汉语中的全部语音。
●幼儿语音意识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
主要表现为: P33页。
●(二)词汇发展的特点P33●4~5岁幼儿掌握的词汇量大幅度增加,质量上明显提高。
●幼儿在掌握对物体的整体认识和名称的基础上,转入对事物各部分的认识,同时掌握各部分的名称。
●仍然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占多数。
●对数词和量词掌控仍感困难。
●对抽象的时间概念词仍难以掌握。
●(三)语法和句子发展的特点P34●4~5岁幼儿按句法信息进行反应的能力不断提高,受词序的影响逐渐降低。
●二、4~5岁儿童语言的教育P34◆(一)突破方言干扰音,重点突破进行正音训练◆(二)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多看多听多说,丰富词汇◆(三)在教学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四)早期阅读(指导要点P35-36)☐1.阅读游戏化,引发幼儿阅读兴趣☐2.注重方法,指导幼儿连贯阅读☐3.关注阅读过程的评价,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第四节 5-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P36一、 5-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一)语音发展的特点P37(二)词汇发展的特点P37(三)句子和语法的发展特点P37●(一)语音的发展特点P37◆5~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健全的听音和发音器官,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其建立了言语视觉调节、听觉调节的语言自我调节机制。
◆能有意识地对待自己的语言,大部分幼儿会在成人的引导下反复练习发错的音,个别幼儿偶尔会出现回避、借故或歪曲的做法,对于故意模仿他们发错的音会非常生气,也会经常挑剔周围人的发音,有时还会纠正、评价他人的发音,对于相声、小品中的演员故意发错的音会兴奋的笑个不停或故意模仿。
●(二)词汇的发展特点P37❖5~6岁幼儿的词汇已经相当丰富,词汇总量可以达到3000-4000个。
词类范围扩大,对词义的理解也更为深刻了。
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这一时期幼儿的概括能力明显提高,能够掌握更多概括性词语。
❖ 1.幼儿掌握的词汇丰富,词汇量较大❖ 2.幼儿能较好地理解词义,并正确地运用词汇●(三)句子和语法的发展特点P37◆句子结构完整,出现大量的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