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杆件轴向拉伸与压缩
25
建筑力学
❖ 拉(杆)的横向变形
由实验可知,当杆件受拉(压)而沿轴向伸长(缩短)的同时,其横截面 的尺寸必伴随着缩小(增大)。
如右图所示,拉(压)杆前横向尺寸为d,拉(压)杆后为
d1,则横向变形为:
Ddd1d
d1 d
横向线变形与横向原始尺寸之比为横向线应变,以符号ε`表示,即:
Dd1 d
实验结果还表明,当杆件内的工作应力不超过弹性变形范围时,横向线 应变ε`与轴向线应变ε的比值的绝对值是一个常数,此比值称为泊松比或横 向变形系数,常用μ表示(量纲为1),即:
20
建筑力学
❖ 强度条件的应用
(1) 校核强度—已知杆件所受的荷载,杆件尺寸及材料的许用 应力,根据等截面的强度要求公式来校对杆件是否满足强度的 要求。这时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强度计算方法。
(2) 截面选择—已知杆件所受的荷载和材料的许用应力,确定 杆件所需的最小横截面面积。可用下式计算:
A
Fmax
N C P A 1 l1 A 2 l2 1 .9 2 kN8 (拉力)
17
轴力图如图。
(3)应力计算
B截面 C截面
sBN A 1 B13 .4 21 2 1 0 430 1 0 64.4 1MPa (拉应力) sCN A 2 C14 .9 2 1 8 1 0 430 1 0 63.8 6MPa (拉应力)
一般来说,在采用截面法之前不要使用力的可传性原理,以 免引起错误。
6
建筑力学
[例] 如图,以A点为分界点将杆分为两部分,用截面法求这两部分内力。
P
Ⅰ AⅡ
P
解: 截:
P
A P
代:
P
A FN
平:
Fx0 PFN0 PFN
内力 FN沿轴线方向,所以称为轴力。
7
建筑力学
❖ 轴力图 若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用垂直于杆
建筑力学
第五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的内力及轴力图
➢ 应力和应力集中的概念
➢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
➢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 轴向拉(压)超静定问题
1
建筑力学
6.1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的内力及轴力图
F
F
2
建筑力学
F F
3
建筑力学
轴向拉伸:在轴向力作用下,杆件产生伸长变形,也简称拉伸。 轴向压缩:在轴向力作用下,杆件产生缩短变形,也简称压缩。
(2)绘轴力图
x1 0 , x1 l1 , x2 l1 ,
x2l1l2 ,
NAP12kN(拉力)
N B P A 1 l 1 1 0 . 0 2 3 2 5 1 2 8 0 1 0 . 4 2 kN2 (拉力)
N B P A 1 l 1 A 2 ( l 1 l 1 ) 1 . 4 k2 N2 (拉力)
s (缩短)变形是均匀的。亦即横截面上各点处的正应力
都相等。
设某横截面面积为A,截面轴力为F,则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
s FN A
正应力的正负号与轴力一致,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12
建筑力学
❖ 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
F
k
F
左图为一杆件受轴向荷载F的作用。
现用一平面假想沿该杆的斜截面k-k截开,
根据上述现象,对杆件内部的变形作如下假设:变形之前横截面为平 面,变形之后仍保持为平面,而且仍垂直于杆轴线,只是每个横截面沿 杆轴作相对平移。这就是平面假设。
ac
F
a' c'
F
b' d'
bd
11
建筑力学
推论:
1、等直拉(压)杆受力时没有发生剪切变形,因而横截 面上没有切应力。 2、拉(压)杆受力后任意两个横截面之间纵向线段的伸长
k
它与垂直面的夹角为a。取左段为脱离体,
F
k pa FN
可求出该截面的轴力FN,且FN=F。则斜截 面上的应力P a为
k
Pa
FN Aa
式中,A a为斜截面面积。设横截面面积为A,则有:
Aa
A
cosa
可得:
Pa
FN A
cosa
Pascoas
13
建筑力学
应力可分解为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平行于截面的切应力(如 下图),它们分别为:
s as a a p aco 0 s c2 os
tapasian s0ca ossa ins20 sin2a
pa
ta
讨论: (1) a0
s s max 0
(横截面)
a90
sa 0
(纵截面)
(2) a45
tt s a m a0 x /2
tt s a45
a m in 0 /2
14
建筑力学
❖ 应力集中的概念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结构和工艺上的要求,构件的截面尺寸
16
[例] 起吊钢索如图所示,截面积分别为A1=3cm2,
