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宇辰网-《民用航空法》最新修订解读

宇辰网-《民用航空法》最新修订解读

宇辰网-《民用航空法》最新修订解读中国民用航空局日前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对78个法律条文进行了修订或删除,新增24条。

这意味着于199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航空法,在20年后将迎来重大变化。

可喜的变化
民航局此次修订民用航空法,从2003年正式启动到如今征求意见,历时十三年之久。

据报道,此次修订不仅结合了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而且参照了东京公约等国际公约、条约的规定,主要围绕完善民航业发展机制、加强航空安全管理、放松经济性管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通用航空发展、运输凭证现代化、修改运输责任制度等方面。

针对近些年来发生的“空闹”事件:飞机起飞了还在用手机打电话、在机舱内吸烟、辱骂机组人员……这些招人恨的“空闹”问题,今后将被重拳打击,最高可罚款五万元。

严惩“空闹”不仅是大众呼吁,也是航空安全的必然要求。

“空闹”时有所见,除了其影射的“社会戾气”问题之外,“白闹”或许是最重要的原因。

多年来,一些旅客乘坐飞机出行时的不文明行为,通常仅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处罚,至多不过拘留几天,罚款几百元了事。

这种“不疼不痒”的处理决定,使得很多人认为“空闹”“低成本”,这才使得不文明的行为屡禁不止。

这一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对于14种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扰行为,最高可处5万元罚款,“罚到肉痛”就不再是一句空话了,谁要还想以身试法,就得掂量掂量了。

近年来一些空难事故的发生,也让社会对于本次修法中在事故赔偿上,一些变化颇为关注。

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国内运输和国际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与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全面接轨,对人身损害赔偿均采用双梯度制度;国内旅
客、行李、货物运输的赔偿责任限额,其复审机制由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此种做法,在确保法律规定一致性、制度稳定性、科学技术发展同步性的同时,充分借鉴国际上处理航空器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的惯例和赔偿标准,综合承运人和消费者的具体情况,更充分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另外,对于残疾人乘坐飞机,还规定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残疾人搭乘航班提供便利,民用航空器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等。

待完善的不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改善航班延误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减少延误出现,二是要做好延误出现后的服务,三是
相应的赔偿。

《意见稿》在前两者有进步,顺应民意,后者则没什么措施,缺乏有力举措,令人遗憾。

更让人费解的是,没有对航班延误赔偿方面提出管理措施也就罢了,倒是对乘客过激行为进行更细致的规定和更严厉的惩罚。

比如危及机场秩序等“空闹”最高可罚5万元。

但要知道,对航班延误及其赔偿的不满,是导致乘客出现过激行为的重要原因。

现在只强调乘客应该怎样,却对航空公司相应的责任缺乏规定,在权利与责任之间,明显失衡。

比如,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公布了《航班正常管理规定》,规定从明年一月起,“由于天气、突发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检以及旅客等非承运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发地出港延误或者取消,承运人应当协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费用由旅客自理。

”那么,航班延误时如何切实履行对消费者的服务责任,而且确保延误原因的真实可信等,显然也是公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当前,对于乘客如何了解航班延误的真实原因,有专家称这需要一个权威的中立机构来把关,并且建议建立一个集准确性、及时性、可查性于一体的信息发布机制。

这便自然引发追问,这种诚信打底的信息发布和核查通道,能否实质筹划、同步启用?“空闹”说治就治,也盼优异服务的说来就来。

现阶段,各国对于手机干扰飞机飞行的理论认识是一致的。

由于手机使用的无线电与飞机所使用的无线电同属于一个波段,均是超短波,有可能产生谐
波干扰。

我国为更加充分地保障民航安全,采取谨慎的态度,禁止乘客玩手机,征集意见中规定,坐飞机玩手机拟最高罚5万元。

为什么这条规定以安全出发还会引来一堆吐槽?
一方面是因为航空管理法规对手机解禁正在成为大趋势,国内一些航空公司也先行推出了机上WiFi。

当航空网络服务正成为各方市场主体争相抢入的竞争利器时,对“坐飞机玩手机”的高额罚则难免让人不明所以:难道这是要逆时代潮流而动?
另一方面,国外航空法规中,并非全程完全限制手机使用,且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任何一起因为使用手机造成飞机通讯、导航干扰的案例。

学习借鉴国外的法律,不更应该考虑到不能阻碍科技进步发展吗?
如今,手机无线电对航空器飞行的干扰、影响及其程度,已有许多的调查、研究和理论论证,我国民航法对此问题的规定,应该综合其他航空公司、
飞机制造商的处理方式,作出更科学、有效的规定,一概地加以禁止和限制是不合理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也适用于任何人。

可是令人倍感遗憾的是,在民航局的起草说明中,并未查到征求乘客意见的记录。

倒是有如下强调:“2015年9月,在全行业广泛征求了意见,共收集到62个单位和民航局机关各司局反馈意见634条。

”“2016年1月至3月,我局就该稿征求了14个省(区、市)、8个中央部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的意见,收集反馈意见119条,意见集中于行业发展、机场规划、安全监管、运输服务、运输责任、通用航空等方面。


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却只是征集了行业的意见,忽略了最大众的群体,是不是有欠考虑?法是多数人意志的体现,是利益相关者深入博弈后的平衡。

民航法要保护消费者权益,其修订就不能撇开消费者。

虽然目前的公开征求意见,消费者也可以参与,但这项工作本可做得更早,做得更积极。

哪怕是在候机大厅,填写修改调查问卷,亦或者网上开通乘客意见收集,早走那么一小步,既是对消费者、对大众的尊重,也是我国航空航天管理更加亲民敬民表现的一大步。

宇辰总结:
无论是说没有广泛的征求意见,还是说清晰明确的惩罚只涉及消费者,都有待商榷。

借此次修订民航法的契机,我国的立法机关和相关单位需要更加充分、全面地考虑科学技术、法律制度、我国民航的发展,更加有效地对可能干扰航空器飞行的个人物品予以明确,并进行合理限制,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更好地满足旅客的需求。

如同亟待完善的无人机领域的法律法规,“法”的制定和修改都是一个漫长、充满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可以批评但不能苛求挑剔,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一个发展的航空领域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相关主题