A2=4cm2,l1=l2=50m,P=12kN,材料单位体积重量 γ=0.028N/cm3,试考虑自重绘制轴力图,并求σmax。
解:(1)计算轴力
AB段:取1—1截面
N 1PA 1x1 0 x 1 l1
BC段:取2—2截面
N 2 P A 1 l 1 A 2 x 2 l 1l1 x 2 l1 l2
轴力FN =F =25kN
(2)计算应力
根据公式
smax
FN max A
可得,smax16M 2 Pa
(3)确定校核
s s m 1 ax M 6 2 P 1M a 70 Pa
22
建筑力学
6.4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计算
❖ 线变形和线应变
如下图,设杆件原长为l,横截面面积为A,在轴向力P作 用下,长度由 l 变为l1。
变形程度可以用杆件单位长度的变形ε来表示,即: Dl
l 式中, ε表示杆件的相对形变,常称为线应变,它表示原 线段每单位长度内的线变形,又称为轴向应变,是一个量纲 为1的量,可表示为百分率。线应变ε的正负号与△l一致。所 以有:拉应变为正,压应变为负。
24
建筑力学
❖ 胡克定律
实验证明:大多数建筑材料在受力不超过弹性范围时,其横截面上正 应力和轴向线应变成正比。材料受力后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这种比例关 系,称为胡克定律,其表达式为:
应力的单位为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常用的单位有千 帕(kPa)、兆帕(MPa)、或吉帕(GPa)。
p t
s M
10
建筑力学
❖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推导思路:实验→变形规律→应力的分布规律→应力的计算公式
简单实验如下。用弹性材料做一截面杆(如下图),在受拉力前,在截 面的外表皮上画ab和cd两个截面,在外力F的作用下,两个截面ab和cd的 周线分别平行移动到a`b`和c`d`。根据观察,周线仍为平面周线,并且截面 仍与杆件轴线正交。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构件截面上的内力为拉力(拉力为 正值)。通过计算得到内力值为正值时,说明内力为拉力; 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内力为压力。
5
建筑力学
❖ 截面法—求内力的一般方法 用截面法求内力可归纳为四个字: (1)截:求某一截面的内力,沿该截面将构件假想地截成两部分。 (2)取:取其中任意部分为研究对象,而除去另一部分。 (3)代:用作用于截面上的内代替除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力。 (4)平:对留下的部分建立平衡方程,由利用力确定未知的内力。
C DF
DA
pm
DF DA
当△A趋于零时, Pm的极限值 就是点C的应力,即:
pΔ lA i0m pmΔ lA i0m Δ ΔF Ad dF A
式中,p为点C 的应力, △F 为小面积△A上的合内力。
9
建筑力学
一点处的应力可以分解成两个应力分量:垂直于截面的分
量称为正应力,引起长度变化,用符号σ表示;与截面相切的 分量称为切应力,引起角度变化,用符号τ表示。如下图所示。
拉压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两端的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线与杆件轴线重合,即称轴向力。
拉压变形特点:杆件变形是沿轴向方向的伸长或缩短。
此类受轴向外力作用的等截面直杆称为拉杆或压杆。
F
FF
F
拉压计算简图
4
建筑力学
❖ 内力 内力:构件内部所产生的力。 外力:构件之外其他物体作用于构件上的力。
内力—由于物体受外力作用而引起的其内部各质点间相互作 用的力的改变量。因此可以说,内力是该构件内力系的合成。 需要注意的是:(1)内力是连续分布的;(2)内力与外力组成 平衡力系。杆件构件截面上内力变化随着外力的变化而改变。 ❖ 内力的正负号规则
在实际工程中,应力集中程度用孔和开口处最大应力σmax 与截面上平均应力的比值来表示,即:
K s max sm
式中,K称为理论应力集中系数。它反映了应力集中的程 度,是一个大于 1 的系数。应力系数的确定根据实际情况, 查阅相关的材料手册。
试验结果还表明 : 截面尺寸改变愈剧烈,应力集中系数就愈 大。因此,零件上应尽量避免带尖角的孔或槽,在阶梯杆截 面的突变处要用圆弧过渡。
19
建筑力学
❖ 强度条件
轴向拉压杆要满足强度的要求,就必须保证杆件的最大 工作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即:
sma ≤xs
对于等截面杆,上式可以写成:
smax
FN max A
≤[σ]
如果最大应力与许用应力相等,则从力学角度来说,就达 到了安全与经济的统一。如果最大应力远小于许用应力,则 造成材料的浪费。如果最大应力大于许用应力,说明强度不 够,安全强度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一般情况下,超额幅度 在5%之内,课认为